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终调研测试

2014-5-11 0:10:32下载本试卷

文本框: 装	订	线文本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终调研测试

基础知识(3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    ) (    )        xiá            yì

   笨    伤  目不   接 不可思  

2.根据原诗默写(10分)

⑴、长风破浪会有时,                  。 

⑵、               ,志在千里。 

⑶、               ,悠然见南山。 

⑷、                 ,衣冠简朴古风存。 

⑸、                  ,西北望,射天狼。 

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⑺、布衾多年冷似铁,               。 

⑻、                 ,恒兀兀以穷年。

⑼、桃李不言,           。 

⑽纸上得来终觉浅,                 。 

3.同一种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下列表达不是表示同一意思的是(     )(4分)

A.自力更生         求人不如求己

B.弄巧成拙         偷鸡不成蚀把米

C.直言不讳         打开天窗说亮话

D.双管齐下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4、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例句: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仿句:                                   

5.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文后题目。(5分) 

1月26日,在南三环路附近发生了感人一幕:一只小狗在三环主路上被轧死了,另三只小狗不顾上班高峰的滚滚车流,忠实地守护着死去的同伴,舍不得丢弃它。过往的司机都被震撼了,车开过它们身边的时候纷纷绕行,或干脆停车,交通为之阻塞。两辆车因为躲避小狗而追尾,司机们彼此没有埋怨,反而表示碰到这种事能够理解。一位司机动情地说:“今天所有的人都让着这些小狗。说句实话,看着它们,我心里只有一个感觉:感动!”在这感人的一幕里,最令人感动的还是那些过往的车辆和行人,特别是自己的车被人撞了仍无怨无悔的司机。他们的行为生动地告诉人: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不超过15字)(2分)

(2)你认为横线上作者通过这件事想告诉世人什么?把你的理解写下来。(30字以内)(3分)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       

       

(2)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           

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7-10题。(14分)

A、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B、 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所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被当地部落人及汉人所佩服),募生致之(要求部下活捉孟获)。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获,而亮犹释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咸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头领)而用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1)夜忧叹(     )         (2)斟酌损(      )

(3)者不知虚实(     )        (4)使更战(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2) 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身。

 

9、B文的内容即A文中所说的           (四个字)。A文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作者的“职分”具体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3分)

 

10、结合A、B两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5分)

①何谓完美?

②那喀嗦斯沉迷于他在湖中的完美的倒影,却失足溺死,遂成一朵凝视湖中自己的水仙。他的所谓完美,终究带来了毁灭。

③诚然,“完美”二字的真谛,唯在于“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练习中,才思的敏捷聪慧,是上帝施舍的命运;家世的显赫出众,是命运错爱的结果。试问这是完美吗?当克里奥佩特拉、希巴女皇的美貌在时光中褪色;当巴比伦空中花园、太阳神庙在战火后只留下残壁断垣;当《荷马史诗》、《罗摩衍那》里都不再编织完美的传奇……我终于明白—— 没有自勉的完美是虚伪;没有谦逊的完美是骄躁;没有汗水的完美是侮辱;没有执着的完美是愧疚。欲为完美之人,谈何容易!

④真正的完美,如凡高的《向日葵》,如贝多芬的《命运》,正是坎坷、挫折、万般磨难使他们向世人展现那无限光辉!“力求”二字,赋予完美全新的生命。

⑤力求完美,在于你的自信。

⑥哥白尼坚信“地球中心说”是教会笼络人心的卑劣手段,为证明太阳系的中心并非地球,被判火刑也在所不惜;为驳倒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伽利略公开反对他这位恩师,并以“比萨斜塔实验”捍卫自己的理论。自信这柄火炬,照亮了人们心底的希冀,指引他们在黑暗的求索路上无悔向前,是它带领着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旧时代跨向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新纪元,也是在它的辉煌下,长征划上圆满的句号,香港也回归了祖国。邓小平曾说:“对于香港问题,我们要有自信。”

⑦ 力求完美,在于你的谦逊 。

⑧谦逊是自信的兄弟。自信使力求完美的人大胆、奔放、朝气蓬勃;谦逊使之稳健、成熟,一丝不苟。如果自信是理想的飞鹰展翅翱翔的羽翼,那么谦逊是令驰骋有度的缰绳。谦虚赋予力求完美更深层的内涵。

⑨力求完美,在于你的执着。

⑩执着是重要的,它是持久的动力之源。曹雪芹10年如一日,写出撼世之作《红楼梦》;鲁迅先生无怨无悔高举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为领导青年同旧势力斗争愿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们的执着,是他们力求完美奋斗一生的写照。世上无真正的完美之人,但这份苦苦追求的执着精神赋予耕耘者完美的新价值。“阿波罗十三号”登月行动,由于主发动机故障,既无法登月又回不了地球。在艰难的七天内,宇航所调动三千多名研究员,进行上百种模拟试验,这不懈努力,终使“阿波罗十三号”重返地球。是执着,使“阿波罗十三号”的登月行动,虽败犹荣,成为“最完美的失败”。

⑾经历了漫漫思想历程,经历了自信的锤炼,谦逊的陶冶,执着不屈的感悟――如秋枫经历了霜打雨击,红得才更鲜艳、更陶醉,“完美”的生命力,在于“力求”二字!

