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吴焕良
题 号 | 一 | 二 | 三 | 总 分 | |||
(一) | (二) | (三) | (四) | ||||
分 值 | 30 | 18 | 17 | 10 | 10 | 65 | 150 |
得 分 | |||||||
阅卷人 |
一、积累运用(30分)
1.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3分)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晚风带着清chè 的凉意,随着mù 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níng 结。
2.默写填空(14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
②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③只恐双溪舴艋舟, 。
④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酒困路长惟欲睡, 。
⑥ ,有暗香盈袖。
⑦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正确对待困境(写出连续的两句): , 。
3.有些书评仅仅片言只语,便能表现作品的写作特色,揭示其主题等。请参照示例,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两部,分别写一则简短的一句话书评。(4分)
《繁星 春水》《傅雷家书》《三国演义》《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一:《诗经》——先民的歌唱。
示例二:《聊斋志异》——瓜棚下的怪谈。
答:①作品: 书评:
②作品: 书评:
4.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3分)
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但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还只是涓涓细流,但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
5.古诗欣赏。(3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 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词的下阕刻画了一个“渔竿明月上瓜洲”的渔夫(隐士)的形象,在这一形象中,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
6.文化绍兴,人文荟萃。班级里将要进行一次名为“探寻绍兴文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从下面两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完成。(3分)
①参照示例,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为这次活动拟定一个主题,不超过20字。
示例一:2008北京奥运会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示例二:第十四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情系我的兄弟姐妹,帮扶贫困残疾人
我拟写的主题:
②绍兴风景如画,名胜众多,文化意蕴深厚。活动中有一项任务就是推介绍兴风景名胜,请你为这次推介会拟写一句广告词。
我拟写的广告词: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 给匆忙走路的人(18分)
严文井
我们每每在一些东西的边端上经过,因为匆忙使我们的头低下,往往已经走过了几次,还不知有些什么曾经在我们旁边存在。有一些人就永远处在忧愁的圈子里,因为在他即使不需要匆忙的时候,他的心也俨然是有所焦灼。这种人的惟一乐趣就是埋首于那贫乏的回忆里。
这样的人多少有点不幸。他的日子同精力都白白地消费在期待一个时刻,那个时刻对于他好像是一笔横财,那一天临到了,将要偿还他的一切。于是他弃掉那一刻以前所有的日子而处在焦虑粗率之中,也许真的那一刻可以令他满足,可是不知道他袋子内所有的时刻已经花尽了。我的心不免替他难过。
①一条溪水从孕育它的湖泊往下注时,它就迸发着,喃喃地冲激着往平坦的地方流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漩涡,一块红沙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细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地带着白沫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决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它自然得入海。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终点是它的完结,到达了终点,已经没有了它。它完结了。
我们岂可忽略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
如果说为了惧怕一个最后的时候,故免不了忧虑,从此这个说话人的忧虑将永无穷尽,那是我们自己愿意加上的桎梏。
一颗星,闪着蓝色光辉的星,似乎不会比平凡多上一点什么,但它的光到达我们的眼里需要好几千年还要多。我们此刻正在惊讶的那有魅力的耀人眼目的一点星光,也许它的本体早已寂冷,或者甚至于没有了。如果一颗星想知道它自己的影响,这个想法就是愚人也会说它是妄想。星是静静地闪射它的光,绝没有想到永久同后来,它的生命就是不理会,不理会将来,不理会自己的影响。它的光是那样亮,我们每个人在静夜里昂头时都发现过那蓝空里的一点,却为什么没有多少人于星体有所领悟呢?
那个“最后”在具体的形状上如同一个点,达到它的途程如同一条线,我们是说一点长还是一条线长呢?
忽略了最大最长的一节,却专门守候那极小的最后的一个点,这个最会讲究利益同价值的人类却常常忽略了他自己的价值。
伟大的智者,你能保证有一个准确的最后一点,是真美,真有意义,超越以前一切的吗?告诉我,我不是怀疑者。
不是吗?最完善的意义就是一个时间的完善加上又一个时间的完善,生命的各个小节综合起来方表现得出生命,同各个音有规律地连贯起来才成为曲子,各个色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才成为一幅画一样。②专门等待一个最后的好的时刻的人就好像是在寻找一个曲子完善的收尾同一幅画最后有力的笔触,但忽略了整个曲子或整幅画的人怎么会在最后一下表现出他的杰作来?
故此我要强辩陨星的存在不是短促的,我说它那摇曳的成一条银色光带消去的生命比任何都要久长,它的每一秒没有虚掷,它的整个时辰都在燃烧,它的最后就是没有烬余,它的生命发挥得最纯净。如果说它没有一点遗留,有什么比那一瞬美丽的银光的印象留在人心里还要深呢!
过着一千年空白日子的人将要实实在在地为他自己伤心,因为他活着犹如没有活着。
7.根据文意,解释“匆忙走路的人”的含义。(4分)
答:
8.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溪水、星光、陨星?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
9.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的“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相呼应?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0.从选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加以评析。(4分)
答:第 句,
(二) 水葫芦之灾(17分)
李 洋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1.根据第一、二两段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3个字)(3分)
答:① ② ③
12.人们为什么用“恶魔”一类的词称呼水葫芦?(4分)
答: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只要在水中,水葫芦就能疯狂地繁殖,不到10天就能翻一番。
B.在河中形似岛屿,在湖中状如森林,都说明水葫芦的观赏性强。
C.起码经过20年,才能繁衍出吃光水葫芦的100亿只象鼻虫。
D.上世纪60年代以后,亚非部分地区成了水葫芦肆虐的重灾区。
14.“绿色污染”已经成了当代世界性的难题。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下列资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6分)
资料一:上世纪20年代,来自美洲的仙人掌盘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与农作物、牧草争地,致使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资料二:来自亚洲的葛藤,上世纪70年代一度占领了美国南部283万公顷的土地,挤占了公路,给农业、交通业造成巨大损失。
答:
(三)(10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5.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②长跪而谢之( )
1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
17.结合文章内容,或根据人物形象,创造一副对联。(3分)
上联:秦王 下联:唐雎
18.列举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3分)
答:
(四)(10分)
沛公至高阳传舍①,使人召郦生②。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③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④!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注释】①沛公,指汉高祖刘邦。高阳,地名。传舍,旅舍。②郦生:郦食(yì)其,本为监门吏,后为刘邦谋士。③倨:坐。④竖儒:骂人的话,如同说“无见识的儒生”。
19.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天下同苦秦久矣 ( ) ②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 )
③延郦生上坐,谢之( ) ④于是沛公辍洗(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译:
21.结合选文,从沛公和郦生两人中任选一人作简要评价。(3分)
答:
三、作文(65分,其中5分为书写分)
22.请以“站起来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和校名等,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