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单元目标测试题

2014-5-11 0:10:35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单元目标测试

    语 文 试 卷 (上册 期中)

题 号

卷面分

(4)

附加题

总 分

(一)

(二)

得 分

一、基础整合。(12分)

1.下面词语中音、形、义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狭(ài)  阿谀奉承   见异思(变动)   

B.防(tí)  安然无恙  惟妙惟(相似)

C.婆(suō)  人声鼎沸   深恶痛(疾病) 

D.跚(pán)  默守成规  声色俱(严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商店和饭店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B: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C: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姹紫嫣红,好看极了。

D: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3、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写一句恰当的话。(2分)

一个青年苦恼地对一位科学家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看来你是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科学家赞许地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是我也爱好文学、音乐和美术,我把时间都用上了。”科学家听完后,从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在强烈的阳光下,对准一个小纸片,不一会儿就烧着了。他对那位青年说:“                                    。”

4、请你仿照示例,用形象的语言介绍一件事物。(3分)

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条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写句:                                    

                                       

5.在一个乡村小镇的公路边上,一辆小轿车撞到了一个农民的自行车,自行车的轮子变了形,小轿车边上掉了一点油漆。这时,从小轿车上跳下一个满脸酒气的干部模样的人,他把农民推倒在地,并破口大骂。

  这时,从四周围过来许多人,其中有猪八戒、闰土、祥子、菲利普夫妇等围观者……

  这些围观者会有怎样的反应?请选取其中的一位人物,根据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写出其言行(神态、心理等)方面的表现。(3分)

                                        

                                         

                                     

二、古诗文阅读。(23分)

6、按要求默写10分)

(1)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3)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5)李商隐的《无题》常被后人用来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诗句是:

                                。”

(6)默写朱熹的《观书有感》

                           

                            

7.指出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 (   ) (4分)

A、同舍生皆绮绣/将军身坚执锐

 B、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予作文以记之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朝辞白帝彩云间

 D、王命急宣/以为死,以为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4题(9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列加点词含义:(2分)

来问讯           余人各复至其家        

具答之            便还家            

13.区别下列词的古今义。(2分)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10.翻译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                                    

11.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5分)

只选一把椅子

      黄水生

有人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讨教成功秘诀。他每次都提到自己问父亲的一句话:师范院校毕业之际,痴迷音乐并有相当素养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歌唱家?”其父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罗蒂选了一把椅子——做各歌唱家。经过7年的努力与失败,帕瓦罗蒂才首次登台亮相。又过了7年,他终于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

只选一把椅子,多么形象而又切合实际的理念!这就是说,目标只能确定一个,这样才会凝聚起人生的全部合力,将其攻下。确定了目标,那就只能走一条道路,哪怕这条路崎岖不平,同行者寥寥无几。你只要“板凳坐得十年冷”,忍受孤独和寂寞将它走完,尤其在诱人的岔路口,你必须不改初衷,有心无旁骛的坚定信念和超然气度。

人难得有自知之明,因此往往不甘于固定在一把椅子上。

即使是一些伟人,也会犯类似的错误。巴尔扎克曾经不顾家人的反对,立志从事文学创作。然而,在初期创作失败后,为了维持在巴黎的生活,他决定投笔从商,去当出版家。但这个外行的出版家受尽人家的欺骗,很快就失败了。紧接着,他又当了一家印刷厂的老板。可不管他如何拼命挣扎,也还是失败。从此开始,他欠下了不少债,而且债务越滚越大。警察局下通缉令要拘禁他,债权人也搅得他没有一刻安宁,他只好隐姓埋名躲了起来。此时,他终于醒悟,多年来自己游移不定,今天干这,明天干那,根本就没有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创作。他决心开始严肃认真地进行写作。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成为惊人的高产作家。然而,直到逝世前,他尚欠21万法郎的巨额债务。这不能不说是一位天才的悲哀。

选择,与其说是一个严肃的哲学命题,倒不如说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得更好。一种本能的自我优化。只选一把椅子,意味着在选准全力以赴的事业时,也选择了自我的尊严乃至全部的生活。就像贝多芬与音乐、毕加索与绘画、柏拉图与哲学、司马迁与史学、曹雪芹与文学……他们选定的唯一一把人生座椅,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轨迹及在后世的声誉。

(选自《未来科学家》)

10、根据你的理解,文题中的“椅子”指什么,这样的标题好在何处?(3分)

答:                                   

                                        。                                   

11、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为什么选定“一把椅子”就能成功?(4分)

答:                                   

                                       

12、作者举巴尔扎克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13、人生是否应该“只选一把椅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选错了这把椅子,难道就应该在这错误的椅子上一直坐下去吗?你有没有信心反驳作者的观点?请写出一段文字来。(4分)

答:                                   

                                      

(二)(16分)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7.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

        →        →       →         →

18.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6分)

我来赏析(  )处:                                  

                                           

我来赏析(  )处:                                

                                           

19.问题探究:(4分)

⑴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2分)

我的理解:                                     

                                          

⑵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2分)

我的分析:                                       

                                          

20.生活体验: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4分)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四、作文(50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以“享受    的乐趣”为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读书、合作、欣赏、观察或动脑筋、做家务、战胜自我……),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学生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

  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

要求:①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附加题(10分)

1.阅读李肇的《王积薪闻棋》,回答问题(6分)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成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⑴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宿地逆旅 (   )   ②良宵难(    )

 ⑵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2分)

答:                                                          

                                        
⑶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回答问题。(4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是怎样展示西湖的美丽的?

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整合

1、A 2、C 3、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才可能有所作为,就像这个透镜一样。 4、根据学生实际答题情况评改 

二、古诗文阅读

6(1)、商女不知忘国恨 (2)、门前流水尚能溪 (3)、不汲汲于富贵 (4)、春风不度玉门关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7、AC 8、都 邀请 他们 邀请 9、妻子和孩子 专指男子的配偶;与世隔绝的地方 无路可退的境地 10、(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到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 11、不希望外人来打扰破坏他们宁静的生活

三、现代文阅读

10、指对某一专业或人生的目标,运用比喻,很形象,易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便于接受。(大意对即可) 11、因为目标一旦确定,就可以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心无二用,所以容易成功。(大意对即可) 12、用巴尔扎克“不甘于固定在一把椅子上”,给自己带来严重经济负担的事实,从反面论证“只选一把椅子”的重要性 13、言之成理即可。

14、沉入深水区;拖入灌木丛 15、A:这句生动的描写表明这位父亲不但时刻关注着儿子,而且做好了随时救援儿子的一切准备,体现了父爱的深沉。B: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格的培养。  C:父亲终于忍不住高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这是情不自禁的担心,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D:因为父亲这时清楚地知道,儿子已经精疲力竭,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父亲对儿子垢那种特殊的关爱,至此表露得淋漓尽致。(意近即可)   

16、(1)①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②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2分,每点1分,意近即可)(2)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意近即可) 17、(1)示例:经历: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时,看到我摔倒了,他也不扶我,而是让我自己站起来。渐渐地我从跌倒中掌握了要领,学会骑车。(2分,事例要扣住“独立”的含义,表意清楚即可)(2)在生活中要学会独立,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己。(2分,答题扣住“独立”和“战胜困难”即可)  

四、作文(略)

五、附加题

1、(1)旅店:排遣,消遣 (2)此题能答出隔墙下棋之意即可。示例: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3)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 

2、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