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模拟试卷

2014-5-11 0:10:40下载本试卷

文本框: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装………………订………………线……………………………………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模拟试卷

温馨提示:

1、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初中三年,想必你已学有所成,相信你一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鉴赏 无与纶比 获益匪浅    B、戳穿 改斜归正 墨守成规

C、肆虐 莫明其妙 坦荡如砥    D、忌讳 不屑置辩 蔚然成风

2、请找出并改正下列句中的语病。(4分)

①能否写好作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阅读面的广博,视野的开阔。

②读了这些真实感人的心理材料,使我的内心百感丛生,无法平静。

3、填在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画自古便有一条“计白当黑”的准则,        ,显示的是一种静默的力量,一种空白的丰满。尤其是在水墨画中,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胸襟人品。

①表示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

②就像音乐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③“计白当黑”被运用得出神入化;

④作者运用“计白当黑”出神入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改写三行诗,使其结构相同,句尾押韵。(3分)

风把蜡吹灭了;

井底的蛙僵了;

倒了菩萨,泥塑的;

改:                              

5、名篇佳句的积累(12分)

①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许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浪潮中,老一辈的建设者们无不欣慰地说:        (用赵翼《论诗》中相关的诗句回答)。

②乐观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你“山穷水复疑无路”时,你完全可以依靠这笔财富走出困境,到达“               ”的新境界。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⑤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⑥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

⑦李白的诗以夸张、奇特的想象见长,请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来。

⑧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区夫有责”,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进行默写。

陈 胜:

范仲淹:

6、阅读材料,指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士。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南京,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7、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写出符合题意要求的话。(3分)

毕业前夕,父母对你百般呵护,作为家里的一员,你很想替他们分担些家务,却常常被拒绝,你十分苦恼。你既不想让父母伤心,又想让他们明白你的想法,这时,你应该怎样对他们说?

                                 

8、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课外也读了不少好书,也一定获得了一些心得与体验,请你结合所给语境和结构特点在横线上写上自己读书后的感受。(4分)

读尤今的书,总被她走遍天下的豪情所折服;看琼瑶的小说,总被她小女人的情怀所打动;读三毛的作品,总被她浪漫多姿的笔调所融代;           。我曾为宝黛的爱情所流泪,曾为闰土的麻木而痛心疾首,曾为骆驼祥子的不幸而悲伤,           。我感到了李白“举杯邀明月”的盛情,听到了张继“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唱叹,理解了苏轼“高处不胜寒”的心理,          。心仪“芳草美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神往“天似穹庐,笼盖田野”的大西北草原,迷恋“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江南水乡,         。感谢书把我带入了一个个美好的神奇的世界,让我留连忘返。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2分)

①众所周知,梅兰芳是京剧四大名旦之冠,他塑造了诸如天仙美女、贵妃宫姬、名门闺秀、巾帼英雄等许多艺术形象,无不形神兼备,堪称大师。在纪念梅大师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捧读《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方知梅兰芳大师抗战时期蓄须时志(蓄留胡须,不再演戏,表时志向)的爱国行动,是从古代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头的故事中受到启迪的。梅大师保持中华儿女崇高气节的壮举,可谓功夫在戏外。

②旧社会一个唱戏的,在“状元宰相”眼中,无非是供人取乐的“下九流”,然而在某些“大人”或卖国求荣,或坐山观虎斗的民族危险之秋,梅兰芳横眉冷对强权,堂堂正正立身做人,这种威武不屈的硬骨头精神实在难能可贵。而具有这种硬骨头精神的又何止梅兰芳。与梅兰芳齐名的程砚秋,在强敌压境之际,隐居京郊荷锄务农;在群魔乱舞的旧上海,袁雪芬拒不为国民党头面人物唱堂会,而敢冒风险编演根据鲁迅名著改编的新越剧《祥林嫂》。没有戏外过硬功,怎能在人生舞台上演出如此泣鬼神、惊天地的好戏?

③在黑暗的旧世道,梅兰芳等敢于同张牙舞爪的敌人斗争,固然需要戏外过硬功,而在走向现代化的新时代,不为“孔方兄”所迷惑,不被“赵公元帅”左右,更需要过硬的功夫。粤剧名伶红线女50年代舍弃香港的豪华生活,毅然回归祖国;豫剧名旦常香玉解放初以义演《花木兰》为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号”战斗机;越剧改革家袁雪芬、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在70年代末毅然把补发的工资1万元,双双作为党费上交,这不也是功夫在戏外吗?

