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九年级语文素质评估试题卷

2014-5-11 0:10:37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语文素质评估试题卷

  亲爱的同学,考试的钟声又响起来了,请你们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你的最佳水平。答卷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填上班级、姓名、学号、考号。不要遗漏。

    祝你成功!

卷一(满分100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其运用:(26分)

1、在“雨的诉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题目。(9分)

(1)李同学在朗读课文《雨说》中的选段:“当鱼塘寒浅留滞(dài)着游鱼 / 小溪渐渐喑(ān)哑歌不成调子。”张同学听后,对李同学说:“你读错了两个字音,这里“滞”应该读     ,“喑”应该读    。(请填上正确的拼音)(2分)

(2)王同学用投影向同学们展示了他搜集来的资料:(4分)

“窗外的雨如烟似雾,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无声无息中,滋润了大地,滋润了万物。虽然,她少了夏雨的热烈与狂暴,也不及秋雨的冷峻和肃杀,可是她却有着夏雨和秋雨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她虽然柔弱,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强大生命韧劲。”

A、第1节中的划线句子,你一定很熟悉,在    (作者)的《    》中也有与之相同的句子。(2分) 

B、请补写出文中引用的诗句的前半句。

           ,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2分)

(3)请结合“雨的诉说”这一活动,说说你对“雨的功过”的认识。(3分)

材料一:降水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的生长需要较多的水。

材料二: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一连几年都不下雨,阳光灼照,空气干燥,被称为沙漠中的沙漠,不适宜人类的生存。

材料三: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经分析这次大洪水主要是气候异常,暴雨过大,河湖蓄水能力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材料四:2004年唐山先后发生了14次较大范围的暴风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认识:                       

2、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有二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   近期,在香港举办的2005年花卉展览上,由杭州钱江管理处制作的“六和钟声”,获得“大型园林景点设计特等奖”。②作为杭州市的参赛作品,“六和钟声”凝聚了半个多月制作人员的心血。③评委们认为,“六和钟声”获奖的原因是因为它构思精巧,形象丰满,最具江南特色。

①                                

②                            

3、根据提示填空。(8分)

(1):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正确对待困境。(写出连续的两句)

                             (2分)

(2):《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

                            。(2分)

(3):写二句有离别之意,无悲伤之情的诗句:

                            (2分)。

(4):王维的诗被评为“诗中有画”。《使至塞上》有两句被王国维赞为“千古绝唱”

                              。它们描写了塞上景物的特有神韵。(2分)

4、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5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6分)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洪战辉"
    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 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          作品名称: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二、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题目。

①有一个年轻人,生性胆怯。虽然他有很好的音乐天赋,但是他每当站到舞台上时就会控制不住怯场。因此,他错过了许多可以发展的机会。为此,他感到很痛苦。

②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他去拜访一位成功的长者。他把内心的苦恼倾诉给了那位长者,然后恳求道:“您在我认识的人中是最有才智的一位,您可以给我指明一条成功的路子吗?”

③长者微笑地听着,并没有立即给他答复。而后,长者起身,让年轻人一起陪他到外面去散步。当他们走到一个建筑工地前时,长者指着那些在数十米高空作业的建筑工人,问年轻人道:“现在让我们去做他们的工作,行吗?”

④年轻人摇了摇头。

⑤长者说:“那他们也是有才智的人呀。”

⑥之后,他们又走到一个汽车维修厂前,长者指着正在忙碌的维修工人,问那个年轻人道:“现在,让我们去做他们的工作,行吗?”

⑦年轻人又摇了摇头。

⑧长者说:“那他们也是非常有才智的人。”

⑨就这样,他们一路走,长者问了年轻人一路。年轻人感到很奇怪,便不解的问:“您为什么要带我看这些呢?”

