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二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

2014-5-11 0:10:31下载本试卷

初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

阅读专项练习集锦

阅读一: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有温暖的母爱。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③。”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①德劭(shào):品德美好。②醍醐(tíhú):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④庶(shù):几乎,差不多。
1.(3分)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__(3分)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B.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4.《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这句话中

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3分)
5.文章段末说:“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阅读二:           为什么植物会落叶

科学家认为衰老是有性生殖耗尽植物营养引起的。在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RNA含量也下降,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叶片衰老的最终结果是落叶。落叶跟紧靠叶柄基部的特殊结构——离层有关。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离层的薄壁细胞比周围的细胞要小,在叶片衰老过程中,离层及其临近细胞中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增加,结果使细胞溶解,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断裂面。但叶柄中的维管束细胞不溶解,因此衰老死亡的叶子还附着在枝条上。

深秋时节,大多数的梧桐叶已落尽,而马路边靠近路灯的树上,却总还有一些绿叶在寒风中艰难地挺立着。实验证明,增加光照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和脱落,而且用红光照射效果特别明显;反过来缩短光照时间则可以促进落叶。

经过艰苦的努力,科学家们找到了能控制叶子脱落的化学物质,就是脱落酸。脱落酸能明显地促进落叶,这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棉花的机械化收割中,碎叶片和苞片掺进棉花后严重影响了棉花的质量,因此在收割以前,人们先用脱落酸进行喷洒, 让叶片和苞片完全脱落,保证了棉花的质量。还有一些激素的作用正好相反,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则能延缓叶片衰老和脱落。

1、影响植物落叶的因素有哪些?请分别简要回答。(4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3、植物叶子衰老的化学特征是什么?(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4分)

A、植物衰老的最终结果是落叶。

B、脱落酸和赤霉素的作用正相反,脱落酸能促进叶片的衰老。

C、文章的第2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从现象到本质。

D、衰老死亡的叶子还附着在枝条上,是因为叶柄中的维管束细胞溶解后的黏液造成的。

阅读三: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注)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1、文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太祖弹雀于后园(曾经)          B、太祖见之(勉强)

C、上怒其故(责问)              D、汝怀齿欲讼我耶?(怀藏)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渔人甚之                  B、自当有史官

C、便扶向路,处处之              D、数十,驱之别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举柱斧柄撞口       人徐府拾齿置怀中

B、上悦,赐金帛慰劳     何陋

C、不足外人道也       中轩敞者

D、濯清涟不妖              学不思则罔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所奏,乃常事耳。

②臣以尚急于弹雀。

5、下列对“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隐隐流露出他内心的不满。

B、反映他要太祖接受规劝的苦心。

C、他不敢公然违抗,但希望有正直的史官为他报仇。

D、他知道一定会有人记下这件事引为借鉴。

6、下列对“上悦,赐金帛慰劳之。”的原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太祖开始认识到自己言行过于粗暴。  B、太祖感到此人正直无畏,十分可贵。

C、太祖怕史官记下此事会使自己遗臭万年。D、太祖想借此掩饰一下自己的骄横无理。

阅读四:

(1)一天,著名动物标本制作师爱克兰正背着猎枪在非洲索马里热带雨林四处张望着,忽然,一只金钱豹趁他不备对他发起进攻。爱克兰被金钱豹扑倒在地,胸膛也被它那尖锐的爪子狠狠地压住了。金钱豹没有咬住爱克兰的喉管,却咬住了他的右手腕。

(2)在这危急关头,爱克兰忍着剧痛,举起左手将一梭子弹射入了它的腹部,鲜血从它的体内不断地流了出来。不一会儿,金钱豹大嘴张开了,浑身软绵绵地瘫倒在地上。

(3)爱克兰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慢慢地从豹嘴中拖出血肉模糊的右手,跑到附近的一棵大树底下,急忙把伤口包扎好。等爱克兰重新回到金钱豹倒下的地方,金钱豹已不翼而飞。                     