④一个演员能在舞台上“认认真真唱戏”诚然可贵,但更可贵的是在舞台外“清清白白做人”。袁雪芬说得好:“做一个人,应该是正楷写的,不要像草字一样潦潦草草,歪歪扭扭。”倘若艺术家都把握住戏外功,何愁戏曲不兴旺?倘若各行各业的人培养行外硬功夫,何愁事业不兴旺?倘若公仆们都具有场外真功夫,又何愁党风不正民风不淳呢?问题是近年来某些部门的戏外功、行外功、场外功太不足了,以致歪风倒成了小气候。面对如此现实,难道我们不该向梅兰芳学点真功夫吗?

⑤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既然当年梅大师从师伍子胥蓄须明志过“昭关”,那么在这改革开放之年,我们也应效法梅大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争当中华“脊梁”,支撑民族大厦屹立于世!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张垣)

9、第①段中加点的“功夫”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1分)

第③段中加点的“左右”一词的意思是            (1分)

10、第③段的中心意思是                  (2分)

11、第④段中“做一个人,应该是正楷写的,不要像草字一样潦潦草草,歪歪扭扭”,其深层含义是                   (3分)

12、为什么说“倘若公仆们都具有场外真功夫,又何愁党风不正民风不淳呢?”谈谈你的认识。(3分)

                                

                               

13、作全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蓄须明志”的启迪       B、功夫在戏外

C、从伍子胥过昭关说起      D、改革需要“功夫”

(二)父亲的那座山(14分)

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pín jí)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幽幽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

读山,便是读父亲。

小时候我最爱做的梦是关于山的梦。父亲说,我咿呀学语的时候便悄悄溜出父亲的臂弯,磕磕绊绊地(pán shān)在大山的小路上,可是从来没有走出父亲的那双眼睛。当我玩累了,父亲就大步走过来,双手抱起我,亲昵地吻我,用硬硬的胡子扎我,痒煞人。这时,我就会温顺的偎依在父亲的怀里撒娇:“爸爸,那是什么?”“是山。”“山那边是什么?”“是天空。”“天空下面是什么?”“又是山。”“大吗?”“大哩。”……我用两只手卷起来,捂住嘴学父亲粗犷雄浑的声音向大山说:“大——哩——”

读山,便是读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呆板而平淡,是很苦的。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血球走向田野,走出一幅希望的风景;每天黄昏,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银白的湾钩犁铧走向村庄。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

读山,便是读父亲。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童年在父亲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我长大了,要到山外面去,因为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更丰富的世界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送我启程那天,父亲紧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去吧,我等着你干大事业……”走过一道道山梁,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当我转身向父亲道别时,我望见父亲高大的身躯铸成一座山的雕塑,那慈爱的目光变成父亲给我的永久的期待。

读山,便是读父亲。

山的希望是容易满足的,父亲的希望也是容易满足的。那年冬天,父亲送衣服来,他瑟瑟地站在每块砖头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省重点中学的校园门口,我对着我的那些浑身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老师和同学们理直气壮地宣布:这是我的父亲。父亲回去后便心满意足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在昏黄的灯光下,折射出他的大半辈子艰辛,大半辈子或忧或喜,或悲或乐,或甜或苦的记忆,大半辈子山里人的幸福……

读山,便是读父亲。

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是山给我风骨支起一个生命,是山给我灵性造就一种性格。读山,便是读山的目光,山的气质,山的情怀,山的希冀。

啊!读山,便是读父亲。

1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pín jí             pán shān            

15、为什么说“读山,便是读父亲”?(3分)

                                

                                

16、试说明文中加点的词“瑟瑟”的表达效果。(4分)

                                 

                                

17、“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其中“美好的心灵”指的是什么?(2分)

                               

                               

18、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父亲的性格。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感动?请略加说明。(3分)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一)与朱元思书(14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找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3分)

                             

2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一百里           ②猛浪若

③互相轩邈           ④在犹昏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2、划横线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10分)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之曰:“与若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蓣,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①狙:猴子。   ②蓣:橡实。

23、解释带点的词。(4分)

①损:            ②匮:

③逛:            ④皆:

2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

①损家口,充狙之欲(          )

②将限食(              )

25、用一个成语给本文加一个标题。(2分)

                               

26、这则寓言给人们怎样的启示?(2分)

                                 

四、作文(60分)

初中三年,同学们在每个单元中都积极参与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一系的实践,让大家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得到了很多收获,领略到了语文的魅力。请以“实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抒发自己的感受。

要求:①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