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问卷

2014-5-11 0:10:37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问卷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加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湃(pài)    运而生(yīng)  愿(sǜ)   永(bǎo)

B 岿然不动(guī)  拘(qíu)     喝(yāo)  逶(yí)

C 恩(chǒng)   磅(bó)    成年月(lěi)  雄(hún)

D 来之食(jiē)  施(shě)   而不舍(qì) 日俱增(yǔ)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 同舟共济  伸张正义  气势磅薄  贫溅之交

B 砥柱中流  孜孜不倦  峰回路转  树林阴翳

C 应运而生  与日具增  斩露头角  积贫积弱

D 引觞满酌  临溪而鱼  莫得遁隐  飞沙走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中新网北京站2000年12月21日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的传播        

②日本自卫军在有关军事用语上玩弄文字游戏,刻意有别于国际上通用的用语,目的是    其军事性、战斗性。

③同义词中最值得研究的是那些非严格意义的同义词,因为它们同中有异,使用的时候就必须有所 

A. 媒介   掩饰   区别          B. 媒体   掩饰   分别

C. 媒介   掩盖   分别          D. 媒体   掩饰   区别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3年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B 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

C 随着21世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爱莫能助了。

D 张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身体力行地投进了好几个球。

5. 根据句意,依次选择一组词语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3分)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在大多数情况下,

    是他们,     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A. 可能 如果 就      B. 如果 虽然 也  

C. 然而 即便 也      D. 是否 也许 就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B、安排了工作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C、狄罗德坚持了反映论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概念“只有和外界的东西联系起来才成为坚实可靠。”

D、他们帮助农村打井、收麦、积肥、修路、参加学校教室、礼堂的修建等……。

7、星期天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某团员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下面四种说法,都是实话实说,更能得到大家谅解的迟到理由是(    )(3分)

A. 很抱歉,我没想到大家会来得这么早。  

B. 请原谅,我这人有睡懒觉的坏习惯。

C. 对不起,我来的路上堵车,正在修路。  

D. 实在不好意思,妈妈忘了叫醒我

8、 (1)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6分)

(2)我国古代,许多文人身处逆境还关心着社会,在他们的诗文中表现出了博大的胸襟,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3)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形容众宾客饮酒的欢乐场面的成语是:        

9、修改下列语段。(3分)

a离毕业考试不到半年时间了,我逐渐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一心只想多读点书。b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c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语文水平太低,肚里没几个词,于是拼命读小说、散文。d然而,我看书只是从兴趣出发,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光看故事大意,不注意提高分析能力和积累词汇,所以收获很小。e后来,我才发现这种做法并非有问题。

①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       ”一词。

②文中有一句脱离中心,应删去,这一句是                  

③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这个句子是      ,应改为      

现代文阅读

(一)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11分)

1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2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3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对老人回答中所透露出的含义理解不多。然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随着采访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在我脑海中便越印越深。

4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学,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着。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5日后北大举行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6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7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她: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8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老年病人的状况。

9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五.四运动”中走上文学之路的老人,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80年的岁月而仍然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10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少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11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身上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延续下去呢?

12不久前,我在北大又听到一个有关季先生的清新而感人的新故事。

13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14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15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16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的前行。

10 文章写了季羡林和冰心两位老人的各一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加以概括。(每句不超过15个字)(2分)

季羡林先生:                         

冰心老人:                            

11 第10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冰心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3分)                                           

12 第14段中,写“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是为了衬托               (3分)

13 文章结尾说:“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的前行”,请结合第15段回答:这条路很长的路指的是怎样的路?(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二)枯木的妙用  ( 张洪军) (11分)

20世纪末,美国西部的一个州,突然爆发了一场森林大火,上万亩森林遭受了灭顶之灾。 事后,人们对火灾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罪魁祸首是森林中的那些枯枝朽叶,它们即使只遇到星星之火,也会很容易地燃烧起来,并迅速蔓延,酿成一场生态灾难。

于是,人们痛定思痛,决心亡羊补牢。州政府责令全州的森林管理部门和人员,并发动全社会的环保主义者,对森林中衰萎干枯的树木、草叶进行及时清理,以消除火灾发生的隐患。

命令执行后,果然大见成效,在随后的两年里,再没有大的火灾发生。正当人们暗自得意时,另一种始料未及的生态灾难,使他们目瞪口呆!

