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中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4-5-11 0:10:40下载本试卷

初中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模 拟 试 卷

(命题人:湖北省汉川市教研室 熊圣平)

题号

总分

(一)

(二)

(三)

(一)

(二)

得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5)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1)高官厚(   )              (2)而不舍(   )

   (3)情度理(   )              (4)惨绝人(   )

2、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B、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

认真做过一件事。

   C、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固执

己见,求个解答。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

根深蒂固

3、将下面①—⑦句组成一段有内在联系的话,其正确顺序是    

      (2分)

①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带领人民胜利前进

③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

④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⑤总结八十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

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⑦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

4、品味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句中“悠然”一词写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2)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答:                           

                               

5、请从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文中列举有关描写洞庭湖胜景的名句(不少于2句,且不在同一篇中)。(4分)

   (1)                            

   (2)                             

二、阅读能力(45)

(一)(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B、

 

A、

 
        舜发畎亩之中                 人

        发声                         国

D、

 

C、

 
        傅说于版筑之间               行乱其所为

        头望明月                     入则无法家

7、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          ”,行为上要“          ”。(2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9、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3分)

                               

                               

(二)(17分)

心田上的百合花

                (台湾)林清玄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 a在野萃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0、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挺秀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中的       处。(2分)

11、根据本文前后照应关系,在第③段画横线处将句子补充完整。(2分)

                               

12、本文的线索是                 ,文章主要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2分)

13、结尾处加点的“全心全意”和“默默”两个词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4分)

(1)“全心全意”:                       

(2)“默默”:                         

14、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答:                             

                               

15、百合已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要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答:                             

                               

(三) (18分)

①在语文学习的诸多品质中,拥有阅读创新的品质无疑是令人艳羡的。可是问起如何创新,许多中学生便会一脸茫然。他们往往觉得,历代前贤像高山耸峙,须仰视才见。我们后生小子,难望其项背,阅读还能创新些什么呢?也就是说,在读书之前,先就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思想局限于前人思想的樊篱中了。

②其实,这种认识是幼稚的。不错,先哲们是树起了一座座思想的高峰,使我们的文化宝库森罗万象,但是要知道,即使这样,他们并没有穷尽真理,因为读书做学问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那年我乘着夜色登华山便想过,当年国民党军队在华山的覆灭,大概也多少与太相信“一条路”的成说有关,我们的战士之所以能“智取”华山、克敌制胜,其法宝就是另辟蹊径,毕竟“路是人走出来的”。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要敢于坚持契诃夫大狗叫是叫小狗叫也是叫的理论,不让自己的脑袋当前人“跑马场”,不囿于成见,就必能在前人杂沓纷乱的足迹外另闯出一条新路来。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对于鲁迅的研究,几十年来可说是学者如云,名家辈出,专著多多,特别是对鲁迅思想与主体精神的认识、把握、阐释,更是硕果累累,后学们如何进行创新呢?叶世祥用自己的《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注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因而对许多作品,如《孔乙己》、《药》、《祝福》、《伤逝》、《头发的故事》、《社戏》……都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独立解读,许多给人启示的新视角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鲁迅推开了另一扇窗户。

③电影导演冯小刚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谈到自己的导演之路时说,姜文、陈凯歌我认为都将有长长的影子留在影坛,我若照他们的路走,可能走很长的路,还在他们的影子里。我要努力在他们的影子之外,找到阳光照过来的隙缝。可能我的影子很短,但这毕竟是属于自己的。中学生朋友,你对阅读创新的门径明白些了吗?你是否也应该找一找那些“隙缝”,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阳光”呢?

