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习能力测试试题卷

2014-5-11 0:10:39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习能力测试试题卷

卷面总分120分  时间11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30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灭(jiān)   憬(chōng)  成吉思(hàn)

B.亵 (dú)    静(mì)    强不舍(guō)

C.桥(jiàn)   本(shé)   面面相(xù)

D.予 (gěi)   进(pián)    怒不可(è)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

A.陨落  销声匿迹  瑟索  歇斯底里  B.禁锢  重峦叠障  镶嵌  重滔覆辙

C.隔阂  媚上欺下  笨茁  胸有成足  D.恣睢  断章取义  旁鹜  苍海桑田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3分)

①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       ,各省市颁布了最新最低工资标准。

②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       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

③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       ,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A.权利  限制  不耻         B.权力  制约  不耻   

C.权利  制约  不齿         D.权力  限制  不齿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破坏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使广大干警荡气回肠,下决心打击这伙罪犯。

B.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C.只要努力做,就会有成功的希望;相反,如果整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则将一事无成。

D.在一片打假声中,制假者别具匠心地一再改进制假技术,企图蒙混过关。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武林门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B.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神、意境等……因此,古人曰:“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C.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人生的意义就是:不苛求马到成功的速决战,而在于不断求索、不停奋斗的持久战。

D.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7、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②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④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

8、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使语意表达更顺畅。(3分)

水和矿物质盐类,  ①  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  ②  也参与躯体的组成,  ③  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9、下面语段中三处划线部分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几年前,①在彩电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长虹电器厂大幅度率先降价销售,虽然亏了本,但赢得了产销两旺良好局面,②经济效益一下子迅速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③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反过来,死死把住“只赚不赔”的框框,不肯牺牲眼前的小利,弄不好到头来是连血本都会亏掉的。

10、仿写句子。(3分)

要求:1句式基本相同;2修辞手法基本相同;3语意通顺。

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朋友是什么,朋友是                            ;朋友是                           

二、阅读(30分)

(一)凝望红海滩(16分)

  ①早听说在双台河的入海口处,每当海潮退去之后,会出现一片奇异的景观——红海滩,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去理会。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阳之中的枫林或经霜之后的西山红叶吧。然而几年前,当我真的与红海滩晤面时才如梦方醒——A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红得那么剔透,红得那么珠光闪烁。放眼望去,那红还无休止地向着天边和大海延伸着。这生命之血的红啊,红出一种燃烧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刹那间,说不清我的心是收缩了还是放开了,我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像是变成了海滩嫣红之中的一个点,又仿佛变得很大很大,大到张开双臂就可将茫茫的红海滩拥抱。

  ②自从去了一次红海滩,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耳畔滚动,它从遥远的天边注入我的灵魂深处——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声息,是天籁之声,还是红海滩的呼唤?

  ③我曾向从事海洋科研的专家咨询过红海滩的成因,那是在海滩上大面积生长的一种植物,叫碱蓬草,经过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水日复一日的浸泡,才逐步变红的。在其它一些含碱量较大的地方,也零星生长有这种植物,只是没有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又没有海潮浸泡的机遇,才没有形成这样的景观。B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我还知道了这种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朝,这碱蓬草不知拯救过多少人的性命呢!

  ④从此,我不再流连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每有机会,便到海边,凝望那一望无际的玫瑰红。经人指点我还惊喜地发现,不仅仅在水陆边缘有这诱人的景观,乘船出海,在双台河口与渤海湾间的潮间带上,也有大面积的嫣红。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嫣红之中,常有一条条纤细的小河,泛着金鳞汩汩流淌,恰似少女俊美的两道蛾眉,更烘托出整个脸部俊美的轮廓。C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极远处的海面,有三三两两的帆影缓缓驶过。与红海滩对峙的是海浪,它们喷着泡沫,绽放着朵朵银花。这一切,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人间自然坦荡的情愫铺就而成,钟灵毓秀,风物绝顶。静静地站在它的前面,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都会化为乌有,人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人,更像一个人了。

  ⑤感谢博大精深的大海。亿万年,大海创造了无数奇迹,就连人类也是从大海中走来的。大海是历史的化身,力量的象征,是美的创造者。面对碧沉沉的大海和横无际涯的红海滩,我陡生负疚之感。在烦躁的城市喧嚣和高楼林立的“人化自然”中,红海滩啊,你给人以千金难买的心灵抚慰!我们该怎样回报呢?