(4)爱克兰来到与金钱豹搏斗的地方,仔细一看,草地上有一条长长的血带,断断续续地向前方延伸过去。他顺着血流,一步步搜索过去。

(5)血迹和被压倒的花草痕迹,把爱克兰引到了一棵巨大的沙松树跟前。他抬头望去,一条长长的豹尾和两条毫无生气的后腿从树洞口耷拉下来,鲜血染红了洞口的树干。

(6)爱克兰心中一阵纳闷,这只金钱豹就是刚才和自己搏斗的那只豹子,可是,它怎么跑到这里来的呢?它为什么要爬到这个树洞里去呢?爱克兰想着,大胆地踮起脚跟向树洞里望去。啊!爱克兰惊喜地叫了声,他看见两只豹崽正依偎在金钱豹的怀里,起劲地吮吸着奶头。它们浑身沾着血,不时发出“咂”“咂”的响声。爱克兰受到了震动,原来是伟大的母爱使这只金钱豹重新回到了自己孩子的身边呀!爱克兰的眼睛模糊了。

(7)后来,受克兰把两只小豹崽送给了国家动物园,把那头母豹制成了一个漂亮的标本,他在旁边的标版上写着:“                     。”

1、诗有“诗眼”,文有“有眼”,提示本文“文眼”的一句话是:                  。(2分)

2.在第(3)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起过渡作用的话。(2分)

                                        

3、第(6)自然段,写出了爱克兰心理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过程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是:

纳闷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分)

4、展开想象翅膀,你认为第(7)自然段标牌上写的内容是什么?请给补出来。(3分)

                                                    

                                    

5、这篇感人的短文一定给你很多感触,请用50字左右的文字写出来。(4分)

                                                          

                                                   

阅读五: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异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阿,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儿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

②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的呼吸,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 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中多次写母亲“悄悄地进来”“悄悄地出去”,要强调的是什么?(3分)

答:                                      

2、请分析文中第①段和第③段中加点的动词“扑” 、“挡”用的好的原因(3分)

答:                                       

                                         

3、第③段中描写“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你从中感受到母亲是怎样的复杂心理?(3分)

答:  

                                   

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3分)

答:                                        

                                                                                     

5、你认为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6、为什么文章要用《秋天的怀念》为题?(4分)

答:                                        

阅读六:               生命与气候

⑴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⑵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到处都是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所以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⑶但是,植物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未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⑷动物又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⑸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再次反击,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⑹过去约4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⑺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早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⑻也许,地球上的整个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在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  )  撞(  )  参(  )   生物(   )

2、第⑤段中“再次反击”照应的是前文的哪一句?(用原文回答,限10字)(2分)

答:                                

3、第⑥段“地球逐渐降温”一句中,为什么用“逐渐”一词,请在本段中找出根据简要说明。(2分)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植物越发展,地球温度越高;动物越发展,地球温度越低。

B、动物和植物均衡发屉,就能使地球避免温室效应和严寒期。

C、青草比森林保存的二氧化碳多,所以草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含碳量还多。

D、“寒武纪大爆炸”时,大片森林消失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

5、读了本文后,你联想到当今人类关注的一个什么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你觉得人类应该怎么办?(3分)

                                      

                                      

阅读七:           信任的境界

1944年的圣诞夜,两个迷了路的美国大兵拖着一个受了伤的兄弟在风雪中敲响了德国西南边境亚尔丁森林中的一栋小木屋的门,它的主人,一个善良的德国女人,轻轻地拉开了门上的插销。家的温暖在一瞬间拥抱了三个又冷又饿的美国大兵。女主人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圣诞晚餐,没有丝毫的慌乱与不安,没有丝毫的警惕与敌意。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直觉:他们只是战场上的敌人,而不是生活中的坏人。美国大兵们静静地坐在炉边烤火,除了燃烧的木柴偶尔发出一两声脆响外,静得几乎可以听到雪花落地的声音。 
  正在这时,门又一次被敲响了。站在满心欢喜女主人面前的,不是来送礼物和祝福的圣诞老人,而是四个同样疲惫不堪的德国士兵。女主人用西方人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同胞,这里有几个特殊的客人。今夜,在这栋弥漫着圣诞气息的小木屋里,要么发生一场屠杀,要么是大家一起享用一顿可口的晚餐。在女主人的授意下,德国士兵们垂下枪口,鱼贯进入小木屋,并且顺从地把枪放在墙角。 
  于是,1944年的圣诞烛光见证了或许是二战史上最为奇特的一幕:一名年轻的德国士兵慢慢蹲下身去,开始为一名年轻的美国士兵检查腿上的伤口,尔后扭过去向自己的上司急速地诉说着什么。人性中善良的温情的一面决定了他们的心情是紧张、兴奋的,也注定了他们的感觉是奇妙而美好的,没有人担心对方会把自己变成邀功请赏的俘虏。第二天,睡梦中醒来的士兵们在同一张地图上指点着、寻找着回到己方阵地的最佳路线,然后握手告别,沿着相反的方向,消失在白茫茫的林海雪原中。 
1、这篇文章 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概括:

