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九年级语文能力提升平台4

2014-5-11 0:10:37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语文能力提升平台4

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每小题2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以谏故(  )  上使外兵(  )  休降于天(  )  先主遂亮(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耕之垄上           (2)天大雨      

(3)寡人            (4)引喻失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               

  (2)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有感于《出师表》中作者的耿耿忠心,写下的诗句是     

                         

  (3)只恐双溪舴艋舟,            

  (4)了却君王天下事,                    

5.古代诗人常有写忧愁的诗句,请写出两例。

  (1)诗句               (2)诗句           

二、阅读扩展(共5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戌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单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6.解释加点的词语。(3分)

  (1)广数言欲亡。  (2)尉果广。  (3)从民也。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8.吴广为什么要故意激怒将尉?(3分)

9.陈胜、吴广为什么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4分)

10.你如何评价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有创新的看法。(4分)

(二)

多多益善

    司马迁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①本文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②上:指汉高祖刘邦。③差(Cī):高低。

1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3分)

   (1)上从容与倌言诸将能不。  (2)多多益善,何为我禽?

(3)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12.下列加点词语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B.如我能将几何?

C.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D.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3.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4分)

   (1)             义:             

(2)             义:             

14.翻译下列句子。(3分)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15.不善“将兵”的刘邦最终擒获了善“将兵”的韩信,为什么?(3分)

(三)

诫外甥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①存:思念。②凝滞:指郁结在胸中的俗念。③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庶几,接近,近似。④细碎:琐碎的杂念。⑤嫌吝:嫉妒和贪心。⑥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⑦强毅:刚强坚毅。⑧窜伏:埋没之意。⑨下流:指才智品行低劣的一类人。

16.出自本文的一句名言是            ,请再写出诸葛亮的一句名言:

                  。(2分)

17.翻译下列句子。(2分)

   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18.读完本文后,你得到哪些教益?(3分)

(四)

诸葛亮受遗诏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dù)。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人事。若嗣(sì)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gōng)之力,效11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12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13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章武:刘备的年号。三年:公元223年。②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③病笃:病重。④召:召见。⑤谓:对……说。⑥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⑦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⑧君可自取:您可以取而代之,即自己做皇帝。⑨竭:用尽。⑩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11效:献出。12敕:告诫,嘱咐。13事:侍奉。

19.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20.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2分)

21.我们学过的《出师表》,文中多次提到报先帝,根据本文说一说报先帝的原因。(2分)

22.有歇后语“刘备摔孩子一一收买人心”。根据刘备给诸葛亮说的话,谈谈你的看法。鼓励有创新的表达。(3分)

三、写作实践(共40分)

23.陈胜、吴广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唐雎说:“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诸葛亮“讨赋兴复”,苏轼“亲射虎,看孙郎”,辛弃疾“沙场秋点兵”。请以“英雄”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能力提升平台

  一、1.shuò  jiàng  jìn  yì

  2.(1)停止  (2)适逢,恰巧遇到  (3)明白,懂得  (4)适宜、恰当

  3.(1)(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  (2)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1)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载不动许多愁  (4)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先生

  5.(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二、(一)6.(1)故意  (2)用鞭、杖或竹板打  (3)愿望

  7.(1)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2)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天地。

  8.答案要点:①以激怒其众。 ②以激怒众人,也为杀尉寻找理由  ③杀尉

  9.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表现谋划之周密,以防不测。  “召令徒属”的目的是晓以利害,坚定起义信念(或召令“徒属”共举大计,争取“徒属”参加起义)。

  10.略(说出理想抱负信念,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二)11.(1)曾经  (2)被  (3)带领,将官

  12.C(其他词的古义是:A.在闲暇时;B.多少;D.……的原因。)

  13.(1)“不”通“否”,否定副词。  (2)“禽”通“擒”,擒拿,活捉。

  14.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15.韩信善“将兵”却不善“将将”,而刘邦不善“将兵”却善于“将将”。“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三、16.志当存高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7.即使自己的德才不显于世,可对高雅的情趣又有什么损害?又何必担心自己不能成功呢?

  18.答案举例: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地为之拼搏、奋斗,最终将大有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虚度年华,荒废一生。

  (四)19.我一定尽一个辅臣应尽的力量,忠贞不二,一直到死。

  2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1.略(只要能提到知遇之恩,自圆其说,有根据即可。)

  22.略(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见解,自圆其说即可。)

  三、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