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2003秋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2014-5-11 0:10:00下载本试卷

二零零三秋

七年级(上)语文

期末试卷

晋江市高登中学

电话:

2003秋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命题说明

晋江市高登中学  余永忠

这份试卷总分100分,共有三大题块:“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与表达”。在命题的过程中,本卷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努力体现“课改”精神,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知识,故难度比定在:8:1:1。现简要说明如下。

注重积累。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卷十分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力求以深厚的积累来夯实语文的基础。如积累名言(第1题)、积累背诵(第7题)、积累文言知识(第8—11题)、积累成语(第15题)、积累文学常识(第20题)、积累地理知识(第29题)、积累诗句(第30题)等。

突出运用。

“学以致用”,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特别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宜放在首位。如修改广告语(第3题)、选择春联(第6题)、举生活实例(第12题)、说描写方法(第17题)、组词成句(第24题)、标点符号(第26题)等。

体现自由个性。

发散学生的思维,展现不同的个性,“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这些都是“课标”中所提出的新理念。为此,本卷设计了仿写句子(第4题)、发挥想像(第18题)、谈看法(第19题)、提问题(第21题)、欣赏句子(第25题)等题,让学生在开放的思维中迸发出自主创新的火花。

培养阅读能力。

为了突出“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本卷赋予了40%的分数,以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表述、概括、比较、吸收等阅读能力。如“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题目有第16、22、23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题目有第25题。

倡导自主写作。

本卷的作文是紧扣《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的一段话来命题的,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作文题只提供材料,淡化文体,自行拟题,不作过多要求,以让学生能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向课外延伸。

由《忆读书》延伸到“读书”的名言,由对偶延伸到对联,由“熟能生巧”的道理延伸到生活实例,由语文知识延伸到地理知识,由《济南的冬天》延伸到《济南的秋天》等,体现课内语文与课外语文的结合。

口语交际。

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本卷设计了第5题“听话”题。

2003秋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30%)

1.有关“读书”的名言,你知道得不少吧?请用正楷把下面这句拼音名言写在田字格上。(2分)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xià bĭ  rú yŏu shén。

2.四大名著你看过了吗?那么,请说出《三国演义》中你最熟悉的一个情节:

          ,再写出《水浒传》中你最喜爱的一条好汉的姓名及绰号:

          。(2分)

3.你是否注意到电视上有这么一个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有人说这是个病句,你有什么看法,请说出来听听:          

                                (2分)

4.模仿是创新的基础,请你照着例句仿写出一个句子。(2分)

例句:诗歌像一把钥匙,它能打开人们的智慧之门。

仿写:                      

5.俗话说,听话听音。邻居王阿姨对你妈妈说:“你家小明真刻苦,一大清早的就练嗓子,够辛苦的。”你能听出王阿姨的弦外之音吗?请写出来。(2分)

                                      

6.春节快到了,你能从以下六个联句中选出两对春联吗?(只填序号)(2分)

①半窗图画梅花月   ②万象更新国运昌   ③智水仁山千古秀

④暖雨催开万户花   ⑤琪花瑶草四时春   ⑥一枕波涛柳絮风

A.          B.     

7.你善于“联想背诵”吗?请试试你的联想记忆能力,完成下列各题。(18分)

⑴同写江南的春雨,杜牧以“                ”来描绘其朦胧之美;而朱自清则以“                    

             ”来写其轻柔细密。

⑵在《三峡》中,请你写出与李白诗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有同工之妙的句子:“               

⑶孔子对朋友的态度是:“              ;王勃则以名句“  

          ”把真挚的友情升华为哲理。

⑷想像是诗歌常用的手法,如《夜雨寄北》中以“             

  ”想像未来的团聚情景;《望岳》中由“望岳”想像到登岳时“     

      ”的雄心与气概;《观沧海》中则以“             

              ”的想像来表达作者的博大胸襟。

⑸能展望未来风光,乐观向上的诗句,除了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外,还有刘禹锡的“                ”这一名句。

⑹木兰回乡恢复女装后,伙伴们惊讶无比:“              ”;

而贺知章回乡时却慨憾无比:“                ”。

⑺郑谷与李白都借“杨花”来抒情的诗句分别是:“         

           ”和“                    ”。

⑻王安石登飞来峰见“日升”,阐发了“              

       ”的哲理;老舍看济南冬天的“日落”,描绘了雪态的娇美:

                             ”。

二.阅读与理解(40%)

㈠<1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⑴尔安敢吾射(    )        ⑵人不倦(    )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⑷愿为鞍马(    )