                        


2、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是:             ;地点是          。 
3、是什么原因使战场上的对手友好相处? 
答:                                             

4、题目为什么叫“信任的境界”? 
答:                                              

5、本文故事内容的意境最接近中国以下哪首古典名曲?( ) 
A .《十面埋伏》 B.《春江花月夜》 C.《二泉映月》 D.《光明行》
阅读八: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hàohàn的大海。③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fányǎn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yì,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荚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根据拼音填写词语,依次为              。(3分)

2、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为:              (2分)  

3、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2分) 

答:(1)                               

(2)                               

4、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    处。(2分)

5、文中加点的词“相传”和“之一”用语准确有分寸,请简要说明。(2分)

答:                                

6、给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答:                                

7、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阅读九: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则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二十里啊!

  三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成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三年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三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你父亲为了省十五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感动。我扑过去抚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噙满了泪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1、第一段中“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一句中的“好像”能否删掉?为什么? (4分)

                                             

2、文章前两段写父亲对自己不“特别的喜欢”“不关心”,有何作用?(4分)

                                        

3、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似的皱纹”“磨出老茧的双肩”“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不超过12个字)(4分)

 

4、同宿舍姐妹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明了什么?(5分)

                                    

阅读十:

①20世纪30年代,古人类学界发生了一件遗臭万年的“皮尔唐事件”,一些想沽名钓誉的将一个人头骨安上了猿类的下颌,涂上看起来像化石的颜色后埋在英国的皮尔唐附近。然后他们欺骗了一位苦苦寻找人猿过渡类型证据的古人类学家,使他因发表了这一骗人的“古猿人”蒙羞。“皮尔唐事件”被揭穿以后遭到了科学界和广大公众的唾弃,也成为提醒科学家的警钟。

  ②然而谁也没有想到,60多年后,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在恐龙与古鸟类研究领域又爆出了一大骗局,这一骗局被我国著名恐龙专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董枝明究员戏称为“恐龙研究中的‘皮尔唐事件’ ”。

  ③1999年11月,一向以“准确”报道最新的或重要的自然或历史文化领域的发现为宗旨的、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醒目的大字标题刊出了题为《霸王龙有羽吗?》的文章。文中在显要位置还配上了几幅色彩艳丽、制作精美的“带毛恐龙”的化石照片和生物复原图。文章开篇报道了一种似龙非龙、似乌非乌的奇特动物,作者引用了研究者对这个特动物的正式命名——辽宁古盗鸟。依照这篇文章的记述,这只似龙非龙、似乌非鸟的奇特动物着始祖鸟一样的头和翅膀,却有着典型小型兽脚类恐龙一一驰龙式的棒状尾巴。文章声称,他们找到了联结恐龙类向鸟类进化过程中缺失的环节。最后,文章得出的结论是鸟类由小型兽脚恐龙进化来的假说得到了证明。

  ④这一报道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一大批科学家们、尤其是鸟类起源于恐龙这一理论的支持者们为此兴奋、喝彩。美国布兰丁恐龙博物馆馆长斯提芬、克瑞克斯夫妇声言,这块化石产于中国辽宁西部的北票地区,是他们从化石商那里买到的。克瑞克斯还郑重声明,化石一旦研究完毕,他们将把化石归还中国,这一举动得到了整个科学界和全社会的赞誉。

  ⑤然而,正当人们为此成果的获得拍手叫好时,一个不幸的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到了烧得正旺的火盆上,使研究者们目瞪口呆,也让整个科学界和全世界为之瞠目结舌。原来,这一怪物是经化石贩子故意用两种不同动物的骨骼化石人工加工拼接做成的,他们把一个古鸟类的身躯接上了一条驰龙的尾巴。

