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目标测试题

2014-5-11 0:10:35下载本试卷

九 年 制 义 务 教 材

九年级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单元目标测试

    语 文 试 卷 (上册 第四单元)

题 号

卷面分

(4)

总 分

(一)

(二)

得 分

一、基础整合。(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根深固(tì) 而不舍(qiè)碍(zhì) 茫(miǎo)

B、地大物(bó)持之以(héng)彷(fáng)情(yí)

C、然贯通(huò)孜不倦(zī)取(jí)要(jué)

D、咬文字(jiáo)文采饰(zǎo)狡(jié)难(jié)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淡淡的清香,带着一点似甜非甜的味儿,真叫我变幻莫测

B.来自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所学校。

C.环湖自行车比赛快开始了,各国参赛运动员滔滔不绝地进场了。

D.端午节即将来临,商家将忍俊不禁的粽子发展到了极致。

3、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B.通过观看俄罗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阅兵仪式,使我认识到战争的罪恶、和平的重要。

C.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4、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2分)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读破万卷书,心神结交古人。 改写后: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5、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4分)

名著:《水浒》、《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童年》

答:情节:                                   
  体验和感悟:                                

                                        

二、古诗文阅读。(8分)

6.按要求默写

(1)、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浣溪沙》)

(3)《论语 子罕》篇教导我们只有经受住考验,才能看到人物的坚强、高洁品格的句子是“                       。”(2分)

(4)、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16分)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按要求完成6——8题。(26分)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7、本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有什么依据?(4分)

                                          

                                         

8、文中画线句,“脂粉”指什么?“筋骨和脊梁”指什么?“他”指代什么?(4分)

                                          

                                         

9、认真阅读文段,理解下列句子。

(1)“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         

                 这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2分)

(2)“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揭示了什么?

                                    (2分)

(3)“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含义是什么?(4分)

                                         

                                          

(二)(20分)

让科学之光洒满成长的心灵

  ①面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这就对我们的学习和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生中掀起科普阅读的热潮,提高科普阅读的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

  ②科普阅读是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主编王国忠先生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方:“初中生读书,我建议不妨学学狗熊。熊猫和狗熊这两种动物,没有人不认识的。前者可爱但娇气十足,挑食,只吃某一类竹子,因而体弱多病。一旦这类竹子大面积死亡,熊猫也会活活饿死。狗熊不一样,食性杂,上树下水,荤素皆吃,所以能补充各种营养,体质强壮,力大无穷,在森林里称王称霸。初中同学要多阅读科普作品,最好不要‘偏食’。要博览、泛取,收开卷有益之功。”

  ③少儿时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培养起的兴趣爱好和获得的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科普作家陈钰鹏先生说:“初中是人生培养兴趣的重要阶段,一个人如果在初中阶段受到优秀科普读物的熏陶,从而爱上科学,凡事喜欢提出‘为什么’,那么他的人生也许会因之改变。如果将来在这些学生中能出一位对科学进步有所贡献的专家,那么对整个人类都是一大贡献。”

  ④通过科普阅读,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法轮功痴迷者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中,19岁的女大学生陈果和年仅12岁的小学生刘思影的悲剧,向我们发出了沉痛的警示:科学精神的缺失,比文化知识的缺乏更加可怕。是否具备科学精神.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高低有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练习“法轮动”的人员中,有一些是高级知识分子,就说明了这一点。一个人是否具备科学精神,体现在他对待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态度上,体现在他是否能够用客观、科学的眼光去分析、处理问题,体现在他是否迷信所谓的“权威”以及虚无的力量。

  ⑤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初中生群体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逐渐浓厚,但科普阅读的现状却依然不容乐观。初中生学业重,闲暇时间少,阅读科普文章的机会极为有限。大多数初中生只有啃课本的份儿,没有“闲心”去品味科普的清新与芬芳。在“请写出你所知道的科普作家及其作品的名字”的问卷调查中,只有少数同学写出了儒勒·凡尔纳、凡纳·卫斯理及其作品的名字。当然,我们不能怪罪这些“可怜的小鱼儿”,因为我们提供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太小,无法使他们自由地邀游于“海洋”。我们的科普创作和科普教育均未能为科普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

  ⑥应重视科普教育,让科普阅读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老师要带头读科普,要向学生推荐好作品,这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形成科普阅读的风尚;各科老师讲解与科普有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穿插讲解或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相关的科普知识;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科普演讲或讲座活动。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阅读科普的兴趣。

  ⑦我们的初中生是喜爱科普阅读的,只要我们科普作者、出版部门、学校、老师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科普阅读就一定会得到普及。让成长的心灵洒满科学之光,我们民族的明天也将是一片光明!

 10.如果把本文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①段到第——段,第二部分先写_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号召全社会为普及初中生科普阅读共同努力。(3分)

 11.本文是从哪三个角度论证“在初中生中掀起科普阅读的热潮,提高科普阅读的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这一观点的?(3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揣摩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完成下面两题。(4分)

  (1)第②段中写熊猫“偏食”意在告诫我们,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可怜的小鱼儿”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洋”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在第④段中说:“是否具备科学精神,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高低有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上文,根据你的见解,给学校图书馆提三条建议。(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1)命题作文:我心中的歌

 (2)话题作文: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无论想在哪方面有所得,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我们总在为各种各样的所得付出不同的代价。有些代价是理应付出而又值得的,然而,有些代价却毫无付出的必要,还有的代价更是用任何东西也无法给予补偿的。你有这方面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吗?请把它写下来。

试以“代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但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独特的体会。

   ③话题作文题目自拟(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

   ④不少于600字。

   ⑤不得抄袭;文中也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整合

1、C  2、C 3、C 4、读破万卷,神交古人(须做到字数相等,词语相应。上句占1分,下句占1分)5、开放性题目,能简要写出一个情节,写出与情节有关的体验和感悟,并言之成理。(情节1分,体验和感悟3分)

二、古诗文阅读

6、(1)我寄愁心与明月 (2)村南村北响缲车(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现代文阅读

7、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依据: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一类的人,就是现在也不少。

8、表面文字,表面现象 中华民族的真正力量 中国人

9、(1)这一类的人,就是现在也不少。 过渡

(2)国民党当局对正义人士的摧残、扼杀。(意思对即可)

(3)要想知道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不能看状元宰相的文章,而要了解中国下层劳动人民。(意思对即可)

10.④ 初中生科普阅读的现状。重视科普阅读的措施。(本题3分,每空1分) 11.(1)科普阅读是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2)少儿时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培养起的兴趣爱好和获得的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3)通过科普阅读,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题3分,3个角度各1分) 12.(1)博览、泛取,收开卷有益之功。(2)没有“闲心”去品味科普的清新与芬芳的初中生 丰富的科普读物(知识) (本题共4分,每小题2分。第2小题第一空只答初中生不给分) 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就一般情况而论,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的高低是有联系的,但在某些时候或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请注意“有时”二字。如果认为科学精神与知识水平高低完全没有关系,则不给分。)(本题4分)  14.如:增添更多的科普读物,介绍最新科普读物,提供科普信息,举办科普读物讲座等等。(本题3分,3条意见各1分)

四、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