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

2014-5-11 0:10:40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

试题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1题,总分100分,包括卷面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题目(18分)

1、听一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3分)

①为了应对恶劣的大风天气,铁路部门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在线路设备方面,青藏铁路的道岔安装了融雪装置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文字。(4分)

 与书一见钟情,从此埋下了爱的种子。人生路上一路行来,山长水远,我对她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夜lán(  ) 人静,一书在手,顿感心潮澎湃,bài(  )读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卷卷都缀满一个深深的“情”字,翻阅那人世千般气象、万种风情的纸页,触摸书中所诉故事的经脉,展读书中人物的笑颜,jū(  )捧文章内涵,那行云如水的语句,花雨缤纷的意境,真挚动人的情感,顷刻间唤醒自己沉睡的心灵,像花bàn(   )绽放在春阳中一般。

3、古诗文填空(7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吏禄三百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日不能忘。

④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写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作者和征人们想家却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古代有很多年老却不服输的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就表现出他们这样的豪情壮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梅花坚贞、高洁,历来是人们赞赏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能够体现梅花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句,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2分)

例句:适应是什么?适应是泰山悬崖上迎风劲舞的青松,是寒冬腊月里傲雪盛开

的腊梅,是点闪雷鸣中高傲飞翔的海燕。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辩论项目—— “谁是真英雄”,一部分同学(甲方)选择诸葛亮,而不选宋江;一部分同学(乙方)选择了宋江,而不选诸葛亮;另一部分同学(丙方)则将诸葛亮、宋江都选了;还有一部分同学(丁方)则认为宋江、诸葛亮都不值得选。

  甲方选择诸葛亮的理由是:诸葛亮有运筹帷幄的卓越的军事谋略,同时还有对刘氏王朝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而宋江道貌岸然,虚情假意,在梁山正在兴盛,腐败的宋王朝束手无策之时,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接受招安,出卖梁山,使众多英雄罹难。假如你是乙方、丙方、丁方中的任何一方,请谈谈你的选择理由。(2分)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10分)

①纵观悠悠历史,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可能失败。如果害怕失败,那么只能什么事也不干。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②失败与成功之间往往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作桥梁。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
   ③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曾经被吴国打得大败,成了吴王的奴仆。面对这样惨重的失败,他不是从此消沉,而是卧薪尝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聚力量,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④居里夫妇,在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中,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们却毫不气馁,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试验。他们终于成功了,发现了镭,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⑤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上,这样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孙中山先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愈挫愈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不怕失败,前赴后继,由弱至强,成长壮大。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
   ⑥可见,失败并不可怕,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持不懈,加倍努力,那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⑦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失败,别灰心,莫丧气,要振作,去奋斗。失败只是暂时的,鼓起勇气,去战胜新的困难,去迎接胜利的明天。笑在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败者同样光荣。

6、这篇短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分)

7、 作者为了论证论点,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两个事实论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

8、居里夫妇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是什么? 数学家陈景润与居里夫妇一样,也是从失败最终走向成功的。但是不宜把居里夫妇的例子换成陈景润的例子,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学习和生活上,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请联系实际谈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

  女孩从外面砍完了柴草回家,把柴草放在地上,她忘记了累,而是踮起脚尖,看着树枝上的小鸟飞向了蓝天。

  “奶奶,我求求爸爸,他会答应吗?”女孩对正在烧饭的奶奶说。奶奶望着女孩许久,叹了口气不说话。

母亲从地里收工回家,女孩看着母亲,问:“妈妈,你看这件事?”母亲皱了皱眉头,也望了一眼刚刚从树枝上飞走的小鸟,说:“过几天,等你爸爸过年回家再说吧。”

A 冬天的夕阳落得早,但却绚丽得冷艳、凄楚。女孩望着村口的路,天天望。终于看到了父亲在夕阳的光晕中,如期地归来了。望着日渐消瘦的父亲,背着简易的旅行包,披着一身尘土与疲惫,女孩迟疑了,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父亲回家的第一天晚上吃饭时,谁也没有谈到学费的事,父亲的心情也比较好。饭后,奶奶睡了,女孩用求救的目光看了一眼母亲,母亲在一边纳鞋底并没有说话,女孩只好鼓足勇气,对正在一边闷头吸烟的父亲说:“爸爸,我还想复读一年,我不可以放弃。”

父亲的脸紧锁不展,他只是默默地吸烟。女孩继续大胆地说:“你知道的,只有知识,才能够改变命运!”

此时,烟雾弥漫了整个房间,父亲站起身,用眼睛瞪了她一眼,大家都不吭声了,只听见隔壁大院子里的邻居,喊孩子回家休息的声音。父亲踱着步子,忽然停下步子说:“你还想读书?你怎么就不看看你妈妈头上的白发?”

