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卷(PE.7)
Hi,同学,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你可一定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祝你成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语音写汉字(4分)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yán 斗艳,令人目不xiá接,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 ——《我爱你,春天》(节选)
姹( )紫嫣红 争yán( ) 斗艳 目不xiá( )接 采撷( )
2.下列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等“洋节”津津乐道,对中国传统节日则是数典忘祖。
B.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终于尘埃落定,民主党以排山倒海之势将参众两院收入囊中。
C.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发展高科技,就必须先培养大量的高科技人才。
D.作为演员,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与观众的情感融会贯通。
3.下列各句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十六大的党代表说:“扶贫期间,农民向我们吐露了心声,他们的话对我们很有感触。”
B.为了防止消费者不再上当受骗,消协开展“揭谎月”活动,通过媒体揭露广告“陷阱”。
C.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近日在好莱坞举行,《指环王3:王者归来》获得多项大奖,创下了新的纪录。
D.在2007年乐季,罗兰德·盖伊带领维也纳歌剧院完成几十年来的转变,成了大型歌剧的演出基地。
4.名句默写。(8分)
(1)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
(2)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4)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作的卢飞快, ;
(6) ,便引诗情到碧霄;
(7)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将全部免收学杂费。看到这则消息,你一定很高兴,请你用一句古诗文,把自己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中“柳”有时用来代表春景,有时又用寄托离情,请写出带有“柳”字的一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近名著。(4分)
(1)①《三国演义》中运用火攻的战役很多,“赤壁之战”火攻的主要对象是( )
A.船 B.森林 C.粮食 D.山谷
②“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直接指挥这场战役的主帅是( )(1分)
A.孙权 B.周瑜 C.刘备 D.诸葛亮
(2)不动笔墨不读书,简短的书评魅力四射,令人拍案叫绝。如,“一本从八岁读到八十岁的书”——《唐诗三百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或“历史的长城”——《史记》;“人生智谋的宝贵形象”或“三国刀光剑影,百年虎斗龙争”——《三国演义》;“字字是泪,句句是谜”或“大厦将倾的挽歌”或“一把辛酸泪,可懂‘假语称’”——《红楼梦》;“先民的歌唱”——《诗经》。请你仿照以上的书评方法,为《西游记》或《水浒传》写一句书评,不超15个字。(2分)
①《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去年(06年)上半年,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价飞涨,
原因何在呢?右图是新华社针对此现象发的一幅图片,
你能通过这幅图片读懂房价飞涨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实践。(8分)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1)~(3)题。
近日,的哥李祥开车到家后,关琐车门时发现后排座位上有一个黑色公文包,打开一看,里面有6沓百元钞票,计5.8万元。但他并没有起贪心,而是费尽周折终于寻找到失主将钱归还,当失主拿出1万元表示感谢时,李祥婉言谢绝了。
(《盐城晚报》2007年3月12日)
(1)假如失主前来认领,你认为哪些内容是失主必须回答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主王先生事后想送给李祥一面锦旗,以表谢意,请你为王先生的锦旗上拟一副合适的对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迹报道后,有两位与李祥非常熟悉的朋友谈论道:
甲:祥哥咋的了,雷锋也不能这么学啊?至少那1万块酬金该拿吧!再说了,买车不还欠着贷款吗?
乙:话也不能这么说,要是拿了那1万块钱,就不是咱祥哥了。
甲:怎么,一没偷,二没抢,这钱(1万元)为什么不能拿?祥哥可是付出劳动的。
乙:祥哥图的可不是钱,大家的表扬不就是最好的回报吗?
