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2014-5-11 0:10:44下载本试卷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语    文

考生须知:

  l.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构成。考生答题时,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书写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学校、姓名、试场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不要遗漏。

一、抄写题(6分)

1.将下面一句话抄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格子里(要求:正确、端正、整洁)

当│前,社会上下都在牵挂着英勇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白衣战士们,并以种种方式表达由衷的感激和敬意。                           

二、语言积累和运用(第2题15分,每横线1分;其余每题3分,共30分)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______,______,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老舍《五月的青岛》)

  (2)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宫中府中________________,陟罚臧否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8)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9)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10)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11)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作答)

3.下面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冲耳不闻  “冲”读chōng  意思是:堵塞

  B.讳莫如深  “讳”读wéi   意思是:隐秘不说

  C.扪心自问  “扪”读mén   意思是;摸、按

  D.偃旗息鼓  “偃”读yǎn   意思是:遮盖

4.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遍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

  B.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珍爱之情。

  C.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

  D.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5.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王老师的事迹。

  B.万众一心的士气,人道主义的情怀,这是战胜灾难的精神资源。

  C.疾病对医生来说,就像战士遇到了战争,好的士兵永远冲在最前面。

  D.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6.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          上学后,            长大后,

  母爱融在乳液里,      母爱__________________,    母爱藏在枕头里,

  吮着它,          ___________________,     枕着它,

  香甜甜。          __________________。      爱意绵绵。

7.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据,请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20字)。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118个,约占总数的16%。在这118个招牌中共有326个不规范字。由此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第8题至第20题

                    (-)(6分)

   大约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太阳也在其中。从地球上望出,银河就像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围。这是一个美丽的环,当它一半没在地平线下,另一半横过天空的时候人们就说,这是一条天河,它把多情的织女和牛郎隔开了。

  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1000亿颖以上的星星啊!1000亿,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1000多年!

  这就是整个宇宙吗?不,这还只是构成宇宙的一个(      )的小点点。

                         (节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

8.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找出列数据说明或打比方说明的一个句子,并简要说说它的作用。(2分)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填入划线句子空缺处最恰当的一个词语是(    )(2分)

  A.妙不可言    B.微不足道     C.微乎其微    D.无微不至

                    (二)(12分)

                      实话实说

   ①实话,是对事物最本质的认识;实说,是对这种本质表达的一语道破。实话实说是自我内心真实反映的一种直白外观:我说即我所想、我所做。

  ②实话实说是需要勇气的。日本某音乐指挥家在年轻时一次关键的考试中,突然发现乐谱不对——但这么重大的考试,在场的都是权威考官——能出现错误吗?万—……他战胜了自己的犹豫,让音乐停下来,勇敢地说出了“不”。……结果他赢得了满堂喝彩。因为他的“发现”就是这次考试的一个有意安排。如果他明知有错却屈从于考场的压力,而对自己的判断产生动摇,那么,他一生的命运可能就会流于平庸。

  ③实话实说是需要智慧的。在“文革”中,彭真同志坐了九年牢。恢复工作后,1979年的一天,他到中央党校作报告。下边有人递条子,询问他九年狱中生活情况,他看了一眼,继续讲话,就在这时,突然停电了。过一会儿又来了电。这时,只见他拿起纸条念了一下,然后说:“这九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但你想开了,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过像刚才灯暂时灭了一会儿一样。现在,灯重新亮了,我们该做什么,就应该去做什么了。”他的句句属实的讲话,引来长时间的掌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老革命家的智慧和胸怀。

  ④实话实说应是一种勇气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一种最简单的说话方式,同时,它也应是一种说话表达方式返璞归真的最高境界,它与世俗的直言粗语有着天壤之别。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A.实话,是对事物最本质的认识;实说,是对这种本质表达的一语道破。

  B.实话实说是需要勇气的。

  C.实话实说是需要智慧的。

 D.实话实说是一种勇气和智慧的结晶。

12.选出文章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3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为什么说“实话实说”与“世俗的直言粗语有着天壤之别”,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这个材料能否作为事实论据来证明第②段中“实话实说是需要勇气的”这个论点,为什么?(3分)

