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三测试语文试题

2014-5-11 0:10:41下载本试卷

初三测试语文试题 

题号

30分

60分

总分

(一)

16分

(二)

16分

(一)

4分

(二)

11分

(三)

13分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30分)

1.读下面的这段文字,根据注音填写汉字。(4分)

    我在想,柳絮日日夜夜不知倦dài(  )地飘送,是因为它生命本能使然,是一种强烈生命意识的觉醒,是它想在创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是它深毫ān(  )生命的无常,才将自己的业suǐ(  )的无保留地撒向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一种生命的过程;是它将生命的价值,隐nì(  )在这令人感泣的茫茫天际的生命绝唱和制造里。                ——选自《感谢生命》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有的书可供一读,有的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      消化。

②只要抓住机遇,勇于冒险,机会就会永存,       失败了也不必计较,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的修养,是很难综合利用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A.咀嚼  虽然  品位             B.品尝  即使  品味

C.咀嚼  即使  品位             D.品尝  虽然  品味

3.古诗文名句默写。[(1)—(5)必做,(6)(7)两题任选一题。](7分)

 (1)                   ,骨肉流离道路中。

 (2)手中各有携,                  

 (3)                   ,我舞影零乱。

 (4)                   ,甲光向日金鳞开。

 (5)无限山河泪,                  

 (6)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代借“酒“表达情怀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一句带“酒”字的古诗句(写出连续两句)                   

                      

 (7)古代诗词中,有许多诗句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请写出连续两句。

                                

4.文学常识填空:(6分)

(1)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巨匠,他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          》是泰戈尔的代表作,这是一部以形象化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的抒情诗集。另一部诗集《         》里的诗被美国诗人庞德誉为“天上的星辰”。在初中语文书上,我们曾学过诗人的一首诗是《         》(写出题目)。

(2)《水浒传》中写出林冲性格中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为奋起反抗,投奔梁山的情节是                         

(3)“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5.根据句子进行仿写:(3分)

    生活是熔炉,在熔炉中,杂质被熔尽,剩下的只有纯钢;生活是     

                       ;生活是          

                            

6.下面是某同学在电话中给小明说的一段话,请按要求对加序号的句子进行修改。(3分)
  小明,①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同时,还要请你在班上发动同学积极投稿。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②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③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也可直接交给我。
  (1)第①句有一处用语重复,应删去的词语是__________。
  (2)第②句自相矛盾,应改为_________。
  (3)第③句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______,应改为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4分)

    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某中学初三(2)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1)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上联是:                        

    下联是:                         

 (2)如果以“友谊”为主题,你要给同学们交流的一句名言是: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最棒的玉米(16分)
                   常 成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屋子的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一天,一个颗粒饱满(guǒ)(   )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随声附和是称赞着。
   收获那天,老婆婆只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并没有把他摘走。“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大好,没注意到我。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
   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他的玉米,可惟独没有摘这个棒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的!”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第三天,第四天,老婆婆没有来,从这以后的好多天,老婆婆也没有来过,棒玉米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miǎo)(   )茫……
   直到一个漆黑的雨夜,棒玉米才突然感悟到:“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我对自己的估量太高了。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婆婆都不要我了。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而又排列整齐的颗粒变得干(biě)(   )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眼看躯体快要腐烂,我真是自作自受啊!”他绝望,他悲痛,他甚至想自行了断,在这个暴风(zhòu)(   )雨的夜晚永远地消失掉……
   不知不觉,一缕柔和的阳光照在棒玉米的脸上,他抬起头来,睁开眼睛,一下就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老婆婆。
   老婆婆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瞧着他,自言自语道:“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他的种子明年一定比他今年长得要好哟!”
   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他的原因。
   正当他想着的时候,这个获此殊荣的棒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下来……
   相信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在文中括号处写上汉字. (4分)
  (     )  (     )   (     )  (     )
2. “最棒的玉米” 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历程? (3分)
                                     

3. “这时, 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他的原因.” 你认为老婆婆不早摘走 

这只棒玉米的原因是什么? (3分)
                                     

4. 在文末最后画横线处填上一句话, 要使前后文意相通. (3分)
                                      

5. 你有没有 “棒玉米” 的毛病? 你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什么启发? (3分)
                                      

 (二)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 (16分)

①2004年12月26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求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人类对这次大灾难年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 (摘自2005年3月28日《语文报》)

1.第③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简要概括“大灾难”和 “助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2.第④段划线的句子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3.“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句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4.阅读第⑤段,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 (3分)

                                      

                                      

5.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分)

                                       

                                      

二、古诗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前两句一“僵”一“孤”写出了诗人当时的       处境;一个“思”字又

集中表现了诗人       情感。(2分)

2.从全诗看,侧重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愿望?(2分)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11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

A.吾与徐公美            B.客之美我者,欲有于我也

  为汝多知乎             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臣知不如徐公美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与例句“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4.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3分)

                                        

                                        

(三)(13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③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④而明辨之也。

注释:①达:通达,应用。②奚:何处,哪里。③有道:有道德学问的人。④审问:详细探讨。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 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非学无以致疑  致疑:提出疑难问题   B.舍问,其奚焉? 决:判断,解决

C.问以破其疑  焉:他          D.所谓就有道而也  正:正确

2.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2分)

                                    

⑵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2分)

                                    

3.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3分)

⑴从选文第2段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2分)

                                     

⑵新课程学习强调“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选文也涉及了这一学习方法。能体现这一学习方法的是哪一语句?请从文中找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4.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3分)

                                     

                                     

四、作文(两题任选一题 60分)

(一)“福娃”是2008年奥运会的象征。它们俏皮、可爱的形象博得了世界人们的喜爱,现在它们来到了你的身边,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

   请以“我与‘福娃’的对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二)只要留心生活,身边处处有风景。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天真烂漫的童真,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是一道风景;辛勤的身影,是一道风景;埋头苦学,是一道风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是一道风景……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每一道风景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请以“我眼中的风景”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