  ⑥消息传出媒体一片哗然,“辽宁古盗鸟”顿时变成了古生物界的一大丑闻。古生物学家奥尔森博士撰写文章,指责《国家地理》杂志“如此权威杂志竟然刊出这样的怪物、奇文”。恐龙专家、研究者之一菲利普·居里追悔莫及地说:“此事让我终身难忘,令我无地自容。”一时间,世界媒体火上浇油般地把这一事件炒得沸沸扬扬。

  ⑦《国家地理》杂志虽然及时地刊登消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媒介认为它依然难辞其咎。因为它明明知晓这块化石是通过不正当的渠道从中国走私出境到美国的,却不仅刊登介绍其研究的专题文章,而且竭力鼓吹,又是举办报告会,又是筹办专题展览,炒得不亦乐乎。作为在国际上具有如此影响力的杂志刊出这种“不光彩的标本”,不仅严重损毁了自己的声誉,而且在效果上产生了助长化石走私活动,破坏化石等自然遗产保护的恶劣影响。

  ⑧当然,《国家地理》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也是一个受害者,真正应该为此事负责的应该是那些故意作假以蒙蔽视听的化石贩子和那些为了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的走私者。

1.什么是“皮尔唐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分)

                                              

2.联系①⑤段,为什么人们会将“辽宁古盗鸟”事件戏称为“恐龙研究中的皮尔唐事件?(4分)

                                                 

                                     

3.在“辽宁古盗鸟”化石的骗局未被戳穿前,科学家以为此化石为何种科学假说找到了证明?(4分)

                                    

                                     

4.怎样理解文章第⑦段中所指的“不光彩的标本”?(4分)

                                      

                                      

5.这篇文章实际也批评了一些研究者的哪些缺点?(5分)

                                      

                                       

阅读十一:         一码稻草 

谭岩

那一码稻草被人们遗忘了,堆在田埂上,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

收完了谷,那堆在田里的一捆捆稻草就被人们拖回家去,垫栏或者喂牛,灶里的湿柴燃不着时,也会抽一把塞进灶去,然后哄的一声蹿出火苗。但是这一码稻草却被人们遗忘在田地里了。

或者是一板车拖不下,那板车的稻草已装得像一座山,预备着过几日再来挑回去,但是那板田已耕好,油菜已种上,人们该忙的已经忙完,那一码稻草已被人们忘记了。

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也抹在这一码稻草上,于是那枯黄的稻草透出一层明黄,像已经熟透了的季节。来放牧的耕牛从田埂上一路啃食而来,这一码稻草就会兴奋地在微风中颤动她的枯黄,似蜻蜓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那耕牛的嘴一路啃来,对着战栗的稻草望也不望,因为堤旁地上的黄草比她有汁浆。

田里的油菜栽上了,又一天一天的生长,枯瘦的油菜叶渐渐丰腴而肥硕,田里的草也长了出来。终于盼到人们到田里为油菜除草——说不定人们会发现这一堆被遗忘的稻草。人们歇息时,会从稻草堆上抽一把垫地堤上,坐下来抽一根烟,或者吃着送到田里的午饭,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还有一堆稻草!”这时稻草便会因为人们记起她而高兴,垫在堤上的稻草会咔咔作响,让人们垫坐得更舒服一些。然而人们留下了一些烟灰,撒下几粒米饭,散着一团稻草,走了就不见踪影。

那一码稻草已被人们遗忘。只有一只铁黑色的鸟常常落在上面,望着这深秋的大地一动不动。着一码稻草成了时光的看台,风吹,雨淋,金黄色的稻草变得灰白,突然而至的夜降的霜,那一码稻草仿佛一夜间白了须眉。

无遮无拦的稻草,就在田埂上腐烂。高高地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成了坍颓的一团乱草,一场大雪,欲将大地履为平地。然而那一堆尚没被磨尽的稻草,却能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如阡陌一颗不屈的心,欲破雪而出。冰雪消融,堤上长出了如针的新草。春天到了,田野还是一片淡青色,但在那堆草的地方,腐草中伸出一朵油菜花,像一只金色的喇叭,高高地昂向天空,报晓这春天的到来。

(选自《行走在人间》)

1.题目《一码稻草》是从文章描述的对象确定的。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与第5段中“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还有一堆稻草!’”一句相照应的是哪一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有些语句或善用修辞,或意味深长,富有表现力。联系全文,说说下列句子蕴涵的含义。(选做一小题)(3分)

