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总分:______
温馨提示:
1、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你要在12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
2、请注意你的书写,望你能写一手漂亮的字。
3、希望你认真思考,沉着答卷,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 :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汉字,要求正确、工整。(2分)
kān察 jiǎo健 卷zhì浩繁 qiè而不舍
![]() | ![]() | ![]() | ![]() | ||||
![]() |
2.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每小题1分)
(1)“面朝黄土背朝天”说的是旧中国农民的耕作形象,在《观刈麦》一诗中就有意境相似的诗句:
, 。
(2)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写出了她在重阳佳节那份难寄的情思,其中和陶渊明相关的一句词是:
(3)《渔家傲 秋思》中那边塞风光让我们耳目一新,尤其是那一道长烟,在崇山峻岭之中更为壮美,请写出这个句子:
(4)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 , ”,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
(5).雨,这个美丽的精灵,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句当中。请你写出含有“雨”的两句连续的诗句: , 。
(6)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经纶满腹、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一直被人们视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其“ ”等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中的“ ”(绰号)吴用,梁山运机巧,水泊展谋略,识广才高,魅力四射……其实,他们的聪颖与智慧离不开丰富的阅历,更离不开广博的学识。
3、教师节,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1分)
答:
4、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雪》那恢弘的气势、壮美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气魄,在这首词中,他评价了我国历史上的五个人物,请你找出写他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分别指出这五个人的名字: 。(2分)
5、某中学对该校九年级的学生就“焦点访谈”和“幸运52”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2分)
焦点访谈 | 幸运52 | ||
喜欢 | 不太关注 | 喜欢 | 不太关注 |
29% | 71% | 80.5% | 19.5% |
①概括地说,统计表反映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什么问题?(1分)
6、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1分)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 。
7、桂花飘香,秋风送爽……在充满喜悦的初秋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1分)
8、学校的文化长廊里将设立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一句简练的话对他作介绍。(2分)
孔 子 艾青 李 白 李渔 曹雪芹 安徒生 高尔基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明自己愿意为国建功立业,保卫边疆的句子是: , , 。(1分)
10、、仿照例句,续写句子。(2分)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
;冬天的雪, ;
。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6分)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 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几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响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广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包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 本段写于勒,“我”,“父亲”和“母亲”,各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分)
①写于勒用__________描写手法。 2写“我”主要用__________描写手法。③写“父亲”用__________描写手法。④写“母亲”用__________描写手法。
2.“我”默念的三句话,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所要强调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一句属小说中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 )(1分)
A.渲染了一种悲哀。阴冷的气氛。B.衬托了“我们”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愉快。
C.衬托了菲利普全家沮丧的心情。D.衬托了菲利普夫妇沮丧、阴暗的心情。
4.“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章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本文的几个人物中谁是中心人物?(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0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①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②麻木面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③恣雎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故乡》是一篇 ,选自《 》,作者 ,原名 , 人。(2分)
2.这三段文字在内容上主要是写“我”离开故乡时的( )(1分)
A.所见所闻 B.心情感受 C.留恋之情 D.离愁别绪
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的词语(3分)
(1)辛苦展转:
(2)辛苦麻木:
(3)辛苦恣睢:
4.“我”希望“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5.文末又一次提到“眼前展开一片……金黄的圆月”,其作用是什么?(1分)
6、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对此,你有何看法?(2分)
答:
(三)(10分)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扶苏以数谏故 吴广以为然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辍耕之垄上
D、为天下唱 为坛而盟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三个舆论准备,请分别予以概括。(每项不超过4个字)(3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
⑸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有何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7分)
阅读下面的《学会拒绝》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溪流拒绝了湖泊的挽留,把活力送到了无边的大海;小草拒绝了绿荫的庇护,把坚强展现于烈日风霜;繁星拒绝了黑暗的诱惑,向大地撒下点点星辉……
