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4-5-11 0:10:40下载本试卷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题号

卷面分

(1-4)

(5-10)

(23)

附加题

得分

(11-16)

(17-22)

得分

说明: 1.全卷共八页, 满分为120分(含卷面分4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卷设有附加题, 共10分, 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整合(12分)

1.下列字词的读音或解释都无误的一项是( D )。(2分)

A.襁褓(qiǎnɡbǎo指婴儿)    B.妖娆(yāoyáo娇艳美好)

C.留滞(留下来不走)       D.忍冬(能够忍受冬寒之意)

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错别字应改为:  薄  。(2分)

A.三顾茅庐   B.感激涕零  C.妄自菲簿   D.断章取义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请在病句上修改。(2分)

A. 有专家指出, 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B. 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 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行安全路, 做文明人。

C.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 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对这件事, 他前后的态度完全截然不同。

4.班上准备开展题为” 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 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6分)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虚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    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2分)

人物姓名:    )        作品名称:   (略)     

(2)    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

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4分)

        )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5.默写古诗文。(10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1分)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1分)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4分)

(4)《出师表》中表达诸葛亮与先帝共同创业、患难与共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分)

(5)把刘方平的《月夜》默写完整。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2分)

6.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D )(2分)

A.   得鱼腹中 / 乃丹帛曰  

B.   陈胜、吴广皆当行 /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C.   卒万人 / 扶苏以谏故

D.   大易小,甚善 / 今吾十倍之地易安陵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至10 题。(1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故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发闾左戍渔阳  : 强迫  

 (2) 扶苏以数故    :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2)    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王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9.用原文回答问题。(2分)

陈胜、吴广号召徒众的有利条件是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陈胜、吴广采用了哪些威众措施?(2分)

答: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6题。

(一)(14分)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

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看红装素裹,        还看今朝。

分外妖娆。       

1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 上阕: 描绘北国壮丽的雪景。    下阕:评价古代帝王。        

 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赞颂当代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意对即可)

12.这首词的过渡句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分)

13.用横线在原文中划出表现作者丰富想象力的句子。(2分)

1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答:比喻、拟人、对偶。

15.作者用词十分精练形象且富有表现力,试举例说明。(2分)

答:“顿”写出了黄河冰冻之速,北国风光之奇异。“舞”与“驰”赋予山、原野以动态,使高山大川灵动起来。(答其一,意对即可)

1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的“风流人物”指什么人?能举出两个例子吗?(2分)

答: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举例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2题。

(二)(18分)

绿 的 歌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

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颜色。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见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

在惆怅迷惘之中,我凝视着这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的下一代。

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绿”是象征着: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

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

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都具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时代。

我愿以这支“绿之歌”献给生活在青年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们!

17.从表现手法看, 本文运用的是象征写法。(1分)

18. “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句中的“那时”指“我的童年”时代。与“大半”相照应的一个词是很少。(2分)

19.文中的“临去秋波”比喻什么?用这一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即将凋零的红叶。喜爱而又惋惜。

20.文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引自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下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1分)

21.文中划线句子中的“惆怅迷惘”是针对什么景象来说的? “ ‘向前看’的思路”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分)

答:①“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的景象。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的下一代。③承上启下。

22.文章的题目是《绿的歌》,作者却先写大海的湛蓝,城市的杂色,枫林的红色,是否离题?为什么?(4分)

答:不离题。这是为了突出后面的绿色所作的铺垫。

四、作文(50分)

23.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1)       的烦恼      (2)我懂得了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附加题(10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

  曹娥东之齐,匮(缺少)粮,过雍门,鬻歌(卖唱)假食(糊口)。既去而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客店),逆旅人辱之。曹娥因曼声(拉长声音)哀哭,一里老幼悲愁, 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

  一 里 老 幼 喜 跃 而 舞 / 弗 能 自 禁 / 忘 向 之 悲 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B )(2分)

  A.曹娥东齐     辍耕垄上

  B.左右其人弗去   咨臣当世之事

  C.既而余音绕梁   则有国怀乡、忧谗畏讥

 D.三日不      群响毕

(3)写出本段文字中包含的成语。(2分)

答: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品诗写诗。(4分)

品读下面诗歌,以雨为题材,写一首小诗,写写你心目中的雨。

雨                     雨

     雷抒雁

五月的雨滴,                 (略)

像熟透了的葡萄,

一颗、一颗

落进大地的怀里!

这是酿造的季节呵!

到处是蜜的气息,

到处是酒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