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A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35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冻馁(tuǒ) 楹间(yínɡ) 肆恣(zī)
B.不屑(xiè) 崩殂(cú) 擎苍(qínɡ)
C.浣溪沙(wàn) 襄阳(xiānɡ) 饯别(jiàn)
D.扁舟(biān) 下炙(zhì) 苟得(ɡǒu)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妄自菲薄 举杯消愁 B.沙场点兵 琼楼玉宇
C.妻妾之俸 不可胜数 D.无可奈何 水村山郭
3.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先帝殊遇(特殊厚待) 五十弦翻塞外声(演奏)
B.庶竭驽钝(才能平庸) 方羲之不可强以仕(强迫)
C.遗风馀思(思想) 后人尚之如此(推崇)
D.存亡之秋(时) 欲上青天览明月(通“揽”,摘取、持抱)
4.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用法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呼尔而与之 D.蟹六跪而二鳌
5.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乡为身死而不受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这种品德)罢了。
B.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译文:虽然只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埋没,因而推爱到他的事迹吗?
C.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文: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
D.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译文:州学的教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的来历不能广为人知,就书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字,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8.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朝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气歌》;文天祥;北宋
C.“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李清照;南宋
D.“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王勃;唐朝
阅读《汉江临眺》,回答9~10问题。
汉江临眺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9.根据地理知识选出下列地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汉江——即长江 B.楚塞——楚国地界
C.三湘——漓湘、蒸湘、潇湘 D.荆门——今湖北省荆门县
10.下面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象。
B.诗的三四句写汉江滔滔远去,无边无际,好像流到了天地之外,而两岸的青山显得迷迷蒙蒙,若有若无。
C.诗的五六句言水势浩大,前方的城郭好像在水面浮动;汹涌的波涛,似乎把远处的天空也摇荡起来。
D.诗的七八句言诗人热爱襄阳的风光,要接受将军山翁的挽留,与之在此共谋一醉。
(二)填空·简答(计15分)
1.文学文体常识填空。(9分)
(1)《鱼我所欲也》作者是________,名________,字________,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________,是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________”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__________”以统一天下。
(2)《隆中对》选自________著的《__________》,该书记载了三国时期________的历史。
(3)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的《出师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第一次出师伐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前。作者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羲之,人称“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就是写的有关王羲之的事。本文作者字________,北宋著名的________家,名列于唐宋八大家。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2分)
(1)鱼我所欲也 ( )
(2)二者不可得兼 ( )
(3)欲信大义于天下 ( )
(4)小园香径独徘徊 ( )
3.默写课文。(4分)
(1)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4)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35分)
(一)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2分)
(1)躬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2分)
(l)臣本布衣 (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
(4)由是感激 (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躬耕于南阳 达于汉阴
B.受任于败军之际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苟全性命于乱世 奉命于危难之间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l)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作者强调自己本来志趣的作用是什么?(2分)
6.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7.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临危委任和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作答)(3分)
9.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________(人名)在《书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其感人之深。(2分)
(二)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幸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写出下列加粗字的指代内容。(3分)
(1)恐其不章。 ( )
(2)以揭之。 ( )
(3)欲推其事。 ( )
2.下列加粗的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揭之(来,标志)
B.愿有记(希望,写)
C.遗风余思(风范,我)
D.以勉其学者邪(来,学术上有造诣的人)
3.“教授”在这里是指________,“右军”是指________,王羲之书法的笔势特点是________。“庆历”在这里是表示________,“九月十二日”指的是________,用“曾巩记”三个字表示是________。(3分)
4.这段文字的写作顺序是按________来组织材料的,若将语段分为三层,第一层至“________”,其大意是________;第二层至“________”,其大意是________;第三层大意是________。(3分)
(三)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词的作者是________。词的风格是________。(2分)
2.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狩猎场面?(2分)
3.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分)
三、作文(共30分)
题目:由一句诗想到的
要求:①引起联想的诗必须是古诗;②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一)1.B
2.A(“消”应为“销”)
3.B(强:勉强)
4.B 5.D 6.C(辩——辨 得——德 乡——向)
7.B(应译为:即使只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埋没,因而推爱到他的遗迹吗?)
8.A 9.A 10. D
(二)1.(1)孟子 轲 子舆 教育家 儒 孔孟仁政
(2)陈寿 三国志 魏、蜀、吴三国
(3)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魏 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4)书圣 曾巩 墨池记 子固 散文
2.(1)想要
(2)兼得,同时得到
(3)通“伸”,伸张
(4)来回走动
3.(1)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非天成也
(2)益州险塞 沃野千里 天府之国
(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4)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一)1.(1)亲自种田
(2)后来遇到兵败。
2.(1)布衣:平民
(2)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3)顾:探望、拜访
(4)是:此,这
3.B
4.(1)三次到茅屋来拜访我。
(2)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21年了。
5.突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
6.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7.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8.三顾茅庐 临崩寄事 略
9.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1.(1)墨池来历
(2)它,墨池来历
(3)王羲之
2.A
3.从事教学职业 右军将军,是王羲之的官职,这里是以官职代人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年号 农历(作记时间) 落款署名,是古代作记的惯例,具有真实感和可信度
4.事情的发展 愿有记 州学教授索文经过 勉其学者邪 分析王君此举的目的 总结,勉励人们勤奋学习完善自己
(三)1.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豪放
2.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狩猎场面:词人左手牵着黄犬,右手托着苍鹰,穿着骑士的服装,随从的马队布满山冈,武士们往来奔驰,词人“狂”态毕露,要亲手弯弓射虎,以报答全城的百姓,气势豪迈非凡。
3.抒发了词人老当益壮,要赴边抗敌,保家卫国,建立功勋的报国情怀。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