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中考语文自测试题

2014-5-11 0:10:35下载本试卷

中考语文自测试题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6题,25分)

1.阅读下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1)亲爱的同学们,葱笼六月是莘莘学子收获的季节。(2)通过几年来的辛勤耕耘,使你在各方面都有了大提升。(3)此时此刻,请你放松紧张的心情,以沉着冷净的姿态,以百倍的勇气和信心,驰于五大版块之中,遨游在语文世界里。

(1)给加点字注音 较 (  )  骋(  )

(2)找出并改正文段中两个错别字。(2分)

        改为                   改为         

(3)文段中第      句是病句,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2.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心与心相通,在田字格内规范的写出两个含心字的成语。(2分)

      

3.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没有阳光的普照就没有大地的温暖,没有雨露的滋润就没有五谷的丰登。    

                               。

4.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2分)

 

5.古诗文默写(10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2)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4)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词中“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代的诗句是                      

(6)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表现穷苦人民劳动艰辛的句子是:        

                    

(7)时至今日,儒家提倡的心多为人,为学之道仍使我们受益匪浅,请你写出《论语》中使你感受最深的一句名言。(须是连贯的上下句)

                                 

6.名著阅读(3分)

《名人传》美在它对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精神的赞美,《           》美在              ;鲁智深美在他的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孙悟空美在                  

二、口语交际及互动(第7题,共5分)

7.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假如中考之后,你的父母买了28日的车票,准备带你去上海看望爷爷,奶奶。这时你却接到通知,29日班长将组织全班同学聚会,并邀请班主任王老师参加。你考虑再三,不得不放弃这次聚会。

请用下列两种方式表达你的想法。

(1)给你的班主任王老师发一条手机短信,请将短信内容写在下面。(2分)

(2)给班长打个电话,你会说什么?(3分)

三、综合学习及探究(8~10题,共10分)

材料一:4月26日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计划在中华世纪坛隆重宣布。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以:“和写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前往五大洲,到达22分境外城市化 中国境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材料二:随着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的公布,我省有关部门正在抓紧拟定奥运会火炬在我省传递方案。北京奥运圣火将于时年2月13日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进入我省,在火炬传递过程中,将以展现黑龙江黑土特色为主旨,希望以此向世界展现黑龙江的精神风貌。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 2分)

9.为迎接奥运会圣火,你们班级将召开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4分)

10.电视台记者将跟踪报导奥运圣火经过地,假如奥运圣火经过你的家乡,请你从自然风光、地域文化等方面介绍家乡的特色。(家乡名称一律用“我的家乡”代替,不得出现城市、县区、场矿等真实地名。)(5分)

四、阅读理解及分析(11~27题,共35分)

(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1~14题。(共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作                 

拂                 

12.翻译句子: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2分)

13.从文中找出一句从治国角度论述的一句话,写在下面。(2分)

1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理解。(2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5~18题。(共9分)

①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在21世纪将继续明显变暖,其中中国北方冬天的变暖趋势最为明显。

②与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气温相比,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将升温1.3℃到2.1℃;2030年,年平均升温为1.5℃到2.8℃;到2050年,年平均升温将达到2.3℃到3.3℃。作为对比,过去100年中,中国的升温幅度仅为0.5℃到0.8℃。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到3%,到2050年可能增加5%到7%。北方降水天数增加,但受到气温上升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状况还会加剧。

③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下降5%到10%。到本世纪后半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以及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

在未来20年到50年中,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④由于气候暖干,三江平原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都将减少,濒危物种增加,大面积沼泽湿地将变成草甸湿地。长江三角洲附近的湿地,则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导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潮滩地被淹没和侵蚀。未来50年,青藏高原80%到90%的岛状冻土会发生退化,表层冻土面积会减少10%到15%。内陆湖泊将加速萎缩,那些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如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些湖泊,可能先因冰川融水而扩大,后因冰川缩小融水减少而萎缩。预计在未来50年中,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

⑤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洪涝灾害都将加剧。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沿海滩涂湿地、红树林、珊瑚群都有可能遭到破坏,咸潮入侵以及土地盐渍化都将发生。

⑥随着热浪频袭,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严重疾病会增加。此外,心血管疾病、疟疾、登革热以及中暑等疾病发生范围和程度也都会增加。

⑦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此外,温度升高导致冻土融化,也会影响到青藏铁路的安全。

15.通读全文后,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16.第四段除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17.通读全文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进行了大胆的科学预测,说明了中国未来气候变暖的趋势。

B.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C.本文使用“可能”“左右”表推测,估计的词语,这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D.未来5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的升温幅度将比过去100年大得多。

18.联系本文的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如何有效控制全球变暖,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至少答出三条)(3分)

(三)阅读《乡情》回答19~23题。(共10分)

乡情

陈德才

   ①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甲)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对陌生世界的那种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

   ④(乙)“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对故乡的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鬃毛衰”的难得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⑥(丙)乡情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殷切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

19.解释第二段加点词(1分)

广袤:                   

20从对自己的出生地的依恋方面来看,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21.结合上下为理解第五段加点词“得偿”的含义。

22.作者为什么认为“故乡只能停留在记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23.请从文中划线句(甲)(乙)(丙)三处任选其一,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赏析。

(四)阅读《成功》(回答24~27题,共8分)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天资 + 勤奋 + 机遇 =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韩愈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愈。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2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5.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第一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6.第七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

27.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五、写作构思及表达(45分)

文题一; 我拥有              

阳光体育活动,千万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高身体素质。

文题二:以“健康”为话题作文

从以上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28.写作前从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写出构思提纲(50字以内)

29.写作之后,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评价自己的文章(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