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卷

2014-5-11 0:10:36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卷

说明:1、本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按题序将答案做在答题卷上

一、(30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勘(jiào)   气(òu)     尽职守(gè)

B 掖(yè)    据( jié )   惴不安(zhuì)

C 装(yáng)    意( qiè)    味同蜡(jiáo)

D 害(zèn)    怪(chēn )   孜不倦(z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直言  仗义直言  委屈  委曲求全   

B 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事故

C 是非  惹是生非  藉贯  狼藉满地

D 精心  漫不经心  风声  谈笑风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今天是校庆的日子,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又   在母校。 

②朝鲜突然宣布已拥有核武器,并退出“六方会谈”,联合国秘书长    朝鲜放弃核计划,无条件参加“六方会谈”。

③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揭幕。作为一个非政治性的论坛,“世界华商大会”已成为联系、    五大洲华人的纽带和桥梁。

A、汇集   敦促   勾通    B、会聚   敦促   沟通

C、会聚   督促   勾通    D、汇集   督促   沟通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全厂职工纷纷表示,一定要处心积虑地提高生产质量。

B 假使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难,其后果是不可思议

C 行走在大草原上,环顾似穹庐的天空,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油然而生,挥之不去。

D 中秋晚会上,相声演员学当代名人说话的腔调,学得栩栩如生,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在丛立的碑林中认真地辨认着,      !那些碑刻和石雕给我的回答却是声音极为微弱的。当然,那其中也有许多篇碑文在述说它们是怎样在历史莽原上寻找失落的自我的。它们也有不朽的功绩,那就是      ,努力在无穷的变化中求得复兴和再塑。

  A ①想看看我们东方的文艺复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②在最成功的地方否定自己,在最得意的地方突破自己,在最倾心的地方超越自己

  B①想看看是从什么时候我们东方的文艺复兴开始了 

   ②在最得意的地方突破自己,在最成功的地方否定自己,在最倾心的地方超越自己

  C ①想看看我们东方的文艺复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②在最倾心的地方超越自己,在最成功的地方否定自己,在最得意的地方突破自己

  D ①想看看是从什么时候我们东方的文艺复兴开始了 

   ②在最得意的地方突破自己,在最倾心的地方超越自己,在最成功的地方否定自己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丹麦前驻华大使的夫人、研究汉阙的专家燕妮·帕尔感慨地说:“我在北京看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没想到这块汉阙竟是这样精美?”

  B 干扰素不仅是制服病毒的法宝,而且还是抗癌的“生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干扰素对淋巴癌、肺癌都有显著疗效。

  C 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有容乃大”。

  D 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学科和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

7、古诗文名句默写。(任选三句)(3分)

       ,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② 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③ 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 国恒亡,然后知             也。(《孟子》两章)

8、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3分)

①发现那些小火车头还需要大修。

②城里找不到车辆。

③不能把铁轨和小火车头运到工地上来。

9、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最近,一组以维曼为首的科学家,在阿曼的一个洞穴里采集到大量植物种子化石。②研究表明,这种种子实际上是由好几个种子凝结在一起,然后由表皮包裹起来。③这个发现使得研究人员异常兴奋,他们开始更仔细地去采集那些化石,希望除了种子以外,还能够从中找到产生这些种子的植物体本身。

10、根据语境,仿照前面的句子,接写一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姿,灿烂芬芳;生命是隽永的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 好一朵木槿花 
 (1)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

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2)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

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

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3)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4)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

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

中荒草没膝,除我们的基本队伍玉簪花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

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5)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

走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6)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7)紫色的木槿花,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8)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挖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9)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凌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10)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崎岖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枝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花!
 (11)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2)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3)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环境的艰难,更不觉自己的奇特
 (14)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中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15)紫色的流光抛撒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随风摇曳,依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16)今年果然又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小园经过整治,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17)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18)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11、文章在第(8)段和第(13)段中两次提到木槿花的“奇特”,请分别说出这两个“奇特” 

具体表现在哪里。(4分)

12、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

①结合语境,说出第(1)段中三个“偶然”的不同含义。

②第(9)段中作者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3、作者在第(11)段和第(12)段中反复说木槿“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分)