(1) 来放牧的耕牛从田埂上一路啃食而来,这一码稻草就会兴奋地在微风中颤动她的枯黄,似蜻蜓抖动金色的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然而那一堆尚没被磨尽的稻草,却能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如阡陌一颗不屈的心,欲破雪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想对文中的那码稻草说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十二:      “消声混凝土”让公路没有噪音

噪声、空气污染、水污染,并列为破坏环境的三大杀手。特别是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公路噪声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日,德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发明了“消声混凝土”。

在德国的部分路段上,迄今已铺设着一种能消声的开孔型沥青。它之所以可以降低噪音,是因为公路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孔隙,可以“吞食”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声响。这一技术利用了声学上所谓的“排气效应”。当轮胎在路面上滚动时,会排挤与路面接触点上的空气,发出声响。而如果路面上有许多半露出来的孔隙,那么排气效应就不再发生,这样就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了。

开孔型沥青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一长,路面的孔隙会封塞,影响消声。与此相比,混凝土铺成的路面就结实多了。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两种“消声混凝土”:第一种可称为“空隙型混凝土”,第二种可称为“细槽型混凝土”。

“空隙型混凝土”利用的原理和开孔型沥青相似,也是利用微小的孔隙。在浇铸这种混凝土时,不使用颗粒小于在4毫米的沙子和粉尘等,也就是说,这种路面是由小石子组成的,而石子和石子之间有许多空隙。研究人员称,“空隙型混凝土”的情况会怎样,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我们希望混凝土的脏污程度不会像沥青那么厉害。因为“空隙型混凝土”不像沥青那样有粘结剂,所以我们希望它的使用期限会比开孔型沥青更长。

目前,科学家们对另外一种减噪音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已经很有把握了,那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水洗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的具体生产过程是这样的:先做出普通的水洗混凝土路面,然后再用刷子刷它的表面,把上面的添加物刷掉。这样处理之后,便会出现一个平整的路面,没有很明显的上下起伏,或者是坑坑洼洼。随后,修路工人再在这样的表面上纵向铣出一道道的细槽。这些细槽的作用是,车轮滚压过来的时候,空气可以流进去;车轮滚走以后,空气又可以被放出来。这样,生成噪音的排气效应便会有所缓解。此外,这种混凝土的造价要低于“空隙型混凝土”,也更容易铺设。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张建平认为,从理论上说德国的实验为减低交通噪声提供了新的途径。我国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但同时,面对日益严重的噪声问题,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1.“噪声、空气污染、水污染,并列为破坏环境的三大杀手。”请你谈谈对“杀手”这个比喻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什么是“排气效应”?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作出解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概括填写下表。(3分)

分类

原理

优点

空隙型混凝土

细槽型混凝土

细槽排气

4. 中科院张建平认为,“面对日益严重的噪声问题,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请你就降低噪音问题写出3条合理化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十三:         哀溺文(节选)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柳河东集》)注:氓:百姓。

1. 解释下列句子只加点的词。(6分)

(1)永之氓咸善游(    )   (2)水暴甚(    )

 (3)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4)今何后为?(    )

 (5)益怠(      )  (6)蔽之甚(      )

2.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何不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且死,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阅读十四:      太空垃圾——人类自设的隐患

 人类为了追求更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理地球上的垃圾等有害物质。但xiǎn  为人知的是,在太空,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地在延。它不仅       ,而且还        ,其中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垃圾存在大量放射性物质             。 

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如各种卫星的保护军及部件,各种火箭发动机在空间爆炸产生的残hái    ,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甲】这些东西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

据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运行”,且数量正以每年2%至5%的速度递增。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乙】由于这些物体通常以每秒10公里以上的速度运行,因此如果与其他物体相撞,每小块将产生相当于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力。【丙】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数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丁】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一块迎面而来、直径仅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宇航服,人们肉眼很难看清的油漆片和涂料粉末也能给宇航员带来生命危险。

