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

2014-5-11 0:10:48下载本试卷

2006年下期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

一、默写填空。(共8分,每题2分)

1、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永恒的,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指出的当“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时,应当“___________”。这种以死明志的气节在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体现这种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陶潜“篇篇皆有酒”。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两句与酒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运用。(共10分)

1、仿照下面句式,写一个比喻句。(2分)

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同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与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再另选一个有历史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成语。(2分)

①吕蒙—____________           ②诸葛亮—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

3、请根据要求答题:下列对联中的每一联都涉及到《红楼梦》中的四个人物.请在上联的空缺处填入你熟知的另一人名. (2分)

___________,颈挂珍珠,扫花悲吟惜春曲;薛宝钗,衣镶翡翠,抱琴喜唱绣凤歌.

4、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四书”指: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古人常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桑梓”作为__________的代称,__________作为史册的代称.

③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__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

(作品).

三、现代文阅读

(一)起 点 之 美

①人生的终极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许多。运动场上的起点是明显的,生活中的起点往往较为隐蔽。一个想向文坛进军的青年在深夜灯下铺开了稿纸,用手中的笔郑重地写下了第一行字;一个刚刚到单位报到的大学毕业生,有一回走进办公室,他尽量大大方方地望着大家,大家都好奇而友善地望着他;一个才把趸来的川橘铺排在货位上的个体户,用戴着厚厚的棉手套的双手捂捂冻得发红的耳朵,瓮声嗡气地发出他的头一声吆喝:“大橘子保甜咧——”;一位才被任命的局长,不大习惯地坐在来接他开会的轿车里,想同司机说句亲热的话却不知该拣哪一句说;一个已经非常走红的大明星,倚在沙发上读别人新送来的剧本,刚刚开始觉得里头的那个女主角“有点挖头”;一个明天有应考的中学生,把捧着的课本贴在胸前,在忍痛关闭了的电视机前点着下巴背诵单词------

②“预备——”生命之神在行使裁判员的职责,向人们发出悠长的指令。

③凡凝神谛听他的指令并尽全力准备投入的人,都是美的。

④尽管在终点处会出现绝不平衡的场面。文学青年的稿子也许会被退回;走向生活的大学生也许碰许多的钉子;卖橘子的个体户这一回也许不能大赚;新上任的局长也许不久便被调离;大明星的下一部戏也许会砸锅;中学生第二天考时也许会失常;谁也保不住在那等待着我们的终点上不会落伍、失败甚至被淘汰。

⑤然而,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固然诱人,起点却弥足珍贵。一时的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可怕的是寻找不到新的起跑线,失去了在“预备”声中大大振作起来的力与美。(原文有删节)

1.选文的论点是:                       

2.选文共5段话,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作者在第①段列举了生活中六种人的新起点,其意图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说“一时的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可怕的是寻找不到新的起跑线”?

                                    

(二)空气长寿素”——负氧离子

⑴每当我们来到原野、漫步海边或走进森林的时候,总感到那里的空气特别的新鲜,浑身充满了轻松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长寿素”——负氧离子。

⑵负氧离子是一种带电的颗粒。早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空气带电现象。空气之所以带电,就是因为其中含有负氧离子。那么负氧离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大气中时常发生高压放电现象——闪电,就在闪电发生的瞬间,其周围的空气即被电离,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负氧离子。

研究表明,树木、花卉释放出的芳香挥发物质具有增加负氧离子的功能。此外,喷泉本身就是一个负氧离子发生器,甚至海里的浪花、喷花的淋浴头也都会产生负氧离子。这就是原野、海边、森林里的负氧离子格外多的原因。

⑷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不会无限增多,也不会长期停留,而是不断产生、不断消亡。据测定,北京北海公园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800多个,而在行人拥挤的王府井大街仅200个左右。负氧离子惧怕灰尘、细菌、病毒,一旦碰到这些小的颗粒,就会发生电荷的传递,致使灰尘和细菌的颗粒变大,当空气托不住它们时便降至地面。这就是负氧离子多的地方有毒颗粒少、空气格外清新的原因。

⑸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它不仅能使空气清新,还可以灭菌、除尘、治病。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很高时,能抑制多种病菌的繁殖,降低血压,消除疲劳,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称负氧离子为“空气长寿素”。

⑹据最新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报道,世界上三个有名的“长寿村”——巴基斯坦东部的芬扎、厄瓜多尔南部的毕路卡其巴以及前苏联高加索的一个村庄,仅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数百人。这三个长寿村皆是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负氧离子浓度很高。

⑺懂得了负氧离子的有关知识,我们就要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到郊外、海边去放松放松,这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5.本文从       、消亡、       三个方面介绍负氧离子的知识。

6.第⑶段中加点的“研究表明”能否去掉,为什么?

                                        

7.第⑷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8.第⑹段举三个“长寿村”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什么?

                                       

9.要增加我们校园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可采取哪些措施?(应不少于两项,措施合理均可)

                                      

                                     

(三)

①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②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

③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的呆在晾衣绳的一头,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④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⑤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⑥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⑦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⑧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⑨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⑩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的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

⑾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10、第③段画经句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⑤⑦两段都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温暖”和“清凉”第一层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段和下文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明哪一段哪一句)。

12、第⑧段作者连用5个“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⑨段中为什么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阳光地带”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和你的实际生活感受,仿照第⑧段画线句的句式,把省略的内容再补写两句。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___________

②等死,死国可乎      等:___________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原因是什么?

3.此段文字之后,有一句话既能表现陈胜豪放的性格和反抗的信念,又能表现他出众的宣传才能.请写出这个句子。

4.在起义的准备过程中,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威众”的有哪两件事?(用言语中的词语组成四字短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二)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7.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P< p>

8.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9.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作文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表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____》为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

1、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书写清楚,600字左右。

2006年下期九年级语文月考部分答案

二.1.对于人生来说,起点是弥足珍贵的。  2.C。  3.证明人生的起点有许多。 

4.因为失败总是难免的,重要的是不能因失败而气馁,而要百折不挠地去寻找新的起点,继续奋进。

5.产生(形成),作用。  6.不能去掉,因为“研究表明”用在这里表明了下文所说明的内容并不是主观猜测,而是通过研究得到的结论,是科学可信的。(意思对即可) 7.列数据,作比较。 8.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长寿非常有益。 9.栽花种树、修建喷泉、添置负氧离子发生器等。(应不少于两项,措施合理均可)

10、饱含感动和幸福的感情,因为母亲为了给“我“温暖而牺牲自己、廿愿忍受清凉。

11、比喻  第一层:被子的温度  第二层:“温暖”指母亲对我的关爱,“清凉”是指母亲为我挡住风霜承受的艰辛。两段文字与第⑩段第②句呼应。

12、突出或强调了母亲对“我”的爱的伟大和无私。

13、说明这是母亲爱我而特意安排的,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爱凝聚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14、①指阳光充足的地方;②指母爱的温暖。它是文章主题的象征,又是全文的线索。

15、①家里最舒适的那张床;②书房里最宽大的那张书桌。或①衣橱里最美丽的那件衣裳;②书桌旁最明亮的那盏台灯。

1-5略

6.①结构助词,的    ②代词,羊  7.杨子    邻人  8.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9.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