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演习语文试题

2014-5-11 0:10:40下载本试卷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演习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

欢迎你参加考试!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你的最佳水平。答卷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有四大题,26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答卷共2页。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班级、学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不要遗漏。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青春,是张扬个性与积极向上的代名词,当我们走进缤纷灿烂、朝气(péng)   勃的青春花季,每个人都在(chōng)   憬自己美好的未来,每个人都在渴望为自己的青春喝彩。让青春的岁月多些自信,多些梦想;让青春的路上(piāo)   荡着欢笑,飞扬着幸福。青春的日子里,我们一同拼(bó)   一同进步。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3分)

人生,         ,散发着清香,盛开着艳丽;人生,         ,洋溢着淡香的气息,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得其真味;人生,        ,每个人都是主角,都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演绎着各自的精彩与辉煌……

   A.如一杯浓郁的茶     B.如一出精彩的戏剧     C.如一朵灿烂的花儿

3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 (李煜《相见欢》)

(2)长风破浪会有时,    ▲     。 (李白 《行路难》)

(3)《出师表》里陈述作者(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      。”

(4)诗人总是把自己真诚的愿望寄寓在诗词中,杜甫是“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之心溢与言表;苏轼是“但愿人长久,     ”,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良好愿望。

(5)登高,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能展示人的境界。请写出古人以写登高来表达志趣或情怀的相连的两句诗:     ▲          ▲     

4.改正下列病句。(2分)

(1)春天的西湖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改为:                 ▲                   

(2)团结合作是能否胜利完成任务的关键。

    改为:                 ▲                     

5.印度诗人    ▲    于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人。其主要诗集有     ▲        。(写出一部即可)(2分)

6.本学期,你的学校举办了一届文化艺术节,其中有许多活动和我们语文是息息相关的。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下面问题。(7分)

(1)本次文化艺术节的主题为“共建和谐家园”。下面句子表达了对“和谐”内涵的理解。请你仿照画线句子,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文意贯通,句式协调。(2分)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   

       ▲    ,这是艺术的和谐;      ▲        ,这是校园的和谐;家和事兴,政通人和,这是社会的和谐。

(2)在文化艺术节“网页制作”比赛中,正在创建“礼仪特色班级”的初二某班,想在班级网页上拟一条有文采的标语,倡导文明礼仪风尚。请你帮他们设计。(2分)

                ▲                        

(3) 在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开展了“谁是真英雄”的辩论赛,候选人物是诸葛亮和陈涉。甲方认为只有诸葛亮是真英雄,而乙方只选陈涉,丙方则认为他们都不是英雄。假如你是甲方、乙方、丙方中的任何一方,请谈谈你的选择理由。(3分)

我选择    方,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第7~ 16题。

(一)(18分)

木匠的儿子

马木匠的儿子怕血。这使他有办法催儿子弹钢琴了。那天,马木匠边磨刨刃边催儿子弹琴,连叫三声,儿子仍不动。小家伙正用铅笔往木板上画着什么。马木匠喊第四声时,他的拇指被锋利的刨刀碰出了血。马木匠用嘴去吮,两唇立刻染成红色。儿子放下手中的笔,愣愣地瞅,然后乖乖去弹钢琴去了。这下马木匠省了不少事,不然他有可能喊第五声第六声……最后把儿子揪到钢琴前,再替他打开琴盖,拿出应弹的谱子……总之要费好多事。马木匠发现自儿子学钢琴以来头一次这样自觉。他想,如果儿子见到血就去弹琴,那真是妙极了,要比打孩子的办法强得多。儿子挨打后自然会弹琴,但效果不佳,一边呜咽,一边按键,常把谱子搞错。马木匠决定用流血的办法督促儿子弹钢琴。

马木匠不想让儿子再干木匠了,尽管这门手艺已在他家传了四代。马木匠用全部积蓄给儿子买了一架钢琴。马木匠是在一位教授家做木凳时听说钢琴是贵族乐器的,他决定让儿子学钢琴。

