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2014-5-11 0:10:40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运用:(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词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孤不德量力    已失期    B扶苏以谏故    卒万人

C以君为者      跪而谢之曰 D为《梁父吟》    于是与亮情日密

2、下列句子在朗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C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下列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将军身坚执锐  B以君为长者,故不意也  C欲大义于天下  D临表

4、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涉少时(小时候)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小儿子)

B广数言欲亡(故意)  不错意也(故意)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

D长跪而之曰(道歉)  大恩不言(感谢)

5、下列加点的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辍耕陇上    怅恨久   B扶苏数谏故  弱为强者   

C安陵君许寡人  而主不能守 D秦王怫怒    烨若神人  

6、下列加点的字词都是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楚人之(怜惜)         B夜火(笼)

C此人可见(接近,趋向)     D三往(总共)

7、对下列句子的特殊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与俱来。(省略句,应为“君与之俱来”)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C时人莫之许也。(判断句)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倒装句,应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8、下列作品、作者以及作者所处朝代(年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宋  B《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宋

C《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宋D《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

9、根据提示默写课文。(选做三题)

(1)受任于败军之际,              

(2)陈涉太息曰:“嗟乎!               !”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4)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0、默写名言名句。(选做三题)

(1)过尽千帆皆不是,                 

(2)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3)只恐双溪舴艋舟,              

(4)马作的卢飞快,           

二、阅读探究:(70分)

(一)陈涉世家(节选)(1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       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通       伐无,诛暴秦  B大计亦死    是以众议宠为督

C等死,国可乎  举大计亦    D以为亡      今闻无罪

3、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之:二世杀  孤有孔明   B以: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 咨臣当世之事

C其:百姓多闻贤  皆刑长吏  D为:项燕楚将   贤能之用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5、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死国可乎”体现了陈胜远大的抱负和反抗暴秦的信念。

B“天下苦秦久矣”是对形势的分析,体现了陈胜敏锐的洞察力。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反映了陈胜同情扶苏和项燕,并决心为他们复仇的思想。

D“宜多应者”是陈胜对形势发展的预测,体现了陈胜卓越的判断能力。

6、陈胜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前途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有两条(用原文语句填空):从客观情况上说是因为                   ,具有群众基础,从主观因素上说是因为提出了                   这一顺应民心,具有号召力的起义策略。(2分)

(二)(21分)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 ,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之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失,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候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妻不下(织机)  B箧数十(陈列)C期年揣摩成(一年)  D故苏秦于赵(看)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苏秦)秦王书十上 抵掌而谈,赵王大 B革车百   车六七百

C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   锦绣千纯D诸候相亲贤兄弟  三顾臣草庐之中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引锥自刺股  安陵君许寡人  B抵掌谈,赵王大说  国险民附

C是皆秦罪也  犹鱼有水也   D妻不我为夫  君为长者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苏秦合纵成功的一组是(  )(3分)

①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②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③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④式于政,不式于勇  ⑤转毂过骑,炫煌于道⑥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诸各侯国。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归之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2)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三)(16分)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两项(    )(4分)   

A天子动  宫中府中,俱一体   B天子至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细柳军  次所旁从祠中  D亚夫传言开壁门  凡三往,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两项(    )(4分)

A以下骑送迎  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B请军礼见  大易小

C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遂许先帝以驱驰 D至霸上棘门军 郡下,诣太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2)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4分)

 

(四)古诗欣赏(15分)

1、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这首诗如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    。(2分)

(2)颔联中的“掬”字换成“舀”字,“弄”字换成“闻”字,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 张籍)

(1)秋风本无形,何以用“见”?(2分)

(2)王安石评张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论,请找出作简要分析。(3分)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1)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4分)

(2)词的下片抒情,“                  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1分)

答案:

一、1、A  2、B  3、D  4、B  5、D  6、A  7、C  8、A 9、C

二、(一)1、B  2、D  3、B  4、略。  5、C   6、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二)1、B  D  2、B、C   3、D   4、B   5、C

6、略。

(三)1、C、D  2、A、B  3、 天子被他感动了,马上变得面容庄重,靠在车子横木上向官兵致意。派人向周亚夫问候说:“皇帝特来慰劳将军。” 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慢慢行进。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四)1、(1)胜  (2)“掬”“弄”有珍惜、赏玩的意味,“舀”字动作过强,“闻”字不及“弄”字体现出的亲近、喜悦之情,都破坏了诗歌的意境。

2、(1)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木叶黄落,百花凋零,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可感。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景象联系起来。(2)“行人临发又开封”。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的微妙的心理,让人体味到浓浓的乡思。

3、(1)雁去 边声 长烟 落日  (2)将军白发征发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