11.第③节作者说“‘完美’二字的真谛,唯在于‘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练习中”,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从第③节看作者认为“完美”应具有那些内涵?(4分)

含义:                              

内涵:                              

12.第⑥节中用哥白尼、伽利略的事例证明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的意义是什么(用文中原话)?(4分)

观点:                               

意义:                              

13.从论证方法看,第⑧节、第⑩节分别以什么论证为主?(2分)为什么说“阿波罗十三号”的登月行动是“最完美的失败”?(2分)

                                    

                                     

14.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试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3分)

观点是:                              

看法: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语段,完成15-18题(14分)

人体的色彩科学

(1)色彩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重量”。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实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再将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然后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   a   

(2)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现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

(3)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清颜色,而且还能用其他器官分辨它们。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某一具体波长的能,我们的神经末梢,即感觉器官可以接收到这种能。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许多盲人也能分辨颜色。

(4)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讨厌的颜色。例如,室内的颜色就左右着人体的状态。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是红色的房间度过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全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了1个小时。而且,人的体温也会因室内的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从红色房间移到蓝色房间,人的体温就会   b  

(5)更为奇异的是,专家们发现:颜色可促进人体分泌荷尔蒙,而分泌荷尔蒙的多寡,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如黄、橙、红等色有使人振奋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进入兴奋状态;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特殊效用。因此前者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和增进生产活力;而后者则能使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


文本框: 装	订	线文本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15.专家们发现颜色具有哪些特性。(3分)

16.联系上下文,给第(1)(4)段空线a、b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a处应填                    。

b处应填           

17.第4段中加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直接说明了什么内容?(4分)

18.运用本文知识,说说在举重比赛中,为了使举重运动员发挥更好的水平,你认为比赛场地的地毯最好应是什么颜色的?杠铃最好应是什么颜色?各有什么好处?(3分)

(四)阅读史铁生的《合欢树》,完成19-23题(17分)

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9、合欢树在文中象征什么?联系全文,说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一句的含义。(3分)

20、文中第二节画线句子“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认为此处她的“新的希望”是什么?(3分)

21、为什么母亲早早地走了,这却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呢?谈谈你的理解。(3分)

22.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联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4分)

2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答:【  】【  】

作文(60分)

24.古语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今人又说“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在你身边,小至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家一户;大至团体、社会、国家,都有引发你发现美,欣赏美的瞬间,请以“感恩”为话题,自拟题目,立意文体自定,写一篇文章。提示和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3)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600字。

6

600

 

参考答案

1、2、略

3、D

4、答案示例:空中的彩虹,你何必与坚固的拱桥比恒久呢?你自有你的绚丽。天上的星星,你何必与火热的太阳比辉煌呢?你自有你的璀璨。

5、司机让路;司机让狗的场面令人感动;司机为狗让路等。

(2)参考答案:一个对狗都充满爱心的民族,才不会缺乏对同类的爱。

(学生感悟,只要从短文中来,有一定道理即可)

6、(1)别院深深、树阴满地、时一声(答“深深”、“满”、“一声”也可以,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2)清凉(1分)

7、(1)早上;(2)增加;(3)早先(4)释放

8、(1)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恶的小人。

2)现在承蒙你让我观看了军营的部署,如果只有这样,我一定可以打败你们。

9、“南方已定”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知恩图报,心胸宽阔,有远见卓识的人。启示略。

11.完美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断的追求;

完美要有自勉、有谦逊、有汗水、有执着。

12.来证明“力求完美,在于你的自信”这一观点,

其意义是“ 带领着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旧时代跨向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新纪元 ”

13.第⑧节以道理(比喻)论证为主,第⑩节以举例论证为主;

靠执着,靠不懈的努力重返地球,虽然失败了,但精神永存。

14.要力求完美。不联系实际来谈只得1分。

15.有“重量”有“味道”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情绪。

16.(1)用红纸包封的盒子重一些。(2)下降。

17.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说明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厌恶的颜色。

18.地毯为红色,因为它可以振奋提神,促使运动员进入兴奋状态;杠铃宜为白色,因为这种颜色给人的感觉很轻,有利于运动员减轻心理压力,发挥更好的水平。

19、母爱   暗喻着母爱长青,母爱永恒。

20、希望我在写作方面能有所发展,走出困境。

21、母亲因为“我”而心力交瘁,为“我”积劳成疾而去。“我”因感念母亲太苦,对她的离去而感到安慰,

22、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

23.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