科学家还认为,大块的宇宙飞船残块将不断下落,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在大气层中烧毁,另一部分则掉在地球上。然而,飘荡在地球上空的核动力装置,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的脱落更具有特别的危险性,它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据统计,到下个世纪,将会有100多个这种装置,含有1吨以上的放射性物质。1978年苏联带有核装置的“宇宙一954”星掉在了加拿大北部的土地上;1983年,“宇宙1420”号的反应堆芯落入南大西洋。幸亏这些地方人烟稀少,未造成严重后果。

面对日益激烈的宇宙竞争,科学家们呼吁,应当及时制订新的法律和技术标准以减少太空垃圾,因为人类清除这些垃圾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相当困难。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分)

xiǎn  为人知       残hái      

2、 据本文的说明条理,将下列三个短语分别写在第一段文字的空白处。

依次是:                 (2分)

A、 给地球增加一层污染源 B、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C、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

3、下面资料是从文中摘出来,在文中已标明的【甲】、【乙】、【丙】、【丁】这四个位置中,应把它放在哪个位置?(1分)

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

4、太空垃圾这种隐患是人类自设的,其原因是:(1分)

                                              

5、从文中摘录一条能够说明太空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注延”的资料?(1分)

                                          

6、根据本文内容,概括说明太空垃圾构成隐患的原因是什么?(2分)

                                        

7、本文多次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1分) 

8、“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中“可能”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阅读十五:         我的房东

 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徐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我从没见他做过鱼、肉、鸡、鸭等荤菜。

他是个守财奴吗?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住有6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答应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拉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拉起来整理好,放在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

 跟他走一段路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检垃圾的行列。而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他看见地上有_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放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分硬币,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抢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这是我在留学期间的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检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上午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我懂得了……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1分)

                                    

2、文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指:(1分)

                                    

                                          

3、“那首歌”是“我最难忘的”的原因是:(1分)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文章开头一句话独立成段,只突出了人物的“独特”。

 B、文章紧扣中心选材,材料典型,结构严谨。

 C、文章详略得当,详写了房东先生捡垃圾的情节。

 D、文章在刻画房东先生这一人物时,运用了行动、心理、神态、语言描写。

5、房东先生的“独特”在于:(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

                                        

6、请你用三个短语概括房东先生的形象:(3分)                    

                                            

阅读十六: 阅读下面两段短文,回答问题

             (一)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海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解】①如……何:把……怎么办   ②士师:古代的司法长官,其下有乡士、遂士等属官   ③已之:免掉他  ④四海之内不治:全国一片混乱

(二)日攘一鸡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②什一:指税率而言,即十抽一 

③去关市之征:取消关卡和市场的赋税    ④今兹:今年   

⑤请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这句话是偷鸡者说的。

1、指出停顿错误的一项(   )(1分)

A、四海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B、王/顾左右而言他

C、是/非君子之道  D、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A、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译文:                                                    

                                            

 B、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3、文(一)中你认为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原因是什么?(1分)

 

                                           

4、读完文(二),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1分)

                                           

5、这两篇文章都选自《孟子》,从中你可以看出孟子是个怎样的人?(1分)

                                           

6、下面各句中“之”的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动词,去,到)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结构助词,的)

D、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结构助词,的)

阅读十七:           不欺小节

①为了准备人类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苏联宇航局从1960年3月开始招募宇航员,这期间训练了至少20名,最终选中了加加林。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就是在确定人选几周前的一个偶然事件。

②在尚未竣工的陈列厂内,受训的宇航员们第一次看到东方号宇宙飞船。主设计师科罗廖夫问谁愿意试坐,加加林报了名。在进入飞船前,加加林脱下了鞋子,只穿袜子进入还没有舱门的座舱。这一举动赢得了科罗廖夫的好感。他发现这名27岁的青年人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

③加加林脱鞋进舱这个细小的动作,赢得了“一步登天”的机遇。这也反映了加加林洁身自爱、尊重他人的品格。

④在德国有一位留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他在当地向许多跨国公司投了自己的资料,可都被拒绝了。他最后选取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职,没想到仍被拒绝。他有些愤怒了,于是,招聘人给他看了一份记录:他乘坐公共汽车曾被抓3次逃票.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几率是万分之三,这位高村生居然被抓住3次,在以认真严谨著称的德国人看来,是不可饶恕的.

⑤这位留学生在车票这件小事上欺人自欺,最终咎由自取.

