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
说明:1.全卷4大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试室号、原班级、姓名、座位号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
3.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作文写在答题卷作文格内。
题 号 | 一 (1) | 二 (2-8) | 三 (9-19) | 四 (20) |
得 分 |
一、拼音与书写能力考查(5分)
1.根据拼音将下列成语填写完整,改正原有部分成语中的错别字,并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ruì 智 笃 行 kè 尽 职 守
心 无 旁 鹜 无 与 伦 比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5分)
(一) 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4分)
2.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组分别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物易物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一举夺魁
C.苟富贵,无相忘/苟且偷安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亡命他乡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3-5题。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2)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倶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陈寿《隆中对》)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
5.拓展阅读: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曰甲子吉辰,沭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吩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将近三更时分,怨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同东南风大起。(罗贯中《三国演义》)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拓展阅读部分的故事情节: 。同样,课文节选的上述两个选段也可概括为: 。综合上述三个语段,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4分)
(三)古诗文默写及文学常识考查(8分)
6.默写填空
(1)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2) ,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
(3)词又称“长短句”,它反映了词人的心境和情趣。如:范仲淹的“千嶂里, ”渲染了古代西北边陲秋景的悲凉奇异;苏轼的“ ,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而辛弃疾却发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虽有抱负却难以施展的感慨;李清照写愁,更是创新出奇,“只恐双溪舴艋舟, 。”,陆游却借梅作喻,“ ,只有香如故”,抒写了内心高洁、坚贞的情怀。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8题。
秦西巴纵麑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
[注释] ①纵麑(ni):放走小鹿。 麑:小鹿。②窃:私自。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
8.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30分)
(一)议论文阅读(11分)
阅读梁启超《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9-12题。
(1)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那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幺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胡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2)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9.第(1)段划线句子似乎与全文旨意联系不大,删掉也可以保持文意的贯通。请你说说,划线句子是否可以因此删掉,为什么?(3分)
10.第(2)段划线句中,请结合语境,说说“如此”指代什么?(2分)
11.选文在论证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并说说其作用。(3分)
12.初三了,随着中考的临近,难免会有同学抱怨“学习好苦”,你的同学小明便是其中一位。请你结合选段,并联系自己的经历,开导一下小明,帮助他尽快告别烦恼,积极投入学习。(3分)
你说:“
”
(二) 文学作品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9题。
听 雨
季羡林①
(1)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2)“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3)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4)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5)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6)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濛濛。
(7)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8)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9)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1995年4月13日)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征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②醍醐(tí 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13.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以此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答。(3分)
14.第(2)段划线句是个病句,请修改后将改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这种雨敲铁皮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15.根据上下文语境,请试着解释第(5)段划线诗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在文中的意思。(2分)
16.文章中有一些语句,或提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内容,把这样的语句编放在文题前能吸引读者,引导阅读。请从文中摘选出一个这样的引读句。(2分)
17.文章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情趣盎然。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加以品味。(3分)
句子:
品味:
18.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9.听雨是一件很雅致的事情。并且,雨在不同的季节里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情趣。季羡林先生用心去聆听了春雨。那么,你呢?请选择其余三个季节(夏、秋、冬)的雨作为描写对象,也来描绘一幅你的“听雨图”吧。(要求:100字左右,5分)
四、作文
20.作文(40分)
古人有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不简单。相信你也有类似的体验。请你先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其中一道,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如“拥有幸福”、“拒绝诱惑”、“关爱他人”、“为人父母”、“把握机遇”、“挑战自我”等),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目:(1) 很简单 (2) 不简单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500字,不超过9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答题卷
说明:1.全卷4大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试室号、原班级、姓名、座位号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
3.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作文写在答题卷作文格内。
题 号 | 一 (1) | 二 (2-8) | 三 (9-19) | 四 (20) |
得 分 |
一、拼音与书写能力考查(5分)
1.
| |||||||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5分)
2.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组分别是:( ) (4分)
3. ①卑鄙: ②信: (2分)
4.
(2分)
5. ; 。
(4分)
6.默写填空(8分)
(1)
(2) ,
(3) ;
;
7. (2分)
8.
(3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30分)
(一) 议论文阅读(11分)
9.
(3分)
10. (2分)
11.
(3分)
12.你说:“
” (3分)
(二) 文学作品阅读(19分)
13.
(3分)
14. (2分)
15. (2分)
16.
(2分)
17.句子:
品味:
(3分)
18.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2分)
19.
(5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题号 分数 一、拼音与书写能力考查(5分)
1 5 睿智笃行、恪尽职守、心无旁骛、无与伦比
写错一字扣1分,视整体效果给予0-1分。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5分)
2 4 A、D(每答对一组得2分)
3 2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信:通“伸”,伸张
4 2 后来遇到兵败,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注意现代汉语语序)
5 4 借东风(1分);三顾草(茅)庐(1分);由此看出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临危受命又尽职尽责(忠于职守)的人(2分)。
6 8 (1)虫声新透绿窗纱 (2)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 (3)长烟落日孤城闭;会挽雕如满月;可怜白发生;载不动许多愁;零落成泥碾作尘(一空1分)
7 2 对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8 3 此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要知人善用;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3分;认为自己正确就不怕得罪人、知错就改:不计个人恩怨2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30分)
9 3 不可以(1分)本文还是一篇演讲,是作者的现场即兴发挥,这样看似“俗话”,却可以获得与听众的心灵交流,显得生动、亲切、有趣(言之成理即可)(2分)
10 2 有“责任心”和有“趣味”,敬业与乐业,均可
11 3 答案比较灵活(本文既有举例论证也有道理论证),但须注意,援引文中实例(1分),结合例子,分析其作用。(2分)
12 3 答案具有开放性。评分时注意考生能站在“我”的角度开导,并根据文中信息,联系实际,有礼有节表述
13 3 麦苗吮吸雨滴(变青了)、二月兰开出小花、荷花蓄力冲击(各1分)
14 2 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缺主语)
15 2 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大概意思对即可。
16 2 从以下句子中选择其一:①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②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心里感到无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③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青春活力。④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17 3 此题答案比较灵活(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但须注意,摘抄句子(1分),结合具体句子,鉴赏分析。(2分)
18 2 C
19 5 此题结合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重在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视学生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