马木匠慢慢拿出刨刃走到儿子身边。儿子正专心做一把木枪。他从儿子手中夺过木枪,将刨刃立在左臂上,说:“从现在起,让你弹琴,你就要认真去练。不然,这东西就要割爸爸的肉。”儿子不懂老子的话,只管去抢那木枪。马木匠见儿子仍不动地方,真的在刨刃上用了力,鲜红的血立刻涌出皮肤。开始儿子只是傻傻地看,接着杀猪般地叫着奔向钢琴。马木匠用湿毛巾擦去臂上的血,站在儿子身后欣赏儿子弹琴。琴键上两只小手不停地跑动,时而腾出一只手抹去面颊上的眼泪。马木匠拍拍儿子的肩,说:“以后让你弹,你马上就弹,不要……” 【A】儿子突然转过身,握着拳吼道:“不弹!不弹!永远不弹了!”

这是马木匠完全没有料到的事,愤怒的火焰直冲到马木匠的喉头。【B】他转身抄起一根桌腿粗的方木,狠狠朝钢琴砸去。儿子真正地吓傻了,蜷曲着身子躲在墙角发抖。马木匠没有打儿子,却连续向钢琴猛劈,直至孩子妈跑进来。钢琴表面木板均已零碎了,孩子妈心疼地坐地大哭。

钢琴不能再学下去了。马木匠承认自己做了一个钢琴梦。待冷静下来一算,3年来仅学费一项就花掉2000元人民币。

马木匠决定卖掉砸坏的钢琴,价格多少无妨,免得看见它生气。星期六晚上,马木匠就领来了买主,但给的价钱实在可怜,尽管马木匠连说,里面的机器没坏。买主却只给1000元,多一分不要。

第二天下班,马木匠连澡都没来得及洗便坐着买主开来的汽车回家拉琴了。老马推开家门,一个奇迹出现了:一架完好无损的钢琴立在那里。马木匠惊呆了,买琴人惊呆了。只有木匠妻在一边微微地笑。她告诉丈夫,钢琴是儿子修复的……马木匠弯下腰用那双粗糙的手仔细摸着钢琴,最后走到儿子身边,抱起他的头,猛烈地亲起来。买琴人在一边问:“他是你儿子?” 【C】马木匠大声地说:“是的,一个木匠的儿子,他只有10岁。”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                    

8.马木匠的儿子喜欢钢琴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分)

                   ▲                                                                   

                   ▲                      

9.文章描写生动传神。从文中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两处,简要分析这些描写的表达作用。(4分)

(   )处:               ▲                  

(   )处:               ▲                 

10.木匠的儿子修好了被砸坏的钢琴,这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你从前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两处伏笔。(4分)

                     ▲                   

                     ▲                  

11.“马木匠决定用流血的办法督促儿子弹钢琴 ”,透过这一情节,你觉得马木匠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学了本文后,请你就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向马木匠提一个建议。(4分)

                     ▲                   

                     ▲                  

(二)(16分)

迁 就 平 庸   

①迁就平庸,已经是我们多年来的美德了。

②一个演员的戏很蹩脚,我们会说“她很努力”;一个画家作品很拙劣,我们会说“他孜孜不倦”;一个诗人诗歌写得差,我们会说“他是个好人”;一个运动员比赛成绩很不象话,我们会说“他(他们)已经尽力了”。

