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评估试题卷
一、书写(4分)
二、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分外妖ráo( ▲ ) 心无旁wù( ▲ ) kè( ▲ )尽职守
怒不可è ( ▲ ) 根深dì( ▲ )固 吹毛求cī( ▲ )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短语)在语境中的含义(4分)
①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心灵的灰烬: ▲
②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恃才放旷: ▲
3、填空(8分)
(1)文学常识
①《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 ▲ 。
②《隆中对》作者是 ▲ ,本文节选自《 ▲ 》。
(2)古诗词
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辛弃疾《破阵子》)
② ▲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③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
④ “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请默写在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与“酒”有关的诗句。(相连两句) ▲ , ▲ 。
4、妙语赏析(2分)
富兰克林·罗斯福得过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在竞选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时,他的竞争对手以此为借口大做文章。
有一次,罗斯福的夫人埃诺莉在作助选演讲时,有个记者故意向她提出一个刁钻的问题:“你是不是认为你丈夫的病影响了他的精神状态?”
埃诺莉稍作停顿,笑容可掬地回答:“我很高兴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听众议论声)但任何经受过巨大病痛的人,对人类的种种问题必定有着更大的同情心和更深的了解。”(热烈的掌声)
你认为面对攻击者幸灾乐祸的问题,埃诺莉的回答妙在何处?请作简要赏析。
▲
5、语文综合运用(8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①为了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2分)
▲
② “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 (2分)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 “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
▲
③这次班会课上,如果安排你向同学推荐自己最近读过的好书或好文章。你会怎么介绍?请在下面写一段50字左右的发言材料。(2分)
▲
④如果请你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你会怎么和王老师说?(2分)
▲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 暖心的故事
张丽钧
上一个最喜欢的BBS论坛,读到名叫“真心小骗子”的网友的一个帖子,感动莫名。回到家,我居然从父亲那里讨要了一杯白酒,一饮而尽。父亲说:“心情不赖呀?”我说:“是啊,因为我看了一个好看的帖子。”
那帖子是这样的:
那天,我在阅览室随意翻看杂志,见一个人径直走进来,被管理员叫住:“登记名字和卡号!”那人停住,有点不知所措:“我没有卡号。”“是这学校的吗?”管理员没有抬头,只是继续着手上的活。“不是。”“哪儿的?”“工地上的。”管理员顿了一下,抬起头,看看这个陌生的来客,问道:“哪儿的工地?”“就是……学校操场后面的那个。”低沉的声音有些不自信。沉默了3秒钟……等待中,听到管理员缓缓地,却是很肯定地说:“进去看吧。”
首先,我将自己想成了那个唐突地闯进学校阅览室的农民工——“我”每天拼死干活,臭汗是我永难更改的名片。我走在知识的圣殿里,却没有足够的勇气与那些“天之骄子”们对视。我渴望坐在阅览室里与那些同龄人为伍,畅饮知识的乳汁,但是,我难以迈出这至关重要的一步。我没有学生证,也没有“卡号”,我所有的,是一颗渴求知识的心。我来了,却长久地在阅览室的门口徘徊。带着被拒绝的惶恐,我终于走进了那道门……“进去看吧!”多么简单的四个字,却让我感动得几欲落泪……
然后,我将自己想成了那个打破了规则的阅览室管理员——每天,“我”只认卡号不认人,多少没有卡号的男生女生被我无情地拒之门外。我尽职地看守着我的那些书和杂志,只让应该享用它们的人来享用。但是,当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农民工出现在阅览室门口,当他嗫嚅地说自己没有卡号时,我的心登时就被揪紧了。我看到他们每天辛苦地劳作,开饭的时候,就蹲在工地上,用筷子串起三四个馒头,吃着缺油少盐的素菜,不用说,他们的身体是缺乏营养的,那么,他们的心灵呢?当这个农民工畏畏缩缩地来到阅览室,想给自己贫乏的心灵补给一点营养时,我又怎能忍心拒绝?