女孩愣了一下,心如刀绞一般。那天,女孩在房里默默地哭了一整夜。

日子是平静的,父亲和母亲一起下地,每天收工回来得比平时更晚,每天都显得精疲力竭。女孩知道地里的活,永远做不完。

村子里的人们都从外面打工回来了,闲暇时互相串门儿聊天,每次见到女孩的父亲就说:“她都这么大了,应该出去挣钱了,反正她是女孩,迟早都是要嫁人的,还不如让她早点出去挣钱,帮帮你们。”

里的人每次听了,都沉默无言。

过了春节,眼看着父亲又要出门打工走了,学校就要开学,女孩越来越绝望。

就在离开学的前一天,母亲走进了女孩的房间,拿出装在包里的钱递给了她说:“你爸爸说了,女孩怎么了,女孩也和男孩一样,你就自己好好地努力吧!我们一家人的希望可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你爸爸这几年身子骨还行,还能苦两年。”

女孩的泪水流下了双颊。

B. 窗外已经萌出苞蕾的杨柳枝条,在暮冬初春的阳光下摇曳着。年初七的夜晚,女孩送走了南下的父亲,又踏上回校的路。外面虽然下着小雨,却没有风,但寒气依然逼人,女孩的心中充满希望。

10、文中先后两次写了“姑娘”的“哭”,请说出其原因。(2分)

第一次“女孩在房里默默地哭了一整夜”因为                   

第二次“女孩的泪水流下了双颊”,因为                     

11、文章大篇幅地正面写“女孩”争取复读的过程,而对父亲同意其复读只是侧面的一笔带过,请你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原因。(2分)

                                          

                                        

12、文中划线A句和B句都属于写景,请你选择一处分析其主要作用。(3分)

   句,主要作用是                              

                                      

13、有人认为文中村子人对“女孩”父亲说的话“她都这么大了……帮帮你们。”是多余之笔,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出理由。(2分)

                                        

                                         

14、文章一开头“……踮起脚尖,看着树枝上的小鸟飞向了蓝天。”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描写“女孩”此时的心理活动。(50字以内)(3分)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一)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遮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5、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天大雨 (     )      (2)为天下 (      )

(3)皆当行 (      )      (4)死国可乎 (     )

16、翻译句子。(2分)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7、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导火线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起义还会不会发生,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冯妇(7分)

东瓯①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毂、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选自明朝刘基《郁离子》

【注解】东瓯(ou):瓯,浙江温州的别称。

1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3分)。

①国人苦之 (    )②海隅之贾人晋 (   ) ③归以东瓯君 (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

译文:                                   

20、为什么冯妇到死也不明白怎么回事?从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答:                                    

 

四、作文(40分)

21、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不简单。相信你也有类似的体验。请你先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其中一道,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如“拥有幸福”、“拒绝诱惑”、“关爱他人”、“为人父母”……),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目:“       很简单”或者“       不简单”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④不能抄袭。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答题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1题,总分100分,包括卷面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目

卷面

总分

得分

一、基础题目(18分) 

1、听一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3分)

①(1分)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框: 学校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文本框: ………………………………………………装…………………………………………………………………………………………………………
…………………………………………………………………………
2、 (4分) (      ) (      ) (      ) (      )

3、古诗文填空(7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吏禄三百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日不能忘。

④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分)仿句: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  ____     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5、(2分)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6、(2分)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7、(3分)论证方法有_____   _______,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两个事实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第一次“女孩在房里默默地哭了一整夜”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第二次“女孩的泪水流下了双颊”,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1、(2分)                                   

                                          

12、(3分)选   句,主要作用是                        

                                          

13、(2分)                                   

                                          

14、(3分)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15、(4分)

(1)(      ) (2)(       ) (3)(      ) (4)(      )

16、 (2分)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

17、(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8、(3分)①(    )② (    ) ③ (    )   

19、(2分)

译文:                                     

20、(2分)

答:                                     

四、作文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不简单。相信你也有类似的体验。请你先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其中一道,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如“拥有幸福”、“拒绝诱惑”、“关爱他人”、“为人父母”……),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目:“       很简单”或者“       不简单”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④不能抄袭。

语文期末模拟试卷答案

听力材料:青藏铁路采取多项措施确保运行安全

记者从青藏铁路公司了解到,面对青藏高原地区冬季风厉雪紧的恶劣天气,青藏铁路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进、出藏列车运行安全。

  青藏铁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双永介绍说,在线路设备方面,青藏铁路的道岔安装了融雪装置,遇到降雪天气,这些装置可以自动融化积雪,不会造成道岔转换困难。同时,青藏铁路客运列车装备设施先进,具有良好的防风沙、防雪等性能。

