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2014-5-11 0:10:32下载本试卷

初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第五、六单元)

一、语基部分:(15分)

(一)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拼音或汉字:3分

1、珍(   )佳肴        2、趿(   )拉 

3、才shū(   )学浅       4、bǐng(   )烛夜谈

5、灯火阑(   )        6、颓yuán(   )断壁

(二)解释加点的词:4分

1、礼贤士(         )  2、耳不闻(       )

3、一文不(        )  4、龙盘虎(       )

(三)写出下面句子的潜台词:4分

1、王利发: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指头都比我的腿还粗。(                           )

2、一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                            )

(四)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的对仗不工整的地方,请作改动,使之合乎对联的要求: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放歌纵酒喜暖日融泥万木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下面这幅题为“揠苗”的漫画讽刺的是什么?2分

二、文言文部分:57分

(一)     解释下列加点词:5分

1、百川河(    )  2、望洋向若(          )

3、山北之塞(    )4、力平险(       )

5、是以无(    ) 6、死肌(      )

7、死者相(    ) 8、熙熙而乐(      )

9、以尽吾齿(    ) 10、弛然而卧(     )

(二)指出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2分

1、恂恂起(      )   2、黑质白章(      )

3、聚室谋(       )  4、山不加增(    )

(三)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始旋其面目  B、其如土石何  C、惧其不已  D、岁赋其二

(四)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2分

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永州之野  D、泾流之大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4分

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措, 放置。)

1、扁鹊望桓侯而旋走。(                 )

2、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

(六)填空:10分

1、《捕蛇者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是______朝文学家。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引用孔子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4分

2、《扁鹊见蔡桓公》是篇故事,它所体现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表达:_____________。从本单元文言文课文,我们还学到几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少写3个)4分

3、王维《使至塞上》一诗的写景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写出苏轼《水调歌头》一词表达诗人豁达胸襟的诗句:_________2分

(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0分

秋水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焉,河伯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庄子·秋水》)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2分

(    )  (   )  (    ) (    )

2、解释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4分

(1)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默写课文接下来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用 线把文段分为两层,归纳第二层大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的写法有两方面特色:(1)_______ (2)________3分

6、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5、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2分

人大姓文不识(      )   与佣作而不求偿(     )

时人畏服之如是(     )   邑人曰:“矣!”(      )

2、解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生留听,更理前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所写的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4分

4、请写出有关本故事的一个成语:1分________________

5、“勤学苦读”是“成大学”的唯一途径吗?请简述你的观点。3分

附加题:(20分)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建本》

[注释]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该乐师盲人,故称盲臣。

欲:想,打算。 暮:这里意为“迟了”、“晚了”。 戏:戏弄,开玩笑。  昧行:在暗中走路。此句意为:点燃蜡烛照明,怎能与在黑暗中走路相比呢?

1、给下列各词注音:4分

 旷(    ) 盲(    ) 孰(   ) 昧(    )

2、解释加点词:4分

(1)问师旷(     ) (2)有(     )

(3)炳烛(       ) (4)善哉(     )

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旷论学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师旷论学阐述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曹操的《龟虽寿》中两句诗来概括晋平公年七十,欲好学的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青春不只是梦幻的季节,更是思索的季节。善于思索、勤于思索,才能由稚嫩走向成熟。

思索也就是感悟,感悟是生命的苏醒,人生的升华。活着不懂得感悟,那就仅仅是是活着,其生命的结局都是苍白的。

引发思索与感悟的,不必是惊天动地的巨变,生活和大自然的点点滴滴,都是足以引爆思想的火花。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思索”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语基:(一)1、xiū 2、tā  3、疏  4、秉  5、shān  6、垣

(二)1、降低身份与人交往 2、塞住 3、占有 4、蹲或坐

(三)1、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的家底厚实着呢。

 2、我这个知识分子太清高、太固执、甚至看不起人。

(四)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放歌纵酒喜日融泥暖万木春

(五)讽刺某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过早逼孩子学这学那,使孩子失去欢乐的童年。

二、文言文:(一)1、注入 2、抬头仰望的样子 3、苦于 4、竭尽

5、询问 6、去除 7、铺、垫 8、快活的样子 9、年龄  10、放心的样子  (二)1、表修饰关系 2、并列连词 3、顺接连词

4、可是(转折连词)(三)B (四)B

(五)1、还——旋,转身。 2、齐——剂,药剂。 3、反——返,返回。 4、亡——无,没有。(六)1、《柳河东集》 柳宗元 唐

“苛政猛于虎也。”2、讳疾忌医、望洋兴叹、贻笑大方、愚公移山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七)阅读:  1、(1)分辩 (2)这  (3)按时

(4)掉转 2、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  听到了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分层:……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

第二层:河伯见到大海,自叹渺小。 5、设喻说理,对比突出寓意高于

 6、道理:一个人见识有限,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启发(略)  1、同乡 他(指文不识) 这样 穷尽(答不出来)

2、我希望能够把主人所有的书都读一读。 先生停下听我说,请你再谈谈前面的观点。 3、(1)勤学无烛 (2)穿壁引光读书

4、穿壁引光(凿壁偷光)5、略

附加题:1、kuàng máng shú mèi  2、向 怎么  点燃 好极了  3、做臣子的怎么能与国君开玩笑呢?   我听说过,少年时代好学,好像旭日东升,光芒万丈。 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5、人不管年龄大小,都应该坚持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