甲:那有啥用?……
说出两人谈论的焦点是什么?假如你就是李祥,听了这些后会怎么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部分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5分)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8.(1)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 (1分)
欣赏的理由: (2分)
(2)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2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 ②非:动词,认为......非,即非难,埋怨。 ③非:不对,错误。
9.为下列语句划分节奏(用“/”划出必不可少的两处,不要加标点)(2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0.下列“以”字与“乐以天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策之不以其道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则被进一步升华为______。(4分)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据传,茶的发现约始于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农时代。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最早祖先们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约在3000多年前,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
人类在原始社会对植物的长期食用中发现茶树叶具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就把它熬煮成茶水作为饮料。长期以来,茶只是用来治病,大约到西周初期,茶叶才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后来茶又成为祭品,最终从煮水清饮改进到泡饮。
商周时期茶叶首次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茶”。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唐以前,茶有“荼”、“贾”等名,自《茶经》问世以后,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到了汉代,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提到“武阳买荼”,说明当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
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已成为待客、宴会、祭礼的饮料。南齐武帝临终遗诏说:“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从此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全国。有关茶的诗歌众多,据统计,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等100多人写了400多篇涉及茶事的诗歌,唐代还首次出现描绘饮茶场面的绘画。
在宋代,茶成为普及的饮料,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制茶的技术达了到精巧奢华的地步,如龙凤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就非常复杂。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茶之口莫贵于龙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到了1391年,明太祖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意思是向皇宫进贡只要芽叶型的蒸青散茶。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更是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茶的加工炒制方法和品饮都有了创新。现在茶叶加工工艺、茶类形成以及品饮方法是明代奠定的。
13.分别写出茶在各个时期的用途。(8分)
(1)原始社会:_____ _____ (2)西周初期:__________(3)汉代:保健
(4)魏晋南北朝:__________ (5)唐宋以来:________
14.文中多处引用文献资料,请就引用“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这一句的作用做一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茶”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已有漫长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请你为本文拟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标题(不要超过10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推断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祖先最早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
B.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就因为他最先为茶正名,即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C.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画士的创作涉及茶事,为唐代文学、艺术提供了新的创作素材。
D.明代是中国茶发展的特殊阶段,茶叶的加工工艺和茶类形成有极大创新,品饮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四)阅读《草木有本心》,回答问题。(18分)
草木有本心 (潘向黎)
读唐诗,读到这一句:“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很喜欢。清气四溢,而且话说得很彻底。你以为你欣赏我我便应该高兴,你以为把我折下来插进一个官窑瓶里就是抬举我了吗?我有我自己的本心,用不着别人的肯定,哪怕是品德眼光都还不错的人。
突然想:世上什么东西最惨?是次品。
我怎么会从这一句唐诗想到次品的呢?不知道,反正我就是想到次品了。
