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2014-5-11 0:10:35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总分

评分人

得分

一、知识积累(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惘然(wǎng)嗤笑(chī)阴晦(huì)  B.恣睢(zì suī)  胆怯(qiè) 给予(jǐ)

C.狗吠(feī) 戳穿(cuó)妒忌(dù jī) D.诧异(chà) 过瘾(yǐn)拮据(jié)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鄙夷 隔膜 撅断 朦胧  B.恣睢 跌落 皱痕 煞白

 C. 阔绰 瑟索 栈桥 萧索  D.一缕 阔悼 打拱 嚼着

3.下列词语中解释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

 A.大事渲染(作)  相时而动(看、观察)

 B.狼狈不堪(不能忍受)  缄默(封口)

 C.莫名其妙(没有人)  与日俱增(一起)

 D.弄性尚气(注重)  动辄(就)

4.下列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神态描写)

 B.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心理描写)

 C.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肖像描写)

 D.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动

  作捕写)

5.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放乡》――《徘徨》  B.曹文轩——《孤独之旅》一一《草房子》

 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一《羊脂球》D.黄蓓佳一一《心声》——《儿童时代》

6.与下面的文字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  )

可惜正月过去了,闫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敢出门,

                 

 A.但父亲终于带走了他。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D.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

7.下面短语在结构和意义方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项是(  )。

 ①教育杂志  ②学习文件 ③进口商品  ④我要炒菜  ⑤实现理想

 A.①⑤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 (17分)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文中的“他”是指         ;“我”是指         。(1分)

  A.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B.作者鲁迅  C.小说情节的串讲人

2.分析下列外貌描写蕴含的深刻含义。(8分)

(1)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2)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3)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4)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选文从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这些肖像描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4.此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分)

                                          

5.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3分)

                                        

                                          

(二)(10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下边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其中哪一句同文中画线的句子有相同的表达作用?(  )(2分)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D.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2.在给于勒十个铜子小费这件事情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4分)

                                        

3.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4分)

                                       

(三) 99分的苦恼(22分)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的。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几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94、95分回来,他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80几分,于是就有()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拿出来数落一番。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无可奈何,但她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刻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试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这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顸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个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花了眼;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了。她妈也忍不住笑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1分)

 A.“暴风骤雨”的“骤”,注音:   ; B.“一瘫”的“瘫”,注音:   

2.结合原文,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2分)

  A.“坎坷”:        ;B.“顿悟”:        

3.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各部分内容的话语,分别填人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字母)。(3分)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果

( )  ( ) ( ) ( )

4.文中开头画横线句子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            。(3分)

5.文中(甲)(乙)两处的横线上,分别填人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2分)

A.于是就有(甲) (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B.老远就喊着(乙) (走  冲 迈)进门来了。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    ,继而是  

       ,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       。(3分)

7.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不超过15个字来简要回答。(6分)

孩子苦恼的是:                                  

妈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8.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未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三、表达交流(30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一、1.C  2.D  3.B  4.D  5.A  6.C  7.A

二、(一)1.中年闰土  A

 2.(1)说明中年闰土饱经忧患。(2)生活艰辛。 (3)生活贫寒。(4)用比喻修辞写出劳动艰辛。

 3.从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五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形象。肖像描写是要表现闰土生活困苦,劳动艰辛。

 4.采用对比的写法。写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判若两人,在痛苦生活的煎熬下,中年闰土饱经忧患,极度贫困,整日在磨难中挣扎。

 5.文中说这是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造成的,这只是表层原因。实际上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二)1.B

 2.这一细节写出“我”的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而母亲则是尖刻、势利的。 3.略

 (三三)1.A.zh6u B.tan  ,,

 2.A.比喻人生道路坑坑洼洼,不得志 B.忽然领悟

 3.B  A  D  C

 4.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

 5.(甲):引发(乙):冲

 6.高兴失望瘫

 7.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她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要求 “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8.A(从表面上看,全家都笑了。但实际上矛盾并未彻底解决,随着时间推移,矛盾有新的发展,像“99”分的苦恼还会出现的。)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