接着,我将自己想成了这个暖心故事的原创者,既而又将自己想成了这个暖心故事的转帖者。我感动在自己的感动中,不能自拔。我知道,其实,我只是这个故事一个多情的阅读者。还是那个“真心小骗子”说得好,他说:“人呢,只有三样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己的死亡,自己的痛苦,自己的瞬间——瞬间的感动,瞬间的快感……”是啊,瞬间的感动与阅读的快感是这样真切的包围着我,让我比饮酒更沉醉。
所以,请允许我说——我爱那个在艰难的生活夹缝中渴求知识的农民工,我爱那个在沉默了3秒钟之后就做出了正确决定的管理员,我爱所有爱上这个暖心故事的多情人……
(选自《读者》2005年第12期)
6、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文中所说帖子的主要内容。(2分)
▲
7、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暖心的故事?(2分)
▲
8、“我”将自己想成了那个农民工、那个阅览室管理员、故事原创者和转帖者,这是属于什么描写?试分析其作用。(3分)
▲
9、文章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10、你读了文中那个农民工的事例后有何感受和启发?请简要说说。(3分)
▲
(二)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的意思。
⑧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选自安徽省2006年课程改革试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卷)
11、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句子回答) (2分)
▲
1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5分)
▲
13、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2分)
▲
1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分)
▲
1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2分)
▲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16、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 ▲ ②并杀两尉 ▲
③比至陈 ▲ ④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
17、下面各句朗读时根据语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尉/果笞广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文: ▲
19、从选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答:
▲
(二)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①,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②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③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④。”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簟(diàn):竹席子。 ②荐:草垫。 ③丈人: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
④长(zhàng)物:多余的东西。
20、解释加点词(2分)
①王恭从会稽还 ▲ ②因语恭 ▲
③大去后 ▲ ④丈人不悉恭 ▲
21、请选出与例句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2分)
例句:可以一领及我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以头抢地耳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2、上文有“恭无言”,请问王恭为什么没话可说?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
23、《世说新语》一书记述了汉末以至南朝之际的许多历史人物的奇闻轶事,根据人物特色,该书分成了三十六个门类。阅读上文后,你认为可以把本文归于哪一个门类?( ▲ )(2分)
A.豪爽篇 B.德行篇 C.俭啬篇 D.雅量篇
五、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面临种种挫折和不幸的日子里,在心情极为忧郁的日子里,在缺乏信心感到前途渺茫的日子里,在不被理解遭受误解的日子里……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太多曲折、太多的愁苦,请给自己一个微笑!早晨起来,对自己微笑,让自己带着一天的好心情出门;夜晚归来,对自己微笑,祝福自己有一个甜甜的美梦。把每一次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想像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给自己一个微笑,把心胸打开,阳光会不请自到,从一个微笑开始,成功近了,幸福也就不远了!
请以“给自己一个微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文章,文体不限。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评估试题卷参考答案
一、书写(4分)
二、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娆 骛 恪 遏 蒂 疵 2、(4分)答案略3、(8分)答案略
4、 (2分)析:埃诺莉卖关子说“回答是肯定的”,把听众的胃口吊起来后,巧妙地
利用“影响”这个词的多义性,把“负面影响”转化为“正面影响”,使她丈夫的生理上的劣势一下变成了富有政治智慧、赢得选民好感的优势。同时“有着更大的同情心”和提问者的“幸灾乐祸”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落差既对攻击者形成了有力的回击,也获得了广大选民的情感上的认同。(意思接近即可)
5、 (8分) ①(2分)如: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莎士比亚)
②(2分)第三则不符合要求。因为第三则是对社会上读书浮华风气的批评,与演讲的主题无关。(答出“第三则”得1分,说明理由得2分。)
③ (2分) 略(要交代清书或文章的名称及特点)
④(2分)示例:王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场指导。(要答出称呼、时间、地点、内容,若不符合口语表达特点适当扣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6、(2分)学校管理员让一个没有卡号的农民工进了阅览室。
7、(2分)这个故事反映了农民工积极高尚的精神追求,以及社会上许多人的美好心灵。(每层意思各1分)
8、(3分)心理描写(1分)。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2分)
9、(2分)表达作者对那些渴求知识、具有爱心的人们的高度赞美的情感。
10、(3分)如:我们应该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
(二)11、(2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
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12、(5分)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4分)
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瘪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3、(2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仅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
14、(2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意思对即可得分)
15、(2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16、①向来、从来、平时 ②一齐 ③等到 ④攻克 17、C
18、吴广故意屡次说想要逃跑,使尉恼怒,使(尉)责辱他,借此(拿这件事、用这件事)来激怒那些士兵。
19、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能人。
(二)20、①回来②于是③离开④知道 21、B
22、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23、B 五、写作(5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