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训练(C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3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15分)
1.下列加粗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没有 淹没 出没 没头没脑 没趣
B.只要 要求 需要 要言不烦 要领
C.分头 分散 分享 分道扬镳 瓜分
D.恶劣 可恶 罪恶 深恶痛疾 恶毒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解释的完全正确的一组( )
A.颓唐不安(精神萎靡) 不屑置辩(认为值得)
君子固穷(本来) 锐不可当(锐气精气)
B.不言而喻(明白了解) 疾恶如仇(痛恨)
无微不至(周到) 负隅顽抗(坚持)
C.污人清白(毁坏) 唯唯连声(答应的声音)
无稽之谈(查考) 焚书坑儒(答应的声音)
D.乌珠迸出(爆裂) 秉烛夜谈(举着)
一窍不通(事情的关键) 别出心裁(裁断)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长江,以风起云涌之势迅速地歼灭了盘踞在江南的国民党军队。
B.社会上腐败现象日益严重,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疾。
C.为了帮助王大妈认清法轮功的危害,社区陈主任踏破了王家的大门,磨破了嘴皮,可谓处心积虑。
D.集邮能开阔眼界,陶冶身心。集邮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知识。不管什么时期、什么国家的邮票,都要敝帚自珍。
4.下列句中能表现鲁达粗中有细的性格的句子是( )
①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作臊子。”
②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③只说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地睡了。
④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⑤(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上踏步去了。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③⑤
5.小说的人物语言常有言外之意,下面一段话选自赵树理的小说《老杨同志》,下面关于老杨的话的言外之意,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老杨同志和小福、小顺等人扬场后在打谷场老槐树底下休息交谈,刘广聚找来了。老杨同志见他不走开大家不敢说话),便问他道:“你还等谁?”
A.你在这里听别人讲话,实在是不应该,快滚!
B.你在这里也听不到什么,你是枉费心机的。
C.你已经完全孤立了,我们才是的真正的同盟军。
D.你要等我,还是等小福、小顺? 不然,你该走了。
(二)填空·简答(计15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阔chuò( ) yǎo水( )
chuō穿( ) yǐ逦( )
2.用两个双音节词分别概括下面两段话所表现的人物心情。(2分)
江苏风采第50期,清洁工老李意外获得了彩票大奖——800万元人民币。
(1)老王满脸通红,两眼发光,气喘吁吁地跑上楼来。( )
(2)老王喊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800万!800万啦!”( )
3.仿照例句的句子,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4分)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话要简明、连贯、得体。请修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使语言得体。(2分)
小华的叔叔突然发病,被送往医院抢救,全家人都很着急。几天后,叔叔脱离了危险,小华买了些补品到医院探望叔叔。他说:“叔叔,您得重病住院,很危险,我来看看您。”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有不少广告使用谐音字来造成一种表达效果,你认为这样好,还是不好?请举例简要说明你的理由。(5分)
二、阅读理解(共30分)
阅读《华威先生》节选,回答问题。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
他的时间很要紧。
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工人抗战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等一下。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讨论十分钟。”他说。
“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而是相反,要加紧工作。这一点不必多说,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你们都能热心工作。我很感谢你们。但是还有一点——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那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抗战工作才能够展开。青年是努力的,是热心的,但是因为理解不够,工作经验不够,常常容易犯错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
“你们工作——有什么困难没有?”他问。
“我刚才的报告提到了这一点,我们……”
“唔,唔,唔。我知道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谈这件事。……”
这就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
于是他发表了两点意见:第一,他告诉大家——在座的人都是当地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应当加紧地做去。第二,文化人应当认清一个领导中心,文化人在文抗会的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
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
他声明——这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常务理事会,是一切救亡工作的领导机关,应该时时刻刻起领导中心作用。
“群众是复杂的。工作又很多。我们要是不能起领导作用,那就很危险,很危险。事实上,此地各方面的工作也非有个领导中心不可。我们的担子真是太重了,但是我们不怕怎样的艰苦,也要把这担子担起来。”
他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
华威太太每次遇到我,总是代替华威先生诉苦。
“唉,他真苦死了!工作这么多,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他不可以少管一点,专门去做某一种工作么?”我问。
“怎么行呢?许多工作都要他去领导呀。”
可是有一次,华威先生简直吃了一大惊。妇女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战时保婴会,竟没有去找他!
他开始打听,调查。他设法把一个负责人找来。
“问题是在这一点:你们委员是不是能够真正领导这工作?你能不能够对我担保——你们会内没有汉奸,没有不良分子?你能不能担保——你们以后工作不至于错误,不至于怠工?你能不能担保,你能不能?你能够担保的话,那我要请你写个书面的东西,给我们文抗会常务理事会。以后万一——如果你们的工作出了毛病,那你就要负责。”
“如果我刚才说的那些你们办不到,那不是就成了非法团体了么?”
这么谈判了两次,华威先生当了战时保婴会的委员。于是在委员会开会的时候,华威先生挟着皮包去坐这么五分钟,发表了一两点意见就跨上了包车。
1.小说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公文皮包”和“手杖”?在对“兰花图样”的指形描写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2.小说对于华威先生出席的“工人抗战工作协会指导部会议”“伤兵工作团会议”和“妇女界战时保婴会委员会议”只是一笔带过。请你推测一下华威先生在这三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写在下面。(6分)
3.华威先生认为许多工作都必须由自己亲自去领导,但成立“妇女界战时保婴会”等活动时却没有邀请他。对此他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和举动?他与负责人谈话的目的是什么?从中看出他怎样的性格侧面?(6分)
4.结合选文设想一下,在你参加工作后,如果走上了领导干部岗位,为了避免成为华威先生这样的人,在说和做上应注意些什么?(6分)
5.把选文内容缩写成100字左右的梗概介绍。(6分)
三、作文(共40分)
小说往往要恰当地结合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主题。请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小小说。题目自拟,字数不低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一)1.C
2.D(A项“固”应为“安守”,B项“隅”应为“角落”,C项“儒”应为“读书人”)
3.B 4.C 5.D
(二)1.绰 舀 戳 迤
2.(1)激动 (2)狂喜
3.略 4.略 5.略
二、1.公文皮包和手杖,表明了华威先生的身份,象征着他的权威;表达了对他的嘲讽。
2.你们要加紧工作,你们要认定(认清)一个领导中心。
3.反应:吃了一大惊;举动:打听、调查、谈话;把负责人找来谈话的目的是通过威胁获得委员的位置;具有强烈的权力欲。
4.在说上,不讲毫无意义的空话、不讲千篇一律的废话(或“不尚空谈”);
在做上,不能回避问题、不能碌碌无为(或“多做实事”)。
5.缩写要包括下列要点:
华威先生每天都走马灯似的忙碌;
华威先生只知空谈并不肯解决实际问题;
华威先生钻营投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