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2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4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 )(3分)
A.妖娆(rá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襁褓(qiǎng bǎo)
B.田圃(fǔ):田地。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丝缕(lǚ):丝线。 凝望(níng wàng)
C.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喧嚷(xuán):大声喊。 冻僵(jián)
D.颤抖(chán dóu)。 枯黄:干枯焦黄。
耸历(sǒng):高高直立。 唯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根据拼音填空。(3分)
涕sì( )横流 kuò( )然无累 ruì( )智
一póu( )黄土 怒不可è( ) 灵jiù( )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与原意不符。
B.枘凿:比喻两不相容。
C.亵渎:轻视,瞧不起自己。
D.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敬业与乐业》一文,梁启超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
B.雨果的演讲,是对人类先贤伏尔泰关于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礼赞。
C.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书信形式,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反对女儿早恋。
D.通过书信形式,傅雷劝慰、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高峰。
5.依次填人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
常和书中的学说 ,常常 书中的学说,常常 书中的学说。
A.修正评判辩论 B.辩论评判修正
C.评判修正辩论 D.修正辩论评判
6.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B.熊能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C.家乡是我生身立命之地,乡亲们待我恩重情深。
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舀滔不绝。
7.填空。(3分)
(1)《敬业与乐业》体裁为 ,文章选自 ,作者 。
(2)在《沁园春 雪》中找出下列词的同义词。
略——( ) 输——( ) 文采——( )
8.下列诗句中并非以动写静的一项是( )(3分)
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开头两句意思是:西湖四季的风光都很美,毕竟最美的还是荷花盛开的六月间。
B.三、四句用对偶和对比的手法描写景物,色彩鲜明:蓝天衬托下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处红艳。
C.全诗紧扣一个“送”字,抒发了诗人与林子方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无限伤感之情。
D.诗人用眼前的美景告慰友人,冲淡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感情更显得含蓄深沉。
10.模仿下列诗句写一首小诗。(3分)
太阳倦了,自有暮云遮着;山倦了,自有暮烟凝着,人倦了呢?我倦了呢?
仿写:
11.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写出读后的感受。(30字以内)(3分)
蒲公英的遗产
秋,蒲公英老了。
子女问:“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
在每个孩子头上,
戴上了一把远飞伞。
我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下列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幅对联。(2分)
A黑发不知勤学早, a水淡性泊是我师。
B无边落木萧萧下, b白首方悔读书迟。
C四面荷花三面柳, c不尽长江滚滚来。
D竹直心虚乃吾友, d一城山色半城湖。
13.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烂丰富的色彩。”面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请你代他们回答。(4分)
小孩说:
病人说: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14分)
自信,在人的事业中具有怎样的力量呢?郭沫若说:“一个人总要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只怕自己倒,别人骂不倒”。达尔文在童年曾发誓说:“我长大以后要搞清每一棵鹅卵石的来源不可。”可他小时候成绩一般,他父亲认为他是个天资平庸的孩子,大了不会有多大出息;校长认为他不务正业,常常训斥他。但是,他很自信。经过几十年坚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誓言,成了进化论的奠基人。再如,斯蒂芬逊,因家境贫寒,十七岁还是个文盲,十八九岁开始与七岁的小孩在一起学习小学课程。尽管受到许多人嘲笑,但他却始终不气馁,发愤苦学,不也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了吗?要想成才,自信是不可缺少的。
13.本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分)
“ ”应作“ ”“ ”应作“ ”
14.选段的论点应该是( )(3分)
A.自信,在人的事业中具有怎样的力量。
B.困境,能造就人自信的品格。
C.人的自信品格是在困境中磨炼出来的。
D.要想成才,自信是不可缺少的。
15.为了证明论点,选段选取了几个论据,请简要的加以介绍。(4分)
16.本文的论证方法是( )(2分)
A.摆事实 B.讲道理 C.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17.划横线的句子是( ),其作用是 。(3分)
A.设问句 B.疑问句 C.反问句 D.祈使句
(二)读书与做人 (16分)
(1)人生是这样丰富,人生是这样辉煌。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仅有自己的一点经历是不够的要想充实大脑,就要靠读书了。
(2)读书,谁都知道是好事儿,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儿。
(3)我喜欢小说。小时候常读中国的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也爱读外国小说,比如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些书对我人生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最重要的是从中可以学到知识。现在的知识多极了,从计算机一直到航天科学,包括种地都属于知识的范围。记得30年代我在清华大学上学时,有一位教文学的叶教授,他就是什么书都读,那个时候就开始研究宇宙。我很诧异。叶教授说,一个搞文学的人需要具备广学的知识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
(5)读书一方面要读得广,读得博,另一方面要敢于探险,人家没有看过的书我也要读,还要
读得深。中国有种老的说法中“读书破万卷”。这本书你不仅读过了,而且从中还悟出了许多道
理。所以,有些书必须细读,并不是要读成什么专家,而是要从中悟出道理,找到动力,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帮助,这可说是读书的要义。
(6)人的灵魂本身不喜欢浅薄、庸俗、无聊,它永远在追求最高尚的东西。鲁迅先的在小说,你懂得当时旧的社会的残酷、黑暗、卑鄙,给你一种动力,鼓舞你向上,像阳光照进来一样,世界两亮了起来。碰到了就会得到一种力量。然而,好书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还需要用心去发现。
(7)巴金说:读书就得有用。巴金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佩服的老师,我跟他认识了半个世纪以上。巴金从头到底一直都说真话,就是由卢梭的书引起的。《忏悔录》大家都读过,对有的人影响不大,巴金却得到了大益处,影响了他一辈子,这好比达到了一种境界。
(8)我已经83岁了,现在回想起来,最懊悔的是,读书没有读专,读过之后真正用到的也不多。面对年轻的中学生朋友,我希望你们要从中学就开始想: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怎样的益处。要读书,读好书。要在好书的引导下,做一个大写的人。“人”这个字,就这么一撇一捺,但要真正做一个大写的人却不容易。
18.“读书破万卷”的意思是 ,这是杜甫的一句诗,其原诗的下一句是
。(2分)