⑩那位长者意味深长的解释道:“其实,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智者啊。只要你相信自己,努力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你在别人眼里也会是一个充满才智的人。”

11“每一个人都是智者”这句话里包含着一个多么深刻的哲理啊!它所要体现的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在无知下所表现出来的“无畏”。而是要我们对自己时时刻刻充满自信和求知的欲望,并且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才智和潜能的人。

5、年轻人有天赋,却不能成功,他原以为原因是(4分)

                                

事实上他未成功的原因是

                                

6、年轻人将成功的长者看作有才智的人,而长者却把建筑工人、汽车维修工人也看作有才智的人,你同意长者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7、上文第⑨段中说:“就这样,他们一路走,长者问了年轻人一路。”为什么文章没有将他们一路问答的内容全写出来? (3分)

                                   

                                   

8、为上面这段文字加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发展的机会            B.有天赋还要有才智

C.每一个人都是智者         D.相信自己也相信别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回答下列问题:

9、起义的根本原因:                  (2分)

10、“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2分)

11、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2分)

12、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2分)

13、翻译句子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分)

14、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已失期 (       )  扶苏数谏故(       )

四、写作(50分)

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对自己,对家庭,对亲友,对社会,对民族,对人类承担一份应尽的责任。叔本华说:“上帝给我们一个肩膀,就是教你来挑担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承担的责任。因此,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很难说是一个真正的人。请以“责任”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表述说明,或阐述观点,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卷二(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拒绝句号(12分)

⑴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它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杯的喜悦吗?

⑵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⑶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划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⑷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心情愿给自己画上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⑸因而,我害怕句号。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

                              

(《扬子晚报》2004年3月10日,作者:冯骥才)

1、第⑵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2、有人喜欢句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拒绝句号的原因又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4分)

                                

3、揣摩文意,在结尾画线处补上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

                                

4、在你的人生路上,也一定有过与“句号”斗争的经历。请举一例。(4分) 

(二)到火星上去种草(16分)

到火星上去种草,这话激动人心,也令人生疑。美国宇航局将于2007年发射一个探测器直飞火星,其使命之一就是在那遥远的、贫瘠的地方种植一种名为“拟南芥”的植物。

当然,在火星上种草,是由机器人代劳的。这个机器人将随同着落器降落火星,对火星土壤状况进行数据采样,传给地面科学家分析,然后科学家们控制机器人通过施肥、浇水对火星土壤进行改良,营造出拟南芥能够生存的环境。拟南芥的种子,并非直接播入火星土壤,而是首先在着落器中的微型温室里萌芽,待长成幼苗后再移栽到火星的泥土中。

拟南芥之所以被选为挺进火星的先锋,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优点。它不但个头矮,最高不过二十多厘米,而且生长周期短,一个月内即可发芽抽叶。更重要的是这种杂草状的十字花科植物基因,在所有植物基因组中率先被完整破译。

这种拟南芥非寻常种类,而是经过了转基因技术改造的。被插入一些所谓的“报告基因”,能够发出绿莹莹的光,报告自己在火星上是否生了病,是否遭遇高温、干旱等恶劣天气。科学家根据转基因拟南芥发回的种种报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得它们在火星上更好地生长。

花这么大的气力到火星上去种草,主要是为了实践科学家们提出的“生态合成”理念。具体来说,是想验证能否通过植物来吸纳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制造出生命演进所需要的氧气。

在那昼夜温差悬殊、湿度只有0.03%的火星上,草能种得活吗?科学家们十分乐观,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对毫不怀疑,我们将证明,地球上进化出的生物,也有能力在那遥远的世界里生存。”一旦转基因拟南芥在火星上扎下根,寂寞宇宙中的这片草,无疑将成为吸引人类登临火星的一种无声的号召。

5、根据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具体指代什么。(4分)

被插入了一些所谓的“报告基因”。                    

②我们对毫不怀疑。                           

6、第四段中说“这种拟南芥”具有哪些特点?分点概括回答。(4分)

                                     

7、在火星上种植拟南芥的全过程,都是科学家控制机器人完成的。根据文意,写出科学家控制机器人完成哪几项具体工作。分项概括回答。(4分)

                              

8、到火星上去种草,为什么是“令人激动”的,又是“令人生疑”的?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4分)

                              

 二、文言文阅读  (1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 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及其本字,并加以解释。(4分)

  ①     通“      ”,意思是             

  ②     通“       ”,意思是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6分)

送之(       )      右备容  (    )

疑质理(     )      媵人持沃灌(    )

白玉之环(     )     烨然若神人(    )

11、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12、作者“缊袍敝衣”处在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感想。(4分)

                                          

                                  

三、语言运用(5分)

初中要毕业了,学校即将举行“青春 ·未来”毕业晚会,如果你是晚会主持人,你将怎样合理合情地设计开场白?要求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