14、关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5分)

  第一种:借写木槿花生长环境的恶劣批评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

  第二种:赞美那敢于“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的木槿花精神。

  第三种:通过写木槿花前后两次开放,写自己坎坷的经历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 短信文化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手机短信的兴起是与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的。最初,手机还是一种奢侈性消费,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手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据统计,至2002年,仅中国移动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在初期,手机的功能主要是作为移动的电话,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通话通讯用品,随着短信功能的开发,具有短信功能的手机才是一款完整意义上的手机。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手机购买者在问过手机的价钱以后,紧跟的问题就是:这款手机能发中文短信吗?

短信与手机同步增长,手机用户中已经有大部分人收发过短信。据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近期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曾经在网上有过调查:"过节了,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问候他(她)?",结果发短信祝福占总数的67.1%。通过手机短信相互问候已不鲜见,每到春节、情人节期间,中国移动每秒能处理470条短信的短信平台就被挤得水泄不通。

网络在数年前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而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酝酿着一场新的生活革命。在日本,成千上万的人群,既有染着各种颜色头发的青少年,也有背负着家庭责任的主妇以及严肃的"办公一族",都不约而同地拿着各种颜色、各种型号、各种款式的手机,不断的用拇指在手机上按动。对他们而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新兴的沟通、娱乐和生活方式。

短信文化在中国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但中国却是短信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尤其是在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中,手机短信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已经被普遍接受。手机短信是一场"全民运动",但毫无疑问的是,它更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尽管每一个手机用户都可以收发短信,但中年人思想相对保守,不善于接纳新生事物,因此,年轻人无疑是"短信一族"的主力。另据调查,年轻人在将来使用短信的意向也显著强于中老年群体。

短信文化是一种年轻的文化,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这注定了这种流行现象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尽管由于手机尚未大量普及,短信文化也没有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但谁又能忽视这具有极强生命力,有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流行文化呢?                        (摘自《青年研究》2004年4期)

15、短信文化有什么特点?请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回答。(4分)

16、第四段文字中说“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酝酿着一场新的生活革命”,请联系上下文分点概括其依据。(3分)

17、为什么末段文字中说“短信文化是一种年轻的文化,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3分)

18、第二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它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19-23题。

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郡岁饥①,盗贼并起,二千石②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③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④遐远,不沾圣化⑤,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⑥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⑦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⑧,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⑨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⑩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有删节)

注释:①岁饥:荒年。②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③举:推荐。④海濒:海边。⑤圣化:皇帝的教化。⑥潢池:即池塘。此比喻濒海的渤海郡。⑦钩:镰刀。⑧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⑨齐:渤海郡古为齐地。⑩课:督促。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盗贼起(同时,纷纷)         B.心内焉(轻视)

C.盗弄陛下之于潢池中耳(士兵)     D.上闻遂对,甚(通“悦”,高兴)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上为渤海太守             杀之应陈涉

B.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潢池中耳  受地先王,愿终守之

C.选用贤良,固欲安也。         此诚危急存亡秋也。

D.持兵者为盗贼。            太丘舍去,去后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②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22、请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汉宣帝和龚遂为人处事的特点。(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这首绝句是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中的第一首。湖阴先生是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江宁郊外“半山园”时朋友杨德逢的别字。“排闼”是拟声词,意为“推开门”。

(1)诗的一二两句中“静无苔”、“手自栽”表明主人公有怎样的品质?(2分)

(2)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它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四、(4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学习成绩优异、屡次荣获高校各类竞赛奖章、是党员和学习会干部的小李,去参加有2000名考生却只录取六名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他在笔试中总成绩排名第八,在面试时顺利地回答了前两题。当主考官让他回答第三题“说说你最愤怒的一件事”,他脱口而出:“我最愤怒的事是,如果我取得好成绩,你们却不录取我!”他的话,使得众考官目瞪口呆。出了考场,同伴们都说他说错了,可小李说:“真情实感,实话实说有什么错!”