说次品是婉转的说法,其实就是废品。废品与无用之物是不同的概念,无用之物就是无用,没有什么过错,也许是人们没有想出它的用处,也许是它并不想为人所用,就装出一副全不起眼的样子,总之,无用不是褒义,也并不是贬义。但是废品就不一样了,它已经被按照某种希望、某种模式改造、加工(扭曲或者提炼),已经弄得面目全非了,却没有达到被改造的彼岸,没有达到改造者所希望的那种被用的要求,因此被扔在一边,不再被“用”。
我看不起废品,觉得它可悲。
而无用之物有趣啊,它自然———春来草自青,它放任———纷纷开且落。保留了许多可能却引而不发,终于任其凋零如陨叶落花,以一无所有保全了天然。
说到草木,竹子是草木里很有风致的一种。有一次在成都望江楼,生平第一次看见了那么多品种的竹子,它们的风姿和名字让我惊叹不已。许多园林里,一个角落,漏花窗前,寥寥几竿,便带了瑟瑟风声,含了潇潇雨意,有了无限想象的水墨空间。
竹子是最中国化的草木,也很有用。古代时用来做简,用来刻字,一烤会出汗的,所以史书又叫汗青。可以建竹楼,可以扎筏,还可以制家具,桌椅屏风还有床。
想想许多熟悉的带“竹字头”的汉字:竿,竽,篱,笼,筐,筛,筷,签,箭,篓,箩,篮……都在告诉我们竹子的用处。
雅一点的则是笠和笔,文人出门和在家随时相伴的。
还有簟,就是竹席,觉得它风雅是因为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即使已经从竹子沦落为席子,依然有资格与荷花一样充当节令的使者。
最风雅的自然是箫,笛,还有笙,就是中国人梦想的“夜夜笙歌”的笙啊。
人喜欢这些竹制的器物,是从人的立场出发的,若是从竹子的立场出发,被人如此看重是荣宠还是不幸则很难说。
要被砍下来,接受简选,然后或劈或凿,又削又磨,甚至千揉百烤,真是苦心志,伤筋骨,可伤可叹。何况还有那些被砍了下来,又因为形状不合要求,或者后来爆裂,或者凿错削坏了……弃而不用的,何等可悲!一旦次了,便什么都做不成了。它永远不能回到山间坡上,做回自由自在沐雨栉风的竹子,而且连露水都不来打湿它,它连哭泣都不能够了。它不再是竹子,而且什么都不是。它既不是竹,也不是竹制品,它没有姓氏,只有一个统称叫做“次品”。
这时它和废铜烂铁等同起来。在废品堆前,我总是同情地想:废钢一定后悔,觉得不如不被选去炼,就做一块倔强的生铁,甚至就做一块丑丑的矿石。为什么一定要成为钢铁?冒着成为废钢的危险。
人总是这样,看到矿石就想到要炼钢铁,看到竹子就想到要做成什么,而且天真地相信,经历的所有折腾劳苦都必然会有报偿,要奋斗就要牺牲,而牺牲了就会成功,至少有意义。似乎没有人肯正视一个真相,或者说因为对成功不可抑制的欲望而假装忽略了它:成功都是用牺牲换来的,而牺牲不一定与成功有联系。许多奋斗和代价根本不会换来成功。
何况世界上有没有绝对的成功?现在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按照大多数人的标准衡量的,而按照他人的意志塑造自己,一出发就是错误的。
一违本性就是错了,再努力就是错上加错,再不走运成为次品,那真是万劫不复。但是一竿竹子要有用,一块矿石要变成钢铁,就是要冒这样的风险的。一个人要成功,是不是也一样?
所以我是这样喜欢这句诗: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
不论是次品还是成品,都不是它的本心。它的本心是做一竿没人理会的竹子,钻出土,解开带绒毛的笋衣,拔节,抽枝,在风里婆娑,在雨中瑟瑟,如果没有葬身熊猫之腹,那等待着它最后结局的是开花,死去……远离欣赏和利用,也远离扭曲的企图,这样自然就避免了厄运。
无用的竹子应该是快乐的。
作为竹子,没有比这更好的命运了。不想有用,就不被扭曲,更永远避免了沦为次品的悲惨。
在无用中保全了自己,这样就不用为了实现一种可能而舍弃生命内在的九百九十九种可能。不是不能,是不忍,不愿,不甘。
生命是一朵千瓣莲花,我的“本心”拒绝盛放,也就拒绝了枯萎和零落。
17.文中“废品”和“无用之物”各有怎样的特点?
答:废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无用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本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概括出作者喜欢“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句话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何理解文中的“成功都是用牺牲换来的,而牺牲不一定与成功有联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生命是一朵千瓣莲花,如果我的‘本心’拒绝盛放,那么也就拒绝了枯萎和零落”的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作文
2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含书写分5分)
人生是条航船,
让风留给帆,
方向留给舵,
船长站的位置,
留给我。
在生活的海洋上,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引领自己的人生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你准备好了吗?请围绕“做自己的船长”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除诗歌)。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600字。
初三语文答题纸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4分)姹( )紫嫣红 争yán( )斗艳 目不xiá( )接 采撷( )
2.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2分)
4.名句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①__________ (1分) ②__________ (1分)
(2)(2分,二选一)
①《西游记》:
②《水浒传》: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李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①最欣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我”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 或 异 二 者 之 为 何 哉?(2分)
10.__________(2分)
1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3.(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 (8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3分)
16.__________(2分)
17.废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无用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