  【材料】50年代初,有一次周总理刚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笔放在桌子上,就接受一个 美国记者的采访。那个美国记者看见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便说:“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言下之意是“你们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周总理听完这位美国记者的话后,微微一笑说:“提起这支钢笔啊,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8分)

                     竹林深处人家

  (1)江南竹乡,并不是没有别的植物,但竹子之多,给你的印象似乎是,那里除了竹,其他什么植物都不存在了。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看不到。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子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

  (2)我们沿着一条路边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因为在我看来,竹林里的大路小径以至竹树,都是差不多的,路上又没有标志或街名。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了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3)穿过一处最密的竹海,我们便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在这里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得更远、更高。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前面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山,但你不可能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坞深处那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因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束手无策。你看,那样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的。陪我们来的当地的朋友却满意地笑了,他不是从画家的观点去考虑问题,画家的话只说明了这里的竹林旺盛。是名副其实的竹乡,而这不正是意味着这里的竹材和竹笋的丰收吗?这当然是件好事情。他是以竹林为家的护林员,是专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

  (4)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回过头来,发现山麓的竹林上出现了缕缕轻烟。那是雾还是山岚?都不是,那是竹林深处人家的炊烟。那位当地朋友说,那里有村庄,有人家,只是在竹海上面连一点痕迹也看不到,如果不是烧饭的时候,就连这一点炊烟也没有。朋友,我们竹海里的村庄可热闹呢。

  (5)于是我们便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进发。先前看到的炊烟轻绕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但是从山坞再钻入竹海里,越山涧,过竹桥,爬石路,比想像的要远得多。后来逐渐地听到鸡鸭一类家禽的叫声,知道山村近了,再后来又看见孩子们赶着山羊回来,我们已经踏进村庄的街道上了。在路边,在空地上,在人家的门口,几乎全晾着新鲜的笋干,和晒着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竹乡里的竹材早就运到外地去支援经济建设了,只有这两样东西留在乡里进行加工。

  (6)竹乡里的房子,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栋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连板壁、地板。门窗也无一不是竹的。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这是走进任何一家人家首先得到的鲜明、突出的印象。放眼望去,凳子和椅子、台子、凉床、碗橱、衣柜、茶几、摇篮。鸡笼和兔笼,还有斗笠和各种用具,全都是各种竹子制成的,接山泉用的水管是竹子,甚至穿的鞋子也是竹箬做的。在这样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到非常舒适。主人从门外抓一大把晾在匾箪里的盐笋子来招待我们,又用山泉水沏上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我想,在竹林深处人家,在到处是竹具的环境里,再也没有比用山泉沏当地出产的碧螺春和吃新晒的尖笋子更和谐更有情调了。

  (7)我们正要离去,忽然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那声音隐蔽在竹林深处,看不见人,声音却越来越近。后来她们终于拨开竹林出现了,原来是一群拾竹箬的女孩子回来了。

  (8)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

15.作品前三个自然段从三个观景点描绘了不同的竹林景物,请分别找出一处,加以概括(每处的概括不超过40字)。(30分)

   (1)远处所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入竹林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临竹坞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对竹子的描写很有特色,按下列要求从文中各找出一处同竹子相关的句子。(3分)

  (1)从色彩上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声音上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气味上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面对竹海,画家和护林员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感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分析作品内容与文题(竹林深处人家)的关系。(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有许多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请从语言的角度自己设计一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并简要说明问题设计的理由(不能抄用试卷上的题目)。(5分)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景物描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还要“寓情于景”,传达出作者的情感。请结合自己的体验,简要谈谈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解答第21题至第26题

                    (-)(9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齐人三(     )(2)望其旗(       )

  (3)而衰(     ) (4)惧有焉( )

2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战长勺         B  公将鼓

    苛政猛虎          虚所卖之

    克之            齐败绩

  C.  临崩寄臣以大事    D.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矣   

23.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9分)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任末:人名。②笈(jí) :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2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依林木之下(有时)      B.暗则麻蒿自照(捆扎)

  C.笈从师(背)         D.夫人好学,死犹存(虽然)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l)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以净衣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7.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