⑥“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图大者,当谨于微”。不欺小节,才能驶向成功与辉煌

1、概括地说,这篇文章的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不超过20字)

2、正确地划分这篇文章的主要段落结构应该是:(     )(2分)

A、① ‖② ③‖④ ⑤‖⑥ ;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咎由自取.”是个成语。意思是“过失,罪过”。根据语言环境来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应该是(                           ) 。(2分)

4、第④段中的“居然”,如果要用其他词来替换而不改变意思,下面恰当的一个是(   )(2分)    A、竟然   B、仍然    C、偶然    D、虽然

5、第②段中,写加加林主要写了他的(),写科罗廖夫主要写了他的(   )。(4分)

A、外貌  B、语言    C、心理    D、神态

6、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简要谈谈读了这篇短文的感受。(4分)

 

 

阅读十八:          电脑病毒大战

今年3月6日是欧洲绘画史上伟大的画家米开朗琪罗的生日。可就在这一天之前,全世界使用电脑的人都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电脑会在这一天被“感染”上一种“ A ”。

电脑遭病毒侵袭的事件早在1988年就发生过。那时,美国的一个大学把一种叫做“蠕虫”的电脑病毒输入电脑,由于电脑往往是许多部门许多台联在一起而形成网络的,到第二天病毒已经传遍全美国,6000多台电脑都染上了病毒,造成了9200万美元的巨大损失。

什么是电脑病毒?电脑病毒就是       ,当它输入电脑后,它就会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这种自我复制就像生物界里病毒的繁殖。通过不断的“繁殖”,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不但如此,这种程序会通过网络系统而“传染”和“流行”开来,使越来越多的电脑“得病”。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世界第一例病毒的,是美国特拉华大学两名电脑操作人员。由于电脑屏幕上到处写满了英文“脑”这个词,所以,人们把这种病毒叫做“ B ”。电脑在感染上病毒之后会出现一定的“症状”。感染上“ C ”后,电脑就会出现不断乱跳的亮点,亮点跳过的地方,字符就会被删除;感染上“ D ”后,电脑就会反复演奏《蓝色多瑙河》等三首世界名曲,一些文件就会被莫名其妙地删除了。“ E ”在13号或是星期五的这天发作,屏幕上看不出什么症状,不过此时执行什么程序,都会令操作人员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有80多种病毒,肆虐范围之广,令电脑世界里几无净土。

1.“电脑病毒”的定义是 (   )(2分)

A.电脑病毒就是通过网络系统而“传染”和“流行”开来的“电脑病”。

B.“电脑病毒”就像生物界里病毒的繁殖而蔓延开来的。

C.“电脑病毒”就是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

2.根据解说,把下列病毒的名称依次填入文中有字母处,正确的顺序是(   ) (2分)

①“音乐病毒”②“脑病毒”③“黑色星期五病毒”④“小球病毒”⑤“米开朗琪罗病毒”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⑤②④③①   D.⑤②④①③

3. 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A.作比较 举例子  B.举例子 列数字 C.打比方  列数字  D.分类别  打比方

4.“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有80多种病毒,肆虐范围之广,令电脑世界里几无净土” 。如果把“几”去掉行不行?为什么?(2分)

答:                                     

                                         

5. 当今电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很多同学也喜欢上了网络的多彩世界,也有很多同学因迷恋于上网而贻误了学业,你对中学生上网有什么看法呢?(3分)

答:                                     

                                         

阅读十九:         飞来的赏赐

老约翰住在一所老房子里,老房子里有一个老壁炉。这老壁炉对木柴很是挑剔,非得是三四厘米宽,十来厘米长的薄木条子才可烧得旺。承担劈柴、运送工作的是一个膀阔腰圆的年轻人。每个周末,他都要给老约翰送来一筐劈好的木柴,然后从老约翰那里领取一份不菲的酬金。

进入了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年轻人的心里突然生出怨恨。他想:这么冷的天,活儿越来越不好做了,得让老家伙给增加工钱!可这话该怎么说出口呢?本来,他得到的酬金已经够高的了。年轻人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木条劈成加倍的长宽。要是老家伙让他返工,他就说:哼,那工钱呢?

