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月考[上学期]

2014-5-11 0:10:48下载本试卷

初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满分120

一、       积累与运用。(每小题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省悟(shěng)  脊梁(jǐ )  污蔑(miè )

B 受诏(zhào)  相率(lǜ ) 甭管它(béng)

C 贬低(biǎn)  主宰(zǎi )  招徕(lái )

D 嘲弄 (lòng)   赎罪 (shǔ )  刽子手(guì)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将正确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渺茫 睽情度理 时逢其会 信口雌黄 伤心病狂 别有用心 心旷神贻

3、与下面句子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  )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般的著作;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漫步,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A、 说起科学家,就不能不联想到文学家。

B、 文学作品并不都是文学家创作的,卓越的科学家差不多都是卓越的文学家。

C、 凡是著名的科学家,都是文学方面的传世之作。

D、 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4、仿照下面两局的格式,发挥想象,在写出二个关于老师的比喻句。

例句: 老师是园丁,辛勤的浇灌祖国的花朵。

    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仿句:(1、)                             

(2、)                               

5、《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       ”的旷达胸襟和“________                  ”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腾子京的____________    之意。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6、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谬误论点是               (1分)7、论据是                                                                                                                                                     
                               (2分)

三、阅读下边文段,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

(1)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2)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3)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够用,基本吃素,基本不出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4)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困难,基本严重,基本发烧,……就不大好理解。(5)要说二加二基本等于四,或者说某某和某某基本不结婚,基本不生孩子,那就近于说笑话了。(6)虽然类似这样的笑话不容易出现,可是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只要对报刊文字,特别是内部文件稍加注意,那是经常会遇到的。

结论:“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

8、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9、从上文找出“基本”一次使用的条件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10.第(6)句推论的目的是                      

11、“‘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一句中,加点的“基本”有何含义?

                                 

12、如果将上文分为两层,正确的分法是;(在应分层的序号之间划一道数线)

  (1)   (2)   (3)   (4)    (5)    (6)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而攻之(    )         (2) 兵革非不坚利(    )

(3) 民不以封疆之界(   )     (4)亲戚之(    )

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为现代汉语(4分)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国不以山溪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说说下面两个句中“之”字各自指代的具体内容(2分)

(1)委而去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顺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人从本文第4段中概括出来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课外阅读。(每小题5分)

要善问

许多人在学习方面的重要体会是:不仅要肯问,而且要善问。人们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学问学问,学要肯问。学常有疑;问则可解疑。解其一疑,便长一智。学既不可缺,问也不可少。不因疑难细小而忽视,问不因问题浅易不屑于问,更不因怕失身分而耻于问,在学中发问,在问中求学,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要善问。学习犯难不要急于问人。要先问自己,后问人。问己,应反复思考;问人,会受到启发。问,要问得准,问得深,因为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7、从论证方式看,本文属于        (2分),从论证方法上看,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3分)。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是怎样分层来论证的?作简要分析:                   3分)                                           

19、从这篇文章的结构来看,它应属于(   )

A、“横式”中的“总--分”式    B、“横式”中的“总--分--总”式

C、“纵式”中的“层层深入”式   D、“纵式”中的“起承转合”式

20、第3节中“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要善问”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六、作文

成功就意味着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因此,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决不是指干成了一项轰轰烈烈的大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把思想和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都可看作是一次成功,甚至把攻克了一道难题,成绩提高啦,对老师、父母的批评理解啦……都可以看作自己的成功。

请以“成功”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初三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1、C 2、揆  适   丧  怡  3、D

 4、①老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②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人的灵魂。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慰勉和规箴,   嘱予作文以记之。

二、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7.①总自夸地大物博 ② 只希望着国联 ③ 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三、8.用对比论证阐述“基本”一词的用法,并揭示这类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

9.第(1)句

10.揭示这类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

11.吕先生告诉人们“基本”这个词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不能乱用。吕先生套用“基本”语句,幽默,富有情趣。

12.①②③④⑤/⑥

13.(1)围困(2)兵器 (3)使……安居 (4)背叛

14.(1)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

(2)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

15、(1)所攻之城(2)得道者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写出一个即可)

17、立论、  道理论证

18、许多人在学习方面的重要体会是:不仅要肯问,而且要善问。

19、A

20、承上启下

初三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1、C 2、揆  适   丧  怡  3、D

 4、①老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②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人的灵魂。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慰勉和规箴,   嘱予作文以记之。

二、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7.①总自夸地大物博 ② 只希望着国联 ③ 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三、8.用对比论证阐述“基本”一词的用法,并揭示这类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

9.第(1)句

10.揭示这类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

11.吕先生告诉人们“基本”这个词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不能乱用。吕先生套用“基本”语句,幽默,富有情趣。

12.①②③④⑤/⑥

13.(1)围困(2)兵器 (3)使……安居 (4)背叛

14.(1)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

(2)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

15、(1)所攻之城(2)得道者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写出一个即可)

17、立论、  道理论证

18、许多人在学习方面的重要体会是:不仅要肯问,而且要善问。

19、A

20、承上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