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二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4-5-11 0:10:03下载本试卷

初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阻(   )   (   )防    凹(   )    (   )退

jiān(   )灭   取dì(   )   对zhì(   )   要sài(  )

2、 画出下列此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4分)

 锐不可挡   张皇失错  坚壁清野    铸剑为犁  名符其实

 山青水秀   乌合之众  转弯摸角                       

3、填空。(8分)

(1)《芦花荡》是当代作家   的作品。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

(2)《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文中借虚构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选自《________》,“陋室”的意思是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

(4)《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茂叔,_______(朝代)________家。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                    

(6)《核舟记》中的核舟左窗刻的是:                       。

(7)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B 《蜡烛》中的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

C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D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        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2)方场上       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

(3)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   世界的大屠杀。

(4)有一天,两个强盗      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A  阻止  排列  震惊  走进    B  阻挠  分布  惊骇  闯进

C  阻遏  散布  震惊  闯进    D  拦阻  停靠  惊骇  走进

6.仿句,内容自定。(4分)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7、写出描写战争的诗句或名言警句。(4分)

                             。                                           

                            

8、修改下面画横线的部分,使整句话连贯、顺畅。(2分)

王小明同学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①严谨的结构,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②把它评为一等奖。

①应改为                          

②应改为                          

9、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3分)

莫斯科时间4时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4月30日15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游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题。(31分)

              (一)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 ,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挡;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10、请用“‖”在文中分层,并写出层意。(3分)

                                  

                                     

11、本段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写出有关词语。(2分)

                                               

12、本段详写了什么?文中“余部”大约是多少人?(2分)

                                                

13、指出文中加“· ”符号的词语代表的意思。(2分)

  “我”指                         

  “该”指                            

14、文中开头括号内的内容叫什么?交代了哪几项内容?有何作用?(3分)

                                         

15、西路军所遇敌情怎样?(用原文回答)(2分)

                                 

16、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议论部分,并说明其作用。(3分)

                                                

                                   

17、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说说其表达作用。(3分)

英勇善战---(      )锐不可挡-----(       )

                                 

(二)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一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的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爬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了。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支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的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疼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8、为选段拟一个两字的标题        。(2分)

   19、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句话在这里有何作用?与下文什么内容相照应?(3分)

   20、根据选文内容,写出老头子为了痛打敌人,从准备到成功的实际步骤:(2分)

    1                    2                

    3                    4                   

   21、找出一句精妙的比喻句,分析其妙处。(2分)

   22、选段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三) 鸟是树的花朵(14分)

  ①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叶繁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

  ②终于,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的花朵!

  ③有了鸟的树就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④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⑤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我说,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呵。

  ⑥一只翠鸟就住在池塘边的灌木上,它翠绿的羽毛比深绿或浅绿的树叶更加艳丽,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树叶里的翠鸟之花。两只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当年只听到了一声婉转的鸟鸣,就想起了江南。在江南的二月,哪一棵树上没有黄鸸的歌声和舞蹈?

  ⑦我喜欢夏天的白鹭,它们整个夏天都住在村头河边的树林里。当白鹭们从碧绿的水田里归来,它们都落到树梢上,远远望去,那就是一棵最浪漫的花朵。

  ⑧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细想起来,我记住的鸟可不少。因为,我认定她是树木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

  ⑨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是否要向一只鸟学习呢?在观看一树的小鸟时,我多少有些惭愧。我的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我知道,有时候一只鸟嘴也是红的。

 23、在下面的横线上解释第⑥段中“婀娜”一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24、仔细品味第③段“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的“弹性”一词,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25、揣摩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体会此处的问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26、作者在文中说:“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为什么说人也会感谢鸟呢,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4分)

27、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简要举例赏析。(3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子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28、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皆 叹 惋。

29、在括号中填写省略的内容。(2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0、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阡陌交通(    )      便还家(    )

  无论魏晋(    )      屋舍俨然(    )

31、翻译句子。(6分)

(1)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32、找出选文中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用原文回答)(2分)

                                              

                                   

33、“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 ,试概括为三点。(3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                                           

成语:          。现在意思是:                

             。(2分)

三、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内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

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案

一、积累运用

1 、sè  dī dàng  kuì  歼  缔  峙  塞

2、挡-当  错-措  青–清  摸-抹

3、(1)孙犁 《荷花淀》  (2)《陶渊明集》 陶渊明  社会理想  (3)《全唐文》 简陋的屋子

 刘禹锡 (4)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7)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A 5、C  6、略7、略

8、(1)改“严谨的结构”为“结构严谨”。(2)改“把”为“被”

9、4月30日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

二、阅读理解

(一)

10、……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

    ①报道中路军渡江情况  ② 报道西路军渡江情况

11、时间顺序  20日夜   21日下午五时

12、详写西路军渡江情况   近12万人

13、人民解放军   西路军

14、电头  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15、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抵抗甚微

16、点明胜利的根本原因。

17、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明藐视敌军,赞颂我军的态度。

(二)

 18、报仇(诱敌)    

19、埋下伏笔;鬼子被钩子挂住。

 20、①在枯木桩上系上钩子。 ② 船上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③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水区。

 ④鬼子被钩子挂住。

 21、如: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形象地流露出老头子把鬼子置于死地时那种轻松、愉快的情绪。

22、有仇必报,智勇双全。

(三)

 23、文中指柳树多姿而美好。(意思相近即可)

 24、“弹性”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把无形的冬天的风写得具体可感,赋予它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25、这里的问句并非有疑而问,突出描写了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对小鸟的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意思相近即可)

 26、此题答案可多元化,学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参考答案:小鸟装扮了大自然的春夏秋冬,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人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欣赏美;人要向小鸟一样,虽然普通平凡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小鸟的身上,人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

27、先总分析语言特点,在举例分析说明。

三、文言阅读5、(每一译句2分,共6分)

2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分) 

29、村人、渔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30、交错相通  “要”通“邀”邀请  不要说 (更)不必说    整齐的样子

31、⑴桃源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⑵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⑶这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32、其中往来种作……怡然自乐。 (1分)

33、(1)讲社会的动乱,黑暗和秦以后的变迁。(2)讲桃花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难。(3)讲统

治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3分)

34、成语:世外桃源。现在意思是: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注: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