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二)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20分)
1、依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出汉字,书写要规范,标点要占格。(2分)
ɡěi zì jǐ yī diǎn xìnxīn,qiántú huì wú xiàn ɡuānɡ mínɡ。
|
|
|
|
|
|
|
|
|
|
|
|
|
|
|
|
|
|
|
|
2、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啜泣 点缀 辍学 拾掇 B、癖性 荒僻 开辟 躲避
C、蠕动 怯懦 孺子 嗫嚅 D、惴惴 湍急 揣摩 喘气
3、给文中划线部分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也许是辽河水滋润的缘故,白柳条的性格极其柔顺,修长的树条可以作出多种图案① 弯成一个圈儿,像十五的月亮② 打成一个弯儿,又好像女孩好看的细眉③ 因为白柳条宁弯不折,所以常有人用它编织出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③ ! D、① ! ②? ③?
4、“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2分)
A、“希望”是自己手制的偶像,它的有无都是无所谓的。
B、“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
C、因为“希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无所谓无。
D、闰土和“我”的友谊已不存在,“我”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了。
5、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2分)
A、那手也不是我们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B、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D、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6、选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昨天,我准备好了考试必备的笔、橡皮、尺和文具。
B、距离申办2008年奥运会表决还有不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C、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D、平时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语感呢?最重要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
7、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句子。(2分)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力时,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情气爽;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 ;
母亲是 。
8、现在养宠物狗的人越来越多,狗在给主人带来乐趣的同时,却给其他人带来了许多不便,如随地大小便、深夜乱叫、咬伤无辜行人等,请你拟一则公益广告,提醒这些养狗的人注意公德,不要损人利己。(要求:构思新颖,语言生动,20字以内)。(3分)
|
|
|
|
|
|
|
|
|
|
|
|
|
|
|
|
|
|
|
|
9、认真阅读图表,完成下列三小题。(3分)
某市职业技术类学校招生及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 份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职技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 50、01% | 50、02% | 50、01% |
职技类学校毕业生就业率 | 80、76% | 84、48% | 87、35% |
职技类学校优秀毕业生就业率 | 99、95% | 99、97% | 100% |
上表显示的数据表明:
(1)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呈现出的态势:_______ ____ __。
(2)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 的趋势。
(3)职业技术类学校学生可以从以上数据中得到这样的启示: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学生只要 。
二、记忆性知识(20分)
10、补写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选做三题)(3分)
①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③妇姑荷箪食, 。 (白居易《观刈麦》)
④江山如此多娇, 。 (毛泽东《沁园春 雪》)
11、按照要求填空:(11分)
(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 ,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2)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 , 。
(3)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 ; 。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
。
1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自 ,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3000多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卷。鲁迅先生称誉《史记》为“ , ”。(4分)
13、《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它是一部 史书。(2分)
三、阅读与理解(48分)
㈠、文言文阅读:(18分)
A、 渔家傲(6分)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4、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1分)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15、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16、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请写出一个表现北国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3分)
诗句:
理解分析:
B、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12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时先主屯新野 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8、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扶苏以数谏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9、写出文中“卑鄙”一词的古今义。(1分)
古义: ;今义
20、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4分)
甲文:
乙文:
21、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1分)
2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2分)
㈡、现代文阅读:(29分)
A、 礼物(12分 )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子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的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搂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看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 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有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礼品盒往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看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23、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2分)
答:
2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答:
(2)、终于一天,母亲颤抖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l万元人民币。“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答: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答:
25、填空。(2分)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 而流泪。第二次因为 而流泪。
26、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
B、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17分)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口口口口不行,口口口口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a)“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b) 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c)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27、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方框内应填人词语依次是 、 。(四字短语)(4分)
28、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1分)
29、第⑥段中画横线句(a)的含义是 。(2分)
30、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成功的关键是 ,写诗失败的原因是 ,画线句(b)的意思是 。(3分)
31、根据第⑦段画线句(c)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
32、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启示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就要认真读书。
B.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不只是模仿,更要创新,要培养创造力。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清楚,逻辑性强。
D.作者在议论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使论述更深刻。
3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亚克敦、欧阳修、爱因斯坦的事例,分别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3分)
四、语文综合运用(8分)
34、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参加一次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最有可能的是 ( )(2分)
A、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C、我虽然是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D、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35、下面两段文字是张明和王峰用手机互相发送的短信,两条信息在表达上都存在问题:或有歧义,或语序不当,或不够简明得体。请对画线句加以修正。(6分)
张辉(发):你的作文写完了吗?①你、我是咱们班的好朋友。望你能帮我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
王峰(发):对不起,我实在没时间。②只要你认真组织、分析手中的材料,就③一定不会写出令同学们失望的文章。
①、句应改为:
②、句应改为:
③、句应改为:
五、写作:(55分)
36、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㈠、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早晨,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还快,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羊跑得快,要不然我就会饿死。于是,几乎是同时,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跑去。
生存的压力,使羊成了奔跑“健将”,狮子成了草原“猎手”。在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像羊和狮子那样的生存压力,但学习、工作的压力依然存在,正是这样一些压力,使我们不断成功,不断进步。
请以“成长需要压力”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依据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等。
②、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