③有一句很典型的流行语,叫做“这年头谁都不容易”。不错,是不容易,所以没有什么可埋怨的,更没有什么可批评的。

④但是世界并非平庸者的舞台。只有平庸者才体谅平庸者,在他们的彼此安慰和自我满足中,世界就离他远去了。在一个为平庸辩护的社会中,我们注定了看不到好电影,看不到好的画,读不到好的诗,当然,也不会有机会为竞技场上的胜利者欢呼。我们只是生活在“理解万岁”的自欺欺人的谎言里,甚至,连那些鼓吹“谁都不容易”的文章,居然也成了人人习惯吞咽的粗劣快餐。面对像粗劣得污染汉语写作的“新词”、“俚语”、“口头禅”,我们竟然麻木不仁,任凭它们在报章杂志中横冲直闯,践踏我们的思维,降低我们的文化口味和标准。一句话,因为迁就平庸,我们日益生活在一个低质量的文化环境之中。这就是迁就平庸的危害。

⑤世界的聚光灯总是打在优秀人物和胜利者的身上,只有平庸者才惺惺相惜,为自己的弱小寻找理由。平庸者当然有平庸的权利,但平庸者的声音不应该成为主流——演员、作家、画家、运动员,这平庸的大军,如今把我们包围了,他们永远是嘉宾、新闻焦点、被采访者、传播和制造故事的人,可是他们奉献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他们有什么成就受到我们的爱戴?如果他们没有好作品,如果他们只是失败,他们就不配被我们崇拜! 我们需要的是突破,是真正的天才加努力,是胜利,是对胜利的渴望!如果迁就平庸,这个世界就难有强者出现,弱者就会冒充强者,这是平庸的害处也是世界的悲哀。

⑥一种迁就平庸的文化是注定要走向衰落的,我们已经处在这种危险的处境里。一项竞技的失败,也许只是局部的失败,但是当类似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改变,始终不被尖锐地提出,始终得到保护,那么,这种失败就将是一连串的命运。

⑦我们不应该向劣质的事物和人物致敬,哪怕再“不容易”,我们也决不迁就。

12.第④段划波浪线句子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3分) 

                   ▲                             

13.作者写作思路清晰,请将下列思路图补充完整。(3分)

文本框: 得出结论文本框: 列举“迁就平庸”的各种表现。 

   →→

                       

14.联系上下文,谈谈对第④段划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3分)

                 ▲                         

15.作者在文中表明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不超过10个字)(3分)

                  ▲                         

16.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未来的弄潮儿,我们绝不能平平庸庸地过一生。结合本文内容,请写一段富有感染力的青春宣言。(字数不超过60字)(4分)

                   ▲                          

                   ▲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认真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7~25题。

(一)(4分)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①这首诗是孟郊46岁进士中第之后所写。②龌龊:这里指生活穷困窘迫。

      ③放荡:这里是自由自在,无所拘束的意思

17.诗的一、二两句运用了  ▲ 的手法,表现了登科前后生活的巨大变化。(1分)

18.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哪个字最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这种情感?(3分)

                    ▲                     

(二)(13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之者谁    ▲      (2 )醉翁之不在酒   ▲   

(3)杂然而前   ▲    (4) 游人而禽鸟乐也    ▲  
20.下面句中加点的“之”与“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无丝竹乱耳          B.予尝求古仁人          

C.其境过清,乃记而去      D.录逼,走送,不敢稍逾约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22.本文不仅是在记山记水,而且还融入作者许多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醉翁之意”在于什么 。(3分) 

                 ▲            

(三)(8分)

 季 札 挂 剑   《史记》

季札①之初使②,过③徐君。徐君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使国④,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⑤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⑥谁予乎?”季子曰:“不始吾心已许之,岂以君死倍⑦吾心哉?

【注释】①季札:春秋时吴国人,吴王诸樊之弟。②使:出使。③过:拜访。④使国:季札要出使的国家。⑤冢:墓地。⑥尚:还。⑦倍:违背,背叛。

2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3分)

(1)过徐君  ▲  (2)徐君季札剑  ▲  (3)不,始吾心已许之  ▲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君死倍吾心哉?

译文:               ▲                 

25.从文中看出,季札是个怎样的人?(2分)        ▲      

四、写作(60分)

26.根据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勇敢也美丽,

善良也美丽,坚强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

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当然也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

请以“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