19.“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而又复杂的事儿”,为什么说读书是一件“既简单而又复杂的事情呢?”(2分)
20. 中谈到作者读过《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它们的作者分别是:(3分)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2.第(6)自然段举鲁迅小说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读书的一个作用是 (2分)
第(7)自然段举巴金读书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读书的另一个作用是
23.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2分)
24.下面句子加点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
(三)改变一生的闪念 (15分)
那是一个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至今仍珍藏在心里,让自己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多年前的一天,这位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在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她回头看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
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通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位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28元的罚款,才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了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阿姨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便再也没有出现。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多少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了这件事,依旧住在这里,过着平稳安详的生活。
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着,但女孩却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的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刚从某名牌大学毕业,已找了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道:“当年情急之下的那个电话,幸亏打到您的家里。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你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解脱了我,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了一桩心愿:喊您一声‘妈妈’。”话音刚落,女孩已泪流满面。老师的眼睛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的脸上立即变得忧郁起来,轻轻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25.“心中立刻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中的“怎么回事”是指什么事情?(3分)
26.“喊您一声‘妈妈’”,句中“妈妈”一词表达了女孩怎样的情感?(3分)
27.“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句中教师的“笑”有何含义?(3分)
28.标题“改变一生的闪念”中,“闪念”指的是谁的“闪念”?文中“老师”的行为又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3分)
29.当“教师”把小女孩带回家后,她“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如果当时“教师” 对其批评教育后再让她走,其教育效果有无更好?请申述理由。(3分)
(四)沁园春 雪
根据本词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5分)
30.《沁园春 雪》是一首( ),其中 “沁园春 ”是( ),“雪”是( )。
31.本词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
32.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 , )。
33.“望”字有何含义?起什么作用?
34.想象雪后天晴绚丽景色的句子是( , )。
35.描写北国风光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句子是( , , )。
三、写作(50分)
“感动”,多么美丽的字眼。生活中,朋友真挚的帮助曾感动过我们,父母贴心的关爱曾感动过我们,老师热心的教诲曾感动过我们,甚至令我们感动的还有那一片美丽的景色,一次无私的捐赠,一回默默的奉献,一个动人的镜头……试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2.如果写成诗歌,应在15行左右。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A 2.泗.廓.睿.掊.遏.柩 3.C 4.C 5.B 6.C 7.(1)演讲稿《饮冰室合集》梁启超 卓如 (2)启蒙思想文学哲学 8.C 9.D 10.春天来了,就会花香鸟语;夏天来了,就会绿草如荫;秋天来了,就会果实累累;冬天来了呢?朋友来了呢? 11.略 12.Ab Bc Cd Da
13.示例:(小孩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有好多好多的玩具。(病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健康强壮的体魄。
二、(一)14.“棵”应作“颗”“坚”应作“艰” 15.D 16.运用了三个论据:(1)引用郭沫若的话论证人要 自信;(2)用达尔文成功的事例论证自信的重要; (3)用斯蒂芬逊的成功论证自信的力量; 17.c
18.C,加强语气,进一步表明斯蒂芬逊因为自信而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二)19.读书超过万卷,形容读书很多下笔如有神
20.随便读书简单,选拔有益的,读后对人生有用的都是复杂的。
21.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
22.读书可以学到知识,理解人生,学会做人
给人动力,给人力量读书有用,可以影响人
23.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24.不可以,个人生活之外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读书得到的,但也有些是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体现语言的严密性。
(三)25、指一个小女孩因偷书被售货员抓住,而她又不肯让家人知道,所以就胡乱说了一个电话号码,不巧就打到“这位教师”的家里。(言之成理即可)
26、①表达了女孩无限感激之情。②表达了女孩希望像报答母亲一样报答“教师妈妈”的教育和保护之恩。(答案应含“感激”、“报答”两层意思)
27、①为女孩走出“偷书”的阴影,健康成长而感到欣慰。②为自己正确妥当的教育方式获得成功而感到欣慰。
28、指老师的闪念。道理: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29、例①不好的理由:在当时特定的情境下,不问更好。因为她已经知道错了,并且她幼小的心灵已受到极大的刺激和打击,如果这时候再对她进行批评教育,只会加剧她心灵的创伤,使她产生更重的负罪感,更难以从惊恐、内疚中解脱出来。 例②好的理由:对犯错误的孩子应该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是一种帮助、一种警醒、一剂良药,只有这样,才能使她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避免再巧巳类似的或其他的错误;如果不对她进行批评教育,会使她产生一种侥幸心理,这样反而害了她。
(四)30.词 词牌 题目
3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32.惧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3.登高远眺,领起下文。34.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5.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五)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