老约翰对着那筐显然是不合用的木条皱眉。既而,他转过脸来关切地问:“孩子,你是不是身体不适?”年轻人摇摇头。老约翰照例付给他同等数额的工钱,温和地说:“孩子你太累了,回去休息吧。”

老约翰找出一把生了锈的斧子,开始劈那些木柴。不一会儿他就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他在心里跟自己说:“不中用了,不中用了,这把朽骨头呀,生生把劈柴做成了伐木!”每遇到一个树疤,他都要动用整个生命的力量去劈。他想:那孩子着实不易呢——这些可恶的树疤……

又一个周末到了,年轻人送来的仍是一筐不合用的木柴。老约翰似乎无心看那木柴,只是急切地拉住年轻人的手说:“孩子,告诉我,你的这些木柴是在哪个林场买的?”年轻人心里咯噔了一下:怎么?要辞掉我?他自己直接与林场主取得联系?想到这儿,年轻人狡黠地一笑说:“不是我不想讲,是林场主不让讲——您还是不要难为我吧。”

送走了年轻人,老约翰颓然地坐回到壁炉旁。他把手缓缓插进睡衣口袋,捏住里面5块硬硬的东西,想:上帝,怎么会这样呢?这被人巧妙地藏在一个树疤里的东西,它本应该是赏给那劈柴的年轻人的啊,那年轻人不要,也应该归还给林场主吧,可那年轻人又不肯讲出林场主的名字,到底该怎么处置呢——这5块飞来的金币?

1.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年轻人想要老约翰增加工钱却又难以出口的原因。(2分)

 答:                                      

2.老约翰为什么问年轻人木柴是从哪个林场买的?(2分)

答:                                     

3.5块金币为什么藏在树疤里?(2分)

答:                                     

4.年轻人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答:                                     

                                         

阅读二十:

在人生的追求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厄运,我们便会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终会获得成功。其实,很多时候,放弃是成功的第一步。

古罗马有一则寓言:有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穿过山涧,最后到了沙漠的边缘。它们一筹莫展,讨论着怎么办。其中一条河则回到了源头,等待到了良机,流向大海。执着有些时候将导致失败,而放弃则走向了成功。

我们赞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但要成就一番事业,放弃和锲而不舍并不矛盾。鲁迅放弃了医学,成为了文学巨匠,梵高拒绝做传教士而成了有名的画家。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对追求方式的扬弃,是对自己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学会放弃,就无法成功的跨越生命,驾驭人生。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停止前进,不得不丢掉爱情,不得不放弃梦想。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子;久久地伤感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常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得到,不计一时得失,勇敢地放弃,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放弃是剪刀,生命之树剪除病枝赘叶后,更显得勃勃生机。拒绝放弃,只会作茧自缚,在生活的网中束缚而死。

放弃有痛,宛如壮士断臂,但放弃将给你一个美丽的开端。放弃不再爱你的恋人,你会多一个好朋友,苦苦纠缠,你就会多一个仇人,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阴影,你的眼里满是和平阳光,鸟语花香。放弃是一种明智,是一种宽容。当然,面对暂时的伤痛,放弃需要一种忍辱负重毁誉不悲的精神,需要直面淋漓鲜血的豪迈气概,所以敢于放弃的人也是坚强的人。

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头碰南墙才回头。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背叛了自己,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你的整个人生从此黯淡无光。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只有果断放弃,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着。

记住,拿起再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3.你如何理解第五段中“放弃是剪刀,生命之树剪除病枝赘叶后,更显得勃勃生机。”的含义?(2分)

4.放弃需要勇气,古往今来许多人也正是因为勇于放弃才成就了一番事业。请根据生活实际补充一个相应的论据。(2分)

5.作者就“放弃”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但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成功者只是比别人多坚持了一小步”,你觉得哪种观点更有道理?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如何做阅读理解题

一、题型特点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同学们语言运用、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测试内容大致有:具体事实、中心思想、隐含意义及词句理解等。其主要形式是: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体裁以记叙文为主,兼顾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题材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科普等。
二、答题技巧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地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地进行第二遍阅读,以做到有的放矢。这时,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抓住5个W(即who,when,where,what,why)和一个H(即How), 对于事实性的细节题,诸如事实识别,计算、识图、排列顺序等一般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明显的答案;对于深层结构的理解题,诸如文章的内涵、主题、中心、作者的意图、文章的结论及词句的理解等,须研究上下文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挖掘内涵,体会"弦外之音",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进而敲定答案。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地再看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