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陈涉世家》练习

2014-5-11 0:10:36下载本试卷

《陈涉世家》练习

(一)

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文中加“~~~”的“行”“数”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xíng shǔ    B.xíng shuò    C.háng shǔ    D.háng  shuò

2.解释加点的词。

(1)发     (2)会:______  (3)亡:____ (4)等:_____ 

(5)怜:     (6)诚           

3.下面句子加点的“以”的用法与“扶苏以数谏故”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C.不物喜,不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文者,太守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等死,死国可乎?

(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译文确切的一项是(    )

(1)天下苦秦久矣。

A、天下人困苦,秦的统治就长久了。

B、天下人感到困苦,都认为秦的统治太久了。

C、天下人苦于秦的统治太久了。

D、天下人让秦吃苦太久了。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A、会合时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是没有希望了。

B、遇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失去希望了。

C、会合时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超过期限了。

D、正遇上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超过期限了。

6.用文中原句填空。

陈胜、吴广“举大计”的直接原因是           ;“举大计”的根本原因是

             ;他们谋划起义、发动群众的策略是____________。

7、选文能表现陈胜所说的“鸿鹄之志”的词句是:               

                                     

8、用波浪线划出文中写陈胜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语句。

9.用文中的词语组成两个四字的短语,概括陈胜、吴广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 解释加点字。

(1)广故数言欲(    ) (2)尉果广(    )(3)杀两尉(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广数言欲亡  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

B.    而戍死者十六七  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公遇雨,皆已失期  死,死国可乎}

D.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起义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5.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提出“____________”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6.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概括起义的经过。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参考答案:(一)1.(1)D 2.(1)征调  (2)适逢  (3)逃跑 (4) 同样 (5)爱怜 (6)果真  3.C  4.(1)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好吗?  (2)士兵中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陈胜。  5.(1)C  (2)D  6、“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7.举大计  死国  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9、鱼腹置书  篝火狐鸣

     (二)1.逃跑  用鞭、杖或竹板打  一共  2.D  3.(1)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2)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六七。  4.“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5.壮士不死即已 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1)激怒其众 (2)并杀两尉 (3)召令徒属  (4)为坛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