16、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17、第②段中加点的“这种认识”指代的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可用省略号代替句中字词。2分)

18、如何理解第③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2分)

答: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②段所用的事实论据。(4分)

(1)                             

(2)                             

20、请你围绕本文所论述的话题,以不同形式为本文拟写至少2个文题。(每个文题不超过10个字,4分)

(1)□□□□□□□□□□

(2)□□□□□□□□□□

21、第②段中提到鲁迅的许多作品,请你从中选择你所熟悉的一篇,对作品(或作品中的人物)作富有创造性的“一句话评价”。(3分)

(1)作品(或人物):                       

(2)评价:                          

三、写作能力(6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22、23题。

①6月17日上午8时许,春光明媚,广州市番禺区湖南籍打工妹张某突然接到通知,叫她到公司门卫处领取“表弟”送来的物品。她从门卫手中接过物品一看,眼睛不禁愣住了。这正是几天前自己在公共汽车上盗走的手提袋,里面5000多元现金和厂证等物品又回来了。

②这5000多元钱是张某平时省吃俭用积赞下来,供农村家里弟妹读书用的。因为上高中的弟弟和上初中的妹妹马上要参加高考和中考了。为了激历弟妹们发奋学习,她饱含深情地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将钱和信一块放在手提袋中。当她乘车去邮局时,因联日加班太累的原故,竞在车上睡着了,等车到站别人叫醒她后,才发现自己的手提袋早已无影无宗。

③张某在送回的手提袋里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让我也叫你一声好姐姐!

④据工友的分析,可能是张某的那封信使那个小偷良心发现,便自称是她表弟将钱送了回来。感人家书也感动了窃贼,打工妹5000元失而复得。

22、按要求修改上面这则材料。(10分)

(1)第②段中有几个错别字,请找出其中的四个并加以改正。(4分)

   答:A、应将   改为       B、应将   改为   

C、应将   改为       D、应将   改为   

(2)第①段中有几处语病,请找出其中的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

答:A、应将“         ”处           

B、应将“         ”处           

(3)请为这则材料(消息)拟一个标题。(2分)

                               

23、根据上面这则材料,从下面自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50分)

(1)用书信体,以打工妹张某的身份,写出这份感人的家书。

(2)发挥联想和想象,编述张某丢失钱包而又复得的故事。

(3)以这则材料的内容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初中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1)lù    (2)qiè   (3)kuí  (4)huán (每个0.5分,计2分) 

2、C (3分)         

3、⑤⑦③②④①⑥ (2分)

4、(1)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2)不好。因为“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每小题2分,共4分)

5、(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可不限于此,每句2分,计4分)      

6、B (3分)

7、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每空1分,计2分)

8、这样之后才知道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精神萎靡而死亡。(2分,意符即可)

9、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  (3分,言之成理即可)     

10、C (2分)

11、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由结尾一句来推断并补写,不求文字统一,意符即可。2分)

12、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   象征(或: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     (每空1分,计2分)

13、(1)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2)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不求文字统一,意符即可。每小题2分,计4分)

14、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符即可,3分)

15、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等意思即可;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每小题2分,计4分)

16、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错误认识,有针对性,易引起读者注意。(不求文字统一,意符即可。3分)    

17、“他们往往觉得……还能创新些什么呢?(2分)

18、要扣住“敢于创新”作答。(2分)

19、(1)我军另辟蹊径,智取华山,克敌制胜;(2)叶世祥注重自我的阅读感受,有创造性地进行鲁迅研究。(找准事例,概括准确即可,但概括时不可缺少“另辟蹊径”、“创造性”等词语。每小题2分,计4分)。

20、(1)华山并非一条路    (2)提倡阅读创新(可不限于此,再如:“寻找属于自己的阳光”、“寻找照过来的‘隙缝’”等,不论是直接拟题,还是比喻拟题,只要扣住“阅读创新”这一话题即可。每拟一题2分,计4分)。

21、(答案为开放性。学生无论选择哪一篇作品,只要评价有创意即可。3分)

22、赞—攒    历—励     联—连     原—缘     竞—竟     宗—踪(只选其四即可,每对一组给1分,计4分)       (2)将“春风明媚”删去 将 “眼睛”删去 将“盗走”前加上“被”。(只选其二即可,每对一处给2分,计4分)   (3)打工妹车上遭窃,贼“表弟” 送物上门(或:“感人家书感窃贼,打工妹失钱又复得”(只要能概括材料主要内容,有新意即可。2分)

23、(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