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语文第五、六单元考查卷
语 文 试 卷
一、古诗词积累:(10分)
参差荇菜,左右流着。 ,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默写杜甫《登楼》的中间两联。
, 。
, 。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1~5题。(14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形貌昳丽( )暮寝而思之 ( )
王之蔽甚矣( ) 时时而间进 (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2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我的评价: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2分)
我的理解: 5.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而在社会生活中,某些部门的“意见箱”形同虚设,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假如你是纪检书记,你打算怎样整治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3分)
我的做法:
二)、阅读《曹刿论战》,回答1~5题。(1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4分)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 小大之狱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理解填空。(2分)
①“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4.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2分)
我的理解:
5.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2分)
我的积累:
6.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4分)
获胜原因:
我的感受:
三)、阅读《公输》选段,回答1~5题。(16分)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请说之( )②不可谓知类( )③方五千里( ) ④为与此同类 (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宋何罪之有? ②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3.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此”指的是什么内容。(3 分)
我的理解:
4.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3分)
我的概括:
5. 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2分)
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我选第 题:
四)、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回答1~5题。 (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舍鱼而取熊掌 ②死亦我所恶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本文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2分)
我的提炼: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我的理解:
5.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2分)
①读完本文,你想到了哪句与本文观点一致的诗句?并写出诗的题目与作者。
②读完本文,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改进其事迹。
我选第 题,我的联想:
五)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6分)
1.本文选自《 》;孟轲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_______,后世并称_______________。(2分)
2. 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所以动心忍性 ②忍能对面为盗贼 B.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任重而道远
C. ①人恒过 ②国恒亡 D.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百里奚举于市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苦:_________ 空乏:____________ 征:___________喻:____________
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12分)
我走进了另一间屋子,但是马上就要退出来,差点被一种可怕的臭气熏倒。我的向导催促我走进去,悄悄地告诉我:不要得罪他们,他们会恨你入骨,因此吓得我连鼻子都不敢堵。这个房间里的设计家是学院里资格最老的学者,他的面孔和胡子都是淡黄色的;手上、衣服上都涂满了污秽。我被介绍给他的时候,他紧紧地拥抱我,当时我多么想找一个借口谢绝他这种亲热的礼仪啊。他自从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他把粪便分成几部分,去掉从胆汁里得来的颜色,让臭气蒸发,再把浮着的唾液除去。每星期人们供给他一桶粪便,那种桶大约有一个布利斯脱酒桶那么大。
(1)文段选自文学名著《 》,作者是 。(2 分)
(2)文段提到的主人公“我”是指 ,写了他在
(地方)遇到的怪事。(2分)
(3)这里的科学家搞什么实验?这个实验有科学根据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
(4)在当今社会,也有类似的做法,你能举出一例来分析吗?(3分)
(5)在文段中,作者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一、 略
二、文言文阅读
一)、1.①光艳美丽;②睡觉;③因受蒙蔽而不明;④间或,偶然。2.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3. 有点虚荣,但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与表扬等,合理即可。)4. “令初下” “门庭若市”说明齐王治政问题很大;“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说明齐王逐渐采纳了很多意见,不断改进了方法;“期年之后” “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已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思,国家大治。5. 如:加强行政监督,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等,合理即可。
二)、1.①参与;②目光短浅;③通“遍”,遍及;④案件。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3.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4. 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的表现,作者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5. 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6.如: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三)1.①解释;②事理;③方圆;④类别。2. ①宋国有什么罪过呢?②这好像是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3. 指舍文轩窃敝舆、舍粱肉窃糠糟、舍锦绣窃短褐。4.智、仁、忠、强、知类五个方面。5.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②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四)1.①放弃;②厌恶;③比;④通“避”,躲避。2. ①(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生命,选取正义;②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本性,(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3. 舍生而取义;“舍鱼而取熊掌”作比喻提出的(或用“鱼”和“熊掌”作比喻)。4.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 ①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梅岭三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②如: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五)、1. 孟子 战国 孔子 孔孟 2.A
3. ①苦:使……痛苦 空乏:使……资财缺乏②征:证验,表现 喻:被了解
4. 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5. 从他们都经受了艰苦磨练从而成就了大业的事实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如也”的结论,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6. 必须进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
三、名著答案:(1)《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2)格列佛 拉各多
(3)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变成食物、没有、讽刺当代科学,讽刺有些科学家带有荒唐成份的行为。
(4)示例:打着科学的幌子搞算命、采用电脑起名、测前途等。
(5)说明搞科学研究,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有科学根据的实验,而不应打着科学的幌子搞迷信活动和欺诈活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