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2014-5-11 0:10:41下载本试卷

初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古诗文积累。(6分)(错漏字不给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作者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                    ”。

(3)读下面的句子,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

                                     

②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

                                    

(4)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一句:

  ①                                     

  ②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不要    地作结论。

  ②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单精辟的定型词语,使用时不能随意    。

③报纸也不过偶尔看看,好比看古代或是异国的故事,对这件事他     

A.轻率  篡改  漫不经心    B. 草率  窜改  漫不经心

C. 轻率  窜改  漠不关心    D. 草率  篡改  漠不关心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机会是最公正的,它永远不会光顾那些生活中的看客。

  B.练武术跟练舞蹈,完全是截然不同。

  C.现代社会交通发达,万里之外可以朝发夕至。

  D.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4.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下列横线处(   )

    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才能     ,从而才能      ,最后      。

  A.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锤炼自己,彰显自己  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B.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彰显自己,锤炼自己  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C.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锤炼自己,彰显自己  升华自己,完成自己

  D.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彰显自己,锤炼自己  升华自己,完成自己

5. 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3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  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 下面是某校九年级(二)班班长杨林主持家长会时讲的一段话:

家长同志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会议。下面,由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向大家汇报班级工作,敬请诸位不吝赐教!

这段话有两处表达欠妥当,请指出来并改正。(2分)

                                   

                                    

7. 在“保护野生动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我们地区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较严重。请以“保护动物”为内容拟一条公益广告词(构思新颖,语言生动,20字以内)。(3分)

二. 阅读(50分)

(一) (18分)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8.“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9.十年中,“我”的父亲那“与日俱增”的“希望”是什么?照你看,在对待于勒的基本态度上,父亲与母亲有无不同?(4分)

                                        

10.“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用选文中的话作答)(2分)

                                        

11.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12.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3分)

                                         

13.对“我”心里默念的话,如何理解?(3分)

                                        

(二)为自己祝福(15分)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那年,女孩刚上大学,她住在有六个人的宿舍。另外五个女孩家里的条件都非常好,而女孩家里很穷。她的穿着非常朴素,人长得瘦小而且有点儿黑,除了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女孩跟打扮漂亮的舍友比起来,就像是天鹅群里的丑小鸭。

  ③正因为这样,女孩很自卑,脸上总是挂着忧郁的神情。她尽管努力,但成绩平平。

  ④女孩的舍友陆续地过生日,她们在高档的卡拉OK厅或充满浪漫情调的酒吧开生日Party。女孩参加Party的时候,总是坐在角落,默默地看着鲜花、礼物和祝福一齐拥向幸福的寿星。

  ⑤而女孩的生日总是被人忘记,因为她自己也常常遗忘了它。女孩偶尔也会有想起的时候,她不奢望开一个生日Party,但她希望有一天,有一个人忽然记起了她的生日,送给她一张贺卡,对她说“生日快乐”,女孩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从没有一个人为她这样做。有一次,她的生日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她的舍友忽然想起,问她:“你的生日是不是已经过了?”女孩愣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的生日的确早已过了。于是大家淡淡地笑笑,不了了之。

  ⑥在大三上学期的一天,女孩坐在图书馆一个靠窗的位置,认真地看书。那天,外面的阳光灿烂而明媚,透过玻璃照在了她的身上。女孩因这阳光而心情明朗起来,她转头望着窗外,只见阴密的小树林,有叶子飘飘柔柔地落下,铺满了草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碎成点点金斑,随秋风起舞。南国的晚秋总是这样的华丽而富有生气。女孩突然想起,今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二十年前的今天,有一个小生命哭泣着降临,而二十年的生命历程,更是一首美好的乐章。可是自己却从来没有发觉这种美丽。女孩刹那间醒悟,当自己一个人跋涉时,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生命的旅途常常会有挫折,会有苦难,这时候需要一种勇气,一种鼓励。  

  ⑦女孩到蛋糕店,为自己订了一个蛋糕。剩下来的时间里,她到地摊上,买了一套衣服,很便宜,但她穿上它后,整个人焕然一新。然后她开始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那一天,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⑧晚上,女孩提着蛋糕和一袋零食回到宿舍。当她把蛋糕摆在桌上时,舍友惊呼:“今天是你的生日?”女孩微笑着点点头,于是大家都围拢过来,祝福她生日快乐。因为没有一个人记起她的生日,因此没有一个人准备礼物,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女孩在摇曳的烛光中许愿,祝福自己勇敢、快乐并坚韧不拔。

  ⑨从那以后,大家发现女孩似乎变了一个人,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人也变得越来越美丽。女孩开始参加学校的各种大赛,获得了许多的奖项,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后来,爱好文学的她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再后来,女孩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梦想慢慢实现,即将踏上人生的另一个旅途时,女孩终于牢记二十岁生日那天对自己说的话: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

⑩而这个女孩就是我,如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写下这段文字,感谢生活,更感谢自己,因为自己给了自己勇气和希望

14、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道题。(6分)

①女孩参加舍友的生日Party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坐在角落,默默地看着鲜花、礼物和祝福一齐拥向幸福的寿星。(2分)

答:                                      

②女孩从成绩平平到成绩直线上升,从自卑到自信,她是如何实现这个转变的?(2分)

答:                                      

                                        

15、请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4分)

 ①于是大家淡淡地笑了笑,不了了之。

答:                                      

②因为没有一个人记起她的生日,因此没有一个人准备礼物,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

答:                                      

16、请说说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这句话?(3分)

答:                                        

                                         

17、文末画线句子除了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外,还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请你仿照这一句式再写一个句子。(4分)

答:                                   

                                    

(三) 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17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三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

  B.时先主新野    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大泽乡

  C.遂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

  D.臣以当世之事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

19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咨臣当世之事  B.遂许先帝驱驰

  C.扶苏数谏故   D.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0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谓计将安出(徐庶)

21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4分)

“卑鄙”:古义:          ;今义         

“感激”:古义:          ;今义         

22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4分)

甲文:                                    

乙文:                                     

23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1分)

2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分)

 译文:                                     

三、表达交流(30分)

25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1、(1) 斜晖脉脉水悠悠。(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①醉里挑灯看剑;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或“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 C 3.B 4.A  

5. 要求仿写的句子与原文画线句子的结构基本相同;内容方面既要写出课外阅读的作品名称,还要写出作品给自己的启示。所写作品可不限于《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推荐篇目。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6. ①“家长同志们”与说话者身份不相符,改“各位家长”。②“敬请诸位不吝赐教”改“恳请大家多多指教”。 7

8.原先称于勒为“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则称“这个人”、“这个流氓”。对人称的变化可看出她嫌贫爱富和自私冷酷。

9.“我”的“父亲”的“希望”是盼发了财的弟弟回来,给他带来财富。父母对待于勒的基本态度上没什么不同。

10.出发时感到“快活而骄傲”;后来则“大家都不说话了”。

11.前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快活骄傲的心情;后一段景物描写则衬托出全家人沮丧的心情。

12.表明于勒很少得到这种温暖或进一步表明于勒确实很穷。

13.表明我此时复杂感情:对父母的不满、困惑,对叔叔的同情。

14、①女孩自卑(羡慕)

②女孩在二十岁生日时,通过自我祝福,自我鼓励,实现了转变。

15、①“淡淡地”用得好,写出舍友们对女孩的生日漠不关心。

  ②“溢满”的意思是充满而流出来,表现小女孩的无比幸福。

16、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在困难无助的时候应该学会自我鼓励。

17抒情(1分)   仿写(3分)

18、C 19、C 20、D

21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思想或行为恶劣。

22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   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23三顾茅庐

24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