  ⑥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世界里,也会有人对它无所用心,他们对宁静之美、自然之美不屑一顾,是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精神家园。他们是永远也不会具有这份自然坦荡的心境的。

11、第①段末尾,作者先说自己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后又说“很大很大”,前后矛盾吗?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12、第④段末尾说“人,更像一个人了”,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3分)

13、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画线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二句作赏析。(6分)

14、本文的作者对那一望无际的红海滩情有独钟,感慨良深。你认为他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4分)

(二)(14分)

①目前生态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温室效应将使地球气温急剧上升,造成南北极冰雪融化,沿海大片土地将全被淹没。而有人则认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气温上升将使植物因光合作用能力相应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再者,由于绿色植物反馈调节的影响,结果也绝不会那样严重。

                               

②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作出如下论证。他们说,按一般理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植物因此生长加快并净化环境将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事实却是:在二氧化碳富集的环境中,绿色植物往往在开始时光合作用效率有所增长,但不久就缓慢下降,直至接近于正常二氧化碳含量时的状况。即使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加而提高,植物生长加快也不一定存在必然性,因为这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学者还担心,温室效应使得寒冷地区部分冻结着的泥碳解冻后暴露给分解菌,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十分可观,如果算笔总帐,还真有点“得不偿失”呢!

③如果学者们的论证是无懈可击的话,那么,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的认识,显然是过于简单而不够客观的。

15、第一段中的“那样”是指什么?(2分)

16、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能联系第一、二段的过渡句。(3分)

17、第二段末句“如果算笔总帐,还真有点‘得不偿失’呢!”这里的“得不偿失”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18、下列判断,哪两项是错误的?请指出来,并简述理由。(6分)

A.与生态学家的观点不同,有人认为温室效应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并能净化地球环境。

B.学者实验证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在理论和事实上完全一致。

C.绿色植物的反馈调节是否会对地球产生积极影响,学者们并不持乐观态度。

D.本文作者陈述了学者们的论证,否定了温室效应有益的观点,赞同生态学家的预言。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豫章①大祲②。新建县一民,乡居窘甚,家只存一水桶,售银三分。计无复之,乃以二分银买米,一分银买信③,将与妻孥④一饱食而死。炊方熟,会里长至门,索丁银。里长远来而饥,欲一饭而去,辞以无。入厨见饭,责其欺。民摇手曰:“此非汝所食。”因涕泣告以故。里长急倾其饭而埋之,曰:“若何遽⑤至此!吾家尚有五斗谷,负归以延数日。”民感其义而随之,得谷以归。出之,则有五十金在焉。民骇曰:“此必里长所积偿官者,误置其中。渠⑥救我死,我安忍杀之!”持金还之。

[注]①豫章:郡名,在今江西。②祲:这里指遭灾。③信:砒霜,一种毒药。④孥:儿女。⑤何遽:如何。⑥渠:他。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新建县一民,乡居甚(难堪)    B.欲一而去(吃饭)

C.里长急其饭而埋之(吃完)      D.负归以数日(邀请)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涕泣告以故        安陵君使唐睢使于秦

B.则有五十金在焉       湖中得更有此人

C.将与妻孥一饱食死    执策临之

D.因涕泣告故        属予作文记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民感其义而随之,得谷以归。

②渠救我死,我安忍杀之!”

22、从这则故事中里长和乡民的感人之处中各自表现了他们哪些优秀品质。(4分)

四、诗词赏析(4分)

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3、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

24、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呼唤责任,呼唤坚强,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不泯……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