小李面试成绩名列第五,被录取了。他去询问主考官对他第三题的评判。主考官告诉他说:“一个连自己的想法都不敢说的人,你还能奢望他为别人、为集体、为国家做些什么呢?你是以你的真实赢得了胜利。”

请你以“真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

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30分 (每题3分)

1. A  2. D  3. B  4. C  5. A  6. B 

7. (1)夜来南风起       (2)长烟落日孤城闭

  (3)人迹板桥霜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8.②③①  ③前加“所以”, ①前加“而且”。

9.①“一组”移至“科学家”之前 ② “起来”后加“(而)形成的”

③“采集”改为“整理”“分析”“研究”等

10.例: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婉转悠扬。

二. 30分

11.  第(8)段中的“奇特”表现在当我家遭受死别之痛时,木槿花给我以心灵的慰藉(或带走了我的悲伤,让梦留着);(2分)

第(13)段中的“奇特”表现在当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后,开放的木槿花那面对苦难的勇气给我以人生的启迪。(2分)

12.(1)前两个“偶然”是指随意的、漫不经心的;后一个“偶然”是指出乎意料的,或:顽强、自在的。(2分)

(2)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 ②我家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 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2分)

13.  这样写既强调(或突出)了木槿花在面临恶劣环境时所特有的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也对点明本文主旨起着强化作用。(3分)

14.同意第一种或第三种,并能选取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表达正确流畅,给3分。有欠缺酌扣。

同意第二种,并能选取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表达正确流畅,给5分。有欠缺酌扣。

15.(1)兴起时间短;(2)与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3)影响大(正在悄然酝酿着一场新的生活革命);(4)具有很强的生命力。(4分,各1分)

16.(1)调查显示,已有过半数的被访者选择使用短信这种新兴的沟通方式;(2)在重大的节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发送短信的方式相互问候,致辞祝福;(3)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选择短信交流,并把它当成一种新兴的娱乐和生活方式。(3分,各1分)

17.因为短信文化是一种新生的文化,(1992年才拉开序幕)使用短信的又大多是年轻人。(3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

18.举例子,(1分)形象说明随着短信功能的开发,具有短信功能的手机才是一款完整意义上的手机,也标志了短信文化已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3分)

三.(20分)

19. C(3分)       20.B D(4分,各2分) 

21.①你想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满足我的心意?(2分,“何以”理解错误扣1分)

②(龚遂)便打开粮仓将粮食借给贫穷的百姓。(2分,“假”理解错误扣1分)

22.汉宣帝:善于用人(不以貌取人),信任下属;龚遂:体恤百姓,合理疏导(民变)。(4分,各2分,符合大意即可)

23.(1)勤劳、高雅、与世无争。(2分,答出2点即可给2分)

  (2)门前田园绿水环绕,远处青山逶迤的情景。寄寓了作者厌倦官场、热爱自然的情怀。(3分,“情景”2分,各1分;“情怀”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四.40分

24.分五等评分。

  一等(35—40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畅、生动。

  二等(29—34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22—28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结构完整,条理欠清楚,语言欠通顺。

  四等(16—21分):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欠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说明:①有创意,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精巧,酌加3—5分。

②书写清楚美观者,酌加1—3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者,酌扣1—3分。

③错别字3个扣1分(重出不计)。

④300字以上600字以下者,降等给分。

临浦片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答题卷

说明:1、本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按题序将答案做在答题卷上

题  序

总  分

得  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    2 、    3、     4 、    5、    6、    

7、(1)               (2)               

(3)               (4)               

8、                                                                                      

                                    

 9、(1)                                

  (2)                                

(3)                                  

10、                                  

 

二.30分

11、                                  (2分)

                                   (2分)

12、(1)                                (2分)

 (2)                               

                                  (2分)

13、                                     

                                   (3分)

14、                                   

                                     

                                   (5分)

15、                                   

                                   (4分)

16、                                     

                                     

                                   (3分) 

17、                                   

                                  (4分)

18、                                     

                                   (4分)  

 

三.     30分

19、       (3分)

20、      (4分,各2分)

21、(1)                               (2分)

(2)                               (2分)

22、                                 (2分)

                                 (2分)

23、(1)                               (2分)

(2)                                 

                                 (3分)

 

四、  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