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卷

2014-5-11 0:10:39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卷

命题人: 倪丽芳   审核人:汪波烂

请同学们注意:

1、考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上填写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和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基础题(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息( qī )    进( bián )    尽职守 ( kè   )

B、拮( jù  )   缩( juán )     犊之情( shǐ  )

C、瓦( léng )   地( qiào )     强不舍( guō  )

D、谷( bǐ )   落( yǔn )    佝偻承( chóu )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气慨    慷慨以赴   隐晦    诲人不倦

  B、天骄    矫枉过正   茁壮    相形见绌

C、旁骛    好高鹜远   徇私    以身殉职

  D、松驰    驰骋沙场   招徕    明眸善睐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清晨,我走在校园中,一阵阵     的鸟鸣声,让我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

②刑警队员们表示,一定要把这个案子查个    

③在这次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活动中,市工商局清查并     了一批伪劣音像制品。

④招聘会上,面对考官们略带挑剔的提问,王虹     ,对答如流。

A.清晰  水落石出  烧毁  滔滔不绝

B.清脆  山穷水尽  烧毁  胸有成竹

C.清晰  山穷水尽  销毁  滔滔不绝

D.清脆  水落石出  销毁  胸有成竹

4、下列句子中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当记者来访震惊全国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假药案的几位药检人员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居然都是非药学专业并从未接受过专业上岗培训的。

B、大洪山的溶洞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C、正因为他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杭州野生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何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已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代命题。
 B、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C、京沪高速铁路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六个小时。
 D、歌曲“吉祥三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7、补写出下列古诗的上句或下句。(3分)(只选做三句)

①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②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 雪》)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④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陈涉世家》)

8、在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3分)

  或许,   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   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    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9、下面这段话中加横线的三句话有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感谢各位参加我16岁生日晚会。①看见桌上放着的许多大家送来的生日礼物,②我不禁回忆起了从前的往事。我尤其想起了我的同桌张晓波,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伙伴啊!他为了帮助我学习数学,竟然放弃了参加奥赛的赛前训练。在他的帮助下,③我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仿照画线句,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祖国就像我的母亲,我要做祖国的好儿女。如果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如果祖国是蓝天,我就是蓝天上的一朵云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9题。

(一)太 阳 路  贾平凹

小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 ①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     

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个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

“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就会知道了。”

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卷卷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得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很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6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

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奶奶说,“苗儿5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奶奶问我们:“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②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11、文中“从此,我们天天往园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和“我们高兴得大呼小叫”

分别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情?(4分)

12、本文有关太阳与太阳路叙述语言十分细腻、生动、蕴含哲理,请说说下面两处的表达作用。(6分)

①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

②“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13、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请说说这路到底怎么样呢?(3分)

14、这篇文章用奶奶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3分)

(二)警惕啊,无声无息的土壤杀手

①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而土壤污染看不见,而且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或水污染物那样,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及健康,而是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土壤里的污染物是通过食物链,主要通过粮食、蔬菜、水果、奶、蛋、肉等进入人体的,所以有的地方往往不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然而,土壤污染比其他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污染物质在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通过长期积累以后,其影响往往是区域性的,而且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其污染的土壤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②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的畜禽粪便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战争之后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也对战区的土壤造成严重伤害。陈同斌研究员指出,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

③日前我国估计有1000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占全部可利用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200亿元。

④土壤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陈同斌研究员前后用了3年的时间对北京全市的土壤和蔬菜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分析研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并且已经影响到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各种疾病。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选自《自然与人》,有改动)

15、土壤污染跟其他污染物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4分)

16、土壤污染物有多种,下面列举了两种,请你从文中找出其他几种,仿照示例表述。(3分)

示例:(1)播散在农作物上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粪便。

   (2)残留在土壤中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物。

(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3段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简要说明。(4分)

18、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土壤污染问题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结合文章提一条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议或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3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9—23题。

(一)

上枢密韩太尉①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②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③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释]①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②气: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 ③称:相当,配合。 ④:无拘束。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北黄河之奔流(  看   )   B、与其门人贤士大夫(  交游   )

C、动乎其言而乎其文( 看见 )    D、太尉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苟且  )

20、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慨然想见古豪杰    时人莫许也

B、太尉才略冠天下    今吾五十里之地存者

C、不足以激发志气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死也

D、辙生好文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用者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②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22、这篇以议论为主的书信体文章谈论的中心话题是“为文与养气”,苏辙在文中提出了“养气”需“加强内在修养,丰富外在阅历”从文中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

(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3、①、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分)
    ②、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四、写作(4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央视广告中的一句经典广告词。

  “心是什么?它既是一种人生理想(志向、信念……),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毅力、勇气

……);“舞台”是什么?它可以指展示才华的空间,也可以指人生取得的成就……

请以“心”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②在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东西常常被忽略。比如: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小数点,一道小程序,一次小错误,一处小破绽……忽略是常有的,后果有大有小,有些事情忽略了也无大碍,但有些事情忽略了却会造成遗憾,形成伤痛,酿成大错。有些时候,我们正在忽略的,可能就是最重要的。
  请以“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请在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格子写不下,可以写在格子外,但不得另附纸)。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