9.“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    )(1分)

A.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睨之,久而不去。      D.借旁近与之。

10.请找出“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和(   )(2分)

A.以我酌油知之。        B.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C.公亦以此自矜。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请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2分)

A.对镜帖花黄:“帖”通“  ”    B.不亦说乎:“说”通“  

C.徐以杓酌油沥之:“杓”通“  ”   D.尊君在不:“不”通“  

12.《卖油翁》向人们揭示了      的道理,请再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2分)

13.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翻译:                           

(二)<15%>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形容猛然醒悟过来)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这里是费尽心思的意思)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14.给加点字注音:嫌(   )    杀(   )(2分)

15.根据第二段括号提示,写出两个成语:          (2分)

16.前两段的内容可概括为:爱风筝、        、折风筝。(2分)

17.文段中写弟弟主要用了    描写,写“我”毁掉弟弟的风筝主要用了    描写。(2分)

18.“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请发挥想像,猜测弟弟当时站在小屋里的情景:                           

                              (2分)

19.请结合你的体验,谈谈你对第三段中划虚线句子的看法。(2分)

                                  

                               

20.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的原名是:    。(2分)

21.读了这三段,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请写在下面。(1+1分)

                              

(三)<14%>        济南的秋天(老舍)

①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传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人情,连秋带冬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猛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有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要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④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金黄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22.上文主要描写了济南秋天的      等景物。(2分)

23.这篇文章的结构顺序是:           。(2分)

24.“幻想”、“静美”、“晴暖”、“诗人”、“秋天”这些词分别取自上文各段,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句话。(2分)

                               

25.读了这篇美文,你最欣赏的句子是哪个?请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并简述理由:                              (2分)

26.①段与④段的破折号都是表示:   (A.解说  B.插说)(1分)

27.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与拟人句各一个。(2分)

比喻句:                           

拟人句:                           

28.第④段中的六个“它们”都是指      。(1分)

29.猜猜看,素有“泉城”美称的城市是      。(1分)

30.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诗境”、“诗意”、“想作几句诗”、“羡慕死诗人”、“是诗”等词句,足见济南的景物极具诗情画意。你还知道含有“秋”、“山”、“水”、“河”、“湖”、“莲”、“柳”字的诗句吗?请任写一句。(1分)

                               

三.写作与表达(30%)

“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刘邦“约法三章”。

杰弗逊说:“诚实是智慧的第一章。”

席勒说:“即使你衣衫褴褛之时,也一定要记住穿上诚信的背心。”

请根据网上查到的这些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3秋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晋江市高登中学  余永忠

一.     积累与运用(30%)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写占1分,写对各得半分。

2.“火烧赤壁”或“三顾茅庐”等;宋江绰号“及时雨”,武松绰号“行者”等。两处各占1分。

3.略,言之成理即可。(2分)

4.略,比喻占1分,作用占1分。

5.王阿姨的弦外之音是“小明的声音太吵了”。(2分)

6.A.①与⑥,B.③与⑤。每对一处得半分。

7.每格半分,错、漏、添字的,该格不得分。

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⑵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⑷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⑸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⑹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⑺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⑻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二.     阅读与理解(40%)

8.⑴轻视或小看  ⑵教导或诱导  ⑶即使  ⑷买(各半分)

9.B(1分)  

10.A和D(各1分)

11.A.贴  B.悦  C.勺  D.否(各半分)

12.熟能生巧;熟练的打字员可以不看键盘打字等。(各1分)

13.(卖油翁)看他放箭十支中了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2分)

14.wù  nüè(各1分)

15.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各1分)

16.看风筝   做风筝(各1分)

17.神态   动作(各1分)

18.略,只要符合弟弟当时伤心、绝望、迷惑的心情即可得分。

19.略,言之成理即可。(2分)

20.《风筝》   周树人(各1分)

21.所提问题与这三段要有一定关联,合理而有创意的另加一分。

22.秋山  秋水(各1分)

23.总——分——总(2分)

24.在诗人的幻想中,晴暖的秋天是多么静美而富有诗意的。只要含有这五个词即可。(2分)

25.划出优美的语句得一分,说明理由得一分。(2分)

26.B(1分)

27.只要是比喻句、拟人句即可各得一分。(2分)

28.绿藻(1分)

29.济南市。(1分)

30.只要含有这七个字中任意一个字的诗句即可。(1分)

三.     作文与表达(30%)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细则,从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评分,应考虑卷面分3分,应鼓励有创意、有个性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