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中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4-5-11 0:10:40下载本试卷

初中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总分:______

温馨提示:

1、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你要在12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

2、请注意你的书写,望你能写一手漂亮的字。

3、希望你认真思考,沉着答卷,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一)  诗文默写(8分,以下6题,任选做4题,每题2分)

△   友情提示:以下默写内容,请你用正楷或规范的行楷填写,每句中若写一个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1、《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说》中表明“雨”的来意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月是我我国北方地区收割小麦的季节,这由不得使我们想起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诗句:           ,         

4、梅花是我们所歌颂的,著名诗人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中说,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诗句是:                          

5、郑愁予的《雨说》,让霏霏细雨飘入了我们的心田,请写出唐代诗人杜甫描写春雨的名句是                         

6、《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北国雪景,请同学们写出唐代著名诗人岑参描写雪的名句:                         

(二)  语言运用(12分)

1、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重蹈覆辙   心无旁鹜   言行相顾   舐犊情深

发奋忘食   怒不可遏   红妆素裹   断章取意

2、请仿造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赞美母亲的话。(2分)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义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响起,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母亲是                                  

3.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物品(粉笔或风筝),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2分)

①   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②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其乏味。

粉笔或风筝:                          

4、某班正在开展“身边细节看荣辱”的主题教育,他们首先围绕“让座”话题展开。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同学,请你参与以下活动。(6分,每小题2分)

调查话题:对乘公交车时如有年纪大、身体不好的老人,你每次会主动让座吗?

调查话题:对乘公交车时如有年纪大、身体不好的老人,你每次会主动让座吗?

参与调查人数:34920人

得出的结论如下表:

每次都让座

44%

大多数时让座

38%

有时候让座

13%

很少让座

3%

从来不让座

2%

(1)分析图表。从下面这份关于“让座”的调查统计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发表看法。调查中有人说:“你也花了钱,我也花了钱,凭什么我给你让座?”你觉得他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3)拟写标语。请你为公交公司拟写一条有关“让座”的宣传语。    

二、阅读与探究(4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1—5题(18分)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文中的“朱子”指的是谁?“主一无适便是敬”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2.“业”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该敬呢?(4分)

3.对于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怎么理解?(4分)

4.作为一名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敬业”?(3分)

5.在生活中,有些人看不起清洁工,认为他们的职业不好,社会地位低下。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二)阅读郭沫若《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完成文后6—9题(12分)

①那么,什么是年轻精神的品质呢?

②第一,是真理的追求着。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实,A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B如饥似渴地请人指教,他C肯向一切学习,以养成他的智慧。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一特征。

③第二,是(  )的实践者。他(  ),好打抱不平,绝不或很少为自己打算,实切实地有着(  ),不溺已溺的怀抱,而为他人服务。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二特征。

④第三,是勇敢的战士。他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他富于弹性,倒下去立刻跳起来,碰伤了,舐干血迹,若无其事,他以牺牲自我的意志彻底征服一切。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三特征。

⑤这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有的,假如他把这些特征保持着,并扩大着,那他便永远年轻,就是死了也年轻;假如他把这些特征失掉,比如年纪轻,便做狗腿子的事,那他不仅不年轻,而且老早是一个死鬼了。

6.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3分)

7.第②段中画线的语句有两个语句应对调位置,行文才连贯,请指出是哪两个语句。只填写字母即可:           (3分)

8.“①大公无私、②博爱、③人饥已饥”,是从原文中抽出的词语,请根据上下文判断,应分别填入第③段中哪一个括号内?请依次写出应填词语的序号:(3分)

                      

9.请仿照本文中“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实”的句式,再写出三个语句,只需在方框内填写有关词语,所填词语要和空格后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3分)

答:①他是( )( )( )( ),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②他是( )( )( )( ),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③他是( )( )( )( ),大公无私地播撒光明。

(三)  阅读《公输》语段,完成文后10—12题(10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0、解释加横线的词语。(4分)
(1)于齐(   )

(2)请之(   )

(3)吾从北方闻子梯(     )

(4)不可谓知类(      )

1 1、墨子“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体现了墨子的主张,其主张是什么?(3分)

1 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请简要回答。(3分)

三、作文(40分)

中学生在逐渐的长大,开始认识到自我,于是带着个性化的脸颊,呼唤独立精神和自由人格。然而面对缤纷眩目的世界,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又常常感到迷茫,迫切地需要有个引路人。正在成长中的你,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此也许有更深的体会和感受。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自叙经历、编故事、谈看法、谈体会等,题目自拟。

观紫中学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4.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5略.6.略

(二)1、骛 愤 装 义 2、略3、略4、略

二、阅读。

1.朱熹  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

2.一是指工作和事情,二是指读书学习。职业都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都是神圣的,所以是可敬的。

3.人生在世不能不劳而获,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4.言之成理即可。

5.这种说法不对,职业没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有益于社会就是高尚的事业。

6.对比论证(第⑤段将保持“这些特征”的人与失掉“这些特征”的人进行对比。)

7.AB对调(正常的逻辑顺序应是先“请人指教”,再“受人指教”。)

8.③①②(结合第②段内容,“是真理的追求者”,可推知第③段应是“是博爱的实践者”。根据下文“绝不或很少为自己打算”,可知第二个空应填“大公无私”。第三空“人饥己饥”。)

9.①一条河流 ②一只雄鹰 ③一轮明月

  10、(1)出发(动身) 解释   制造   明白事理

  11、阻止楚国攻打宋,(反对侵略战争和不义战争)

  12、不是,是墨子用激将法,诱使对方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然后指出对方行为与观点相违背,从而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力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