  青藏高原是全国重要的风能资源开发区,青藏铁路沿线一些路段的最大风力可达10级。为了应对恶劣的大风天气,铁路部门建立了大风应急监测系统,一旦铁路沿线的大风超过预警值,铁路指挥部门会紧急通知运行列车减速或停车,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列车及旅客安全。

据了解,青藏铁路公司还制定了《大风降雪天气列车安全运行管理办法》等应急措施,提高对设备故障和隐患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列车冬季运行安全。

一、基础题目

1、①(1分)铁路部门建立了大风应急监测系统

②(2分)在线路设备方面,青藏铁路的道岔安装了融雪装置,遇到降雪天气,这些装置可以自动融化积雪,不会造成道岔转换困难。

2、 (4分)阑、拜、掬、瓣

3、 (7分)(1)斜晖脉脉水悠悠。(2)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3)岁宴有余粮。念此私自愧。 (4)枳花照驿墙

(5)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8)略

4、略

5、乙方:宋江仗义疏财,受道中英雄的拥戴。他统领梁山英雄,除强扶弱,打富济贫,一身英雄气概。而诸葛亮效忠于昏庸无能的刘禅,东征西讨,七次北伐,影响了广大百姓的安宁生活。

丙方:诸葛亮、宋江两个都是名著塑造的民族英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诸葛亮的聪明智慧,敬业精神,学习宋江的仗义疏财,侠义精神。

丁方:他们是小说塑造的英雄,是虚构的人物,没有实际意义。即使有这样的英雄,也离我们的生活太远。要学英雄,我们就要学今天的英雄,学身边的英雄。如:任长霞,面对黑恶势力,她拍案而起,面对贫民百姓,她柔情似水。(2分,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谈到两个方面,表意清楚即可)

二、现代文

6、(2分)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7、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1分)

 如(1)越王勾践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2)居里夫妇,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

(3)孙中山先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愈挫愈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

(4)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写出一个1分,总共2分)

8、(3分)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却毫不气馁,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试验。终于成功了。举居里夫妇的例子是从“古今中外”的“外”的角度来议论的,若换陈景润的例子就缺少“外”的例子,论证就不严密了。

9、略(2分)

10、第一次是因为“女孩”一再向父亲恳求复读,遭到父亲的拒绝,女孩伤心绝望,内心痛苦而哭。(1分)(意对即可)第二次是因为“女孩”复学的愿望得以实现的激动和对父亲及家人的感动(感激)之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流出了眼泪。(1分)(意对即可)

11、这样处理使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详写了“女孩”争取复读的过程,突出表现了“女孩”认定目标不言放弃,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强烈心理(或对理想充满强烈的渴望之情)而父亲并不是文章的中心人物,故其态度的改变不是文章的重点,只能略写。(答为了制造悬念角度分析正确可得1分)

12、(3分)A句,主要作用是烘托渲染了“女孩”久盼父亲归来而不得的凄楚、焦急(急切)的心情,也暗示了“女孩”求学的艰难。 B句,主要作用是烘托渲染了“女孩”能够复学后,充满生机和能改变命运的希望。

13、(2分)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①村中人的话集中体现出女孩生活在贫穷、落后、愚昧的环境中②对比烘托作用,突出女孩父亲的开明与坚强。③在此起到制造悬念作用,使文章跌宕生姿,富有戏剧性和感染力。(此题只判断而不分析理由不得分)

14、(3分)答题要点:第一人称“我”,符合女孩想上学的心理,有对小鸟的自由与幸福的羡慕之意。示例:小鸟能飞向蓝天,是多么自由与幸福呀!爸爸要是同意让我复读,再苦再累,也是充满希望和幸福快乐的。

  三、文言文   

15、(4分)(1)恰逢  (2)通倡,倡导  (3)编次  (4)为国事而死

16、(2分)现在如果把我们这些人假装自称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17、(2分)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时期,时期,法皆斩。会起义,因为戌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仅是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只要残暴的秦朝的统治存在,就有起义的必然性。(或不会起义。在短时间内暂时不会,因为惧于秦朝统治的残暴,没有导火线不会起义。)开放性试题,能答出主要题意即可。

18、(3分)①都    ②到、往   ③告诉   

19、、(2分)这时大火迫向宫殿店铺,国人簇拥着冯妇就奔向大火,冯妇被烧灼而死。(其中“迫”、“趋”、“灼”等字漏译、错译各扣0.5分)

20、(2分)因为冯妇不知道“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1分)

启示:办事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马虎从事,似是而非,必然闹出笑话,甚至酿成大祸。(1分)[以上问题用自己的话回答只要意思对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