②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是我们熟知的清高的典范。他于四十一岁时拒绝了官位俸禄,归隐田园。拒绝,让他得到了心灵最终的归宿。与之相仿的隐士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不问世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在宁静的生活中悠然自得,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绝唱。
④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希望之光的照耀,也会遇到藏在海底的暗礁。触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拒绝失望的心理。诗仙李白官场失意后并没有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调整情绪。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潇洒地让自己脱离了许多仕途失意者无法脱离的苦海。
⑤然而,世上许许多多诱惑人心的东西,都有着华丽的外衣,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了诱惑,坠入了深渊。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拒绝。
⑥清代大贪官和珅便是一例。和珅一生贪赃枉法,家中累积的财富不可胜数。正因为他对钱财来者不拒,换来了他人生的悲哀——嘉庆赐死,家产查抄。他一生费尽心机,换来的不过是一卷破席,更多的则是后世的唾弃。他不是愚昧之人,却做了让自己身败名裂的愚昧之事。在钱财的诱惑面前,他没有学会拒绝。
⑦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药。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
⑧学会拒绝吧!让我们给自己的航程点亮明灯,带上我们快乐的心情,还有明天的希望,顺利远航。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及所使用的论证方法。(2分)
答:
2.文章第⑥段引用和珅的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有何作用? (1分)
答:
3.“陶渊明拒绝了官位俸禄”、“林和靖拒绝了热闹”,请结合历史与现实,作出你的评价。(2分)
答: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觉得我们应该拒绝什么?请举一例,并说说理由。(2分)
答:
(五)(7分)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①。尝射于家圃②,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③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④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亦?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⑤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自矜(jīn):自夸。 ②圃(pǔ):园子。文中指场地。 ③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④颔(hàn)之:颔,原意是下巴,这里是动词,点头。 ⑤酌(zhuó):斟酒,这里指倒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尝射于家圃( ) ⑵久而不去 ( )⑶但微颔之 ( ) ⑷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⑴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译文:
⑵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译文:
3、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卖油翁对康肃公射技的态度??(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分)
4、从“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康肃公性格上的什么特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卖油翁演示倒油技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
水滴石穿是一种执着,愚公移山是一种执着。执着是锲而不舍的追寻,是百折不挠的探索;执着是热情的投入,是无私的付出。我们执着于自然探索,执着于友爱亲情,执着于兴趣爱好,执着于理想追求……人生因执着而精彩,世界因执着而绚丽。
请以“执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在你的长成过程中,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许多情感……会伴你一路同行,令你铭记,令你感怀,令你奋进。
请你以“ 伴我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选文题一,题目自拟。选文题二,须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观紫中学初中三年级第二次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一:1、勘 矫 帙 锲 2、(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略(6)、草船借箭 《水浒传》 智多星 3、略 4、略 5、(1)喜欢“幸运52”的学生远远多于关注“焦点访谈”的学生(大意对即可)。(2)对不同电视节目的关注反映了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或“多数学生不关注社会问题”或“青少年学生特别钟爱娱乐节目”之类意思也可)6、秋色人如画中游。7——9略 10、如: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二:阅读理解:
(一):、①外貌 ②心理 ③动作 ④语言、神态 2、反复 表现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和不满。 3、环境描写 D 4、是小说的结局,与开头形成对比,增强讽刺效果,突出主题。5、小说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
(二):1、小说、《故乡》、鲁迅、周树人、浙江绍兴人。2、(B)3、、奔波劳碌、辛勤劳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4.对现实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5.突出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6、 (言之有理,各抒己见)
(三)⑴C;⑵如今如果把我们的人假装自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人,向天下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⑶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⑷a、卜神问鬼b、丹书鱼腹。c、篝火狐鸣。(5)略
(四)1.学会拒绝,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生活更加美好。(回答“学会拒绝”或“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 或回答“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 可得分 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
2.内容上,从反面证明了不懂得拒绝不良诱惑的后果;运用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逻辑更严密,文章更具说服力。
3.他们生活在黑暗的封建时代,他们的拒绝表现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现了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这在当时是进步的,值得肯定的。在今天这种民主进步的社会里,如果一味拒绝,就会失去实现个人价值和对社会员献的机会。
4.示例:拒绝懒惰,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懒惰会虚度光阴,使人意志消沉,难成大器。”
(五)1、(1)曾经(2)离开(3)只是(4)放 2、略
3、睨之 但微颔之 4、骄横傲慢 狂妄自大 5、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