一种由云杉卷叶蛾引起的虫害,大面积地爆发了。这种害虫在毛虫阶段危害树木,专门吞噬树木的嫩叶嫩芽。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万亩珍贵的树木被吞食掉,成片成片地枯萎、死亡。

眼看着虫害在迅速蔓延,更多的森林将遭受侵害,束手无策的州政府赶紧向联邦政府求 援。美国农业部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原来,造成云杉卷叶蛾大量繁殖和严重虫害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无知地把森林中枯死的树木、草叶清理掉了!

森林中的枯木为害虫的天敌——鸟儿、蚂蚁提供了筑巢、栖居、休息、觅食和避难的重要场所,而它们的存在又有力地遏制了害虫的繁衍。当人们为了防止火灾而把这些枯木清除掉的同时,也就毁掉了鸟类和蚁类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园。它们失去了栖息、繁衍的场所之后,数量急剧地减少,于是害虫就会乘虚而入,有了作孽和繁殖的机会。

上这些发现,让人们明白了一条真理:自然界中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大自然总会用一只无形的手,去巧妙地调节和平衡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面对大自然,人类最应该做的就是:                

(选自《百科知识》2004年第五期,有删改)

14 根据选文,说说枯木有何妙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5 选文写了两场与枯木相关的生态灾难,请分别用一个词加以概括。(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大自然有什么新的认识?(3分)

                                                    

17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文末填上一句话,说说人与自然如何相处。(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学会谅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 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_____,能____;谅解是   ,能____。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关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得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人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8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文章第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4分)

答:谅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谅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15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2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的词(3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②曾益其所不能    曾:             

③衡于虑,而后作    作:            

23 比较下列各组加□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1)国恒亡          (2)河曲智叟亡以应

B(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安能辨我是雄雌

D(1)国恒亡         (2)则有去国怀乡

24 翻译句子(3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5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B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在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26 本文中心论点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用课文词语回答)(3分)

三. 作文(40分)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成功的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请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字数600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瓶窑镇二中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测试答卷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8、(1)《己亥杂诗》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3)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形容众宾客饮酒的欢乐场面的成语是:         (6分)

9、修改下列语段。(4分)

①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       ”一词。

②文中有一句脱离中心,应删去,这一句是      

③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这个句子是      ,应改为      

现代文阅读

(一)10季羡林先生:                         

冰心老人:                           (2分)

11 第10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冰心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12 第14段中,写“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是为了衬托               (3分)

13 文章结尾说:“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的前行”,请结合第15段回答:这条路很长的路指的是怎样的路?(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二) 14 根据选文,说说枯木有何妙用。(3分)

                                              

                                              

15 选文写了两场与枯木相关的生态灾难,请分别用一个词加以概括。(2分)

  ①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16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大自然有什么新的认识?(3分)

                                                    

17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文末填上一句话,说说人与自然如何相处。(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18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2分)

答:                                               。                                                                              
19 文章第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4分)

答:谅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谅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15分)

22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的词(3分)

①  举:           ②  曾:          ③  作:             

23 比较下列各组加□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24 翻译句子(3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5 、(  )(3分)

26本文中心论点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用课文词语回答)(3分)

瓶窑镇二中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B

A

D

C

A

C

注:6 A正确是因为“但是”、“可是”、“不过”、“而”、“因此”等在承接上文时,如果上句的意思已经完整,这一类词的前面也可以用句号。当然,成套使用的时候,中间不能用句号隔开。C 句号应该用在引号的外面。

8、略

9、①逐渐/越来越   ② b  ③ e 改为:后来,我才发现这种做法有问题。

二、阅读理解(一)

10、季羡林先生为一个学子看行李;

冰心老人病魔缠身仍关心年老病人的状况。(2分)

11、  冰心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留给我们的是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爱心。(3分)

12、  季羡林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3分)

13、  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最后自然地成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3分)

(二)

14、为害虫的天敌——鸟儿、蚂蚁提供了筑巢、栖居、休息、觅食和避难的重要场所,而鸟儿、蚂蚁的存在又有力地遏制了害虫的繁衍。(维持生态平衡)(3分)

15、①火灾 ②虫灾

16、自然界中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自然界总会用一只无形的手,去巧妙地调节和平衡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3分,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17、尊重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3分)

(三)

18、一方面论述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论述了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谅解。(2分)

19、先列举三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谅解的重要作用,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形成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观点,使论证更充分。(4分)

20、这一段强调了谅解是有原则的,如果删去,会使文章的论证不严密。(3分)

21、

三、文言文阅读

22、①举:被选拔 ②曾:通“增” ③作:振作奋起

23、B(3分)

24、①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责任交托给这样的人。

  ②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振作奋起。

  ③然后就会明白:忧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25、C

26、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需要有:法家拂士,敌国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