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第一学期初三阶段测试(一)语文试卷

2014-5-11 0:10:52下载本试卷

200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阶段测试(一)语文试卷

一、   积累和运用(共25分)

1、  根据拼音和文意写汉字(4分)

大海上一片静jì(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xiá(  )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lín(  )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xiāng(  )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

2、 下面是一位同学拟订的初三学年语文学习计划正文部分,读后按要求答题(5分)。

初中三年中,初三学年是关键的一年①。为进一步提高我的语文成绩,现制订学习计划如下:

第一.课前谨遵吾师之教诲用圈点批注法预习课文②,遇到生字词勤查工具书;课上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同时,抽出时间复习数学、英语和自然③。

第二.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好文章,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④;多看报纸杂志,开阔自己的视野。

第三.利用课余时间练字,每天抄写一篇短文,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⑤。

第四.坚持课外练笔,每周主动一次找老师当面批改⑥,使自己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⑴与本计划内容无关的一处是    。(只填序号)

⑵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     。(只填序号)

⑶语序不当的一处是     。(只填序号)

⑷成分残缺的一处是       。(只填序号),应改为    。(不能改变原意)

3、 根据意思将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直接写在该横线上(6分)。

⑴《春夜喜雨》中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的两句诗是

⑵《论学六则》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

⑶人生自古谁无死,       

        ,唯见长江天际流。

4、参照画线的句子,补写出一个相应的句子来(3分)。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一个诗人,我就要用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变化的舞姿和旋转的美丽                     。 

 5、下面的对联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和作者(4分)。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6、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字,请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20个字)(3分)。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的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118个,约占总数的67%。在这118个招牌中共有326个不规范字。

由此看来,                               

二、现代文阅读(50分)      

(一)一片树叶(18分)

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

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展,微雨乍睛,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荫下长啸。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黔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4分)

A.“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B.自然界中蕴含了丰富的启示,即使一叶坠地,也隐藏着深刻的哲理。

C.本文通过与树叶对话的形式传达了关于生命的要谛。

D.本文以小见大,以充满感情的描写诗化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E.本文集中赞美了树叶以自己的零落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的献身精神。

8.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9.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作分析。

   答:                              (4分)

10.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   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

                             (3分)

②   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3分)

 

(二)晋祠(14分)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这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泉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得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11、这段文字说明晋祠水的      的特点。“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这是写晋祠水      的特点(2分)。

12、这段文字在说明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说明晋祠水的特点,如“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运用的是的    修辞手法 ;引用李白的“晋祠流水如碧玉”的诗句,其作用是                。(3分)

13、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14、文段中的“难老泉”有两处引号,它们表示不同的作用,第一处表示:    (2分),

第二处表示:           (2分)。

15、观赏亭台楼阁时,为什么会有“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感觉?

答:                               (3分)。

(三)感谢对手(18分)

1996年世界爱鸟日这一天,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四年的秃鹰。事过三日,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的时候,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鹰的尸体。解剖发现,秃鹰死于饥饿。

秃鹰本来是一种十分凶悍的鸟,甚至可以与美洲豹争食。然而由于它关在笼子里太久,远离天敌,结果失去了生存能力。

无独有偶。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生活于非洲奥兰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更强,而且奔跑速度每分钟要快13米。

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环境和食物都相同,何以如此之大?为了解开其中之谜,动物学家和当地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两岸分别捉10只羚羊送到对岸生活。结果运到西岸的羚羊发展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了3只,另外7只被狼吃掉了。

谜底终于揭开了,原来河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长得弱不禁风,恰恰就是因为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

上述现象对我们不无启迪,生活中出现一个对手、一些压力或一点磨难,的确并不是坏事。一份研究资料说,一年中不患一次感冒的人,得癌症的患病率是经常患感冒者的6倍。至于俗语“蚌病生珠”,则更能说明问题。一粒沙子嵌入蚌的体内后,它将分泌出一种物质来治疗伤口。时间长了,便会逐渐形成一颗晶莹的珍珠。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笼子,不少人的处境和那只笼子里的秃鹫差不了多少。虽然笼子能让人暂时地乐而忘忧,流连忘返,但毕竟是笼子。可以设想,这些人最后的结局会和那秃鹫没有什么两样。

21.文中画线的“谜底”中的“谜”和“底”各是什么?

谜:                               (2分)

底:                            (2分)

22.第⑥段中“各种各样的笼子”指的是              (3分)

23.请你为本文举出一个人类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

                                    

                               (4分)

24.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论点。请你依据本文秃鹰的遭遇这一材料,参照示例,另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

示例一:失去对手,就失去了生存能力。

示例二:过分娇惯子女就会获得苦果。

提炼观点:                           (4分)

25.你认为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本文的哪个位置?为什么?

物种在未来是否有生存的机会,取决于与它们比邻而居的人类。然而仅仅如此吗?——“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末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当鳄鱼的最后一声悲鸣不再在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3分)

三、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15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霜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2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2分)。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河曲智叟以应

27、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愚公又是怎样驳斥的?请根据选文的内容回答。

                                     

                                 (4分)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霜妻弱子。

29、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2分)

30、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3分)

四、作文(60)

  在生命哲学中,期盼明天和怀念旧日是一块金币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一回事,只是图案不同,也许青年人更期盼明天,老年人更怀念昨天。

我们一生所有的日子,其实都是由今天积累而成的。虽然我们时时刻刻都站在时间的中点,把它们分成昨天和今天,其实昨天是今天的影子,明天是今天的憧憬。相比之下,今天最好。

今天永远是最美好的一天,也是唯一可以信任的一天。如果没有今天,我们什么都没有了。

请以“今天最好”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可记叙经历、抒发感慨、发表议论、编述故事,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初三语文阶段性测试答题卷(2004.10)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5分)

1.(1)(     )  (2)(    )  (3)(     )  (4)(      ) (4分)

2.(1)     (2)      (3)      (4)                 (5分)

3.(1)                 (2)               

(3)           (4)           (6分)

4.                                   

                                  (3分)

5.(1)                (2)                  (4分)

6.由此看来,                              (3分)

二、现代文阅读(50分)

(一)18分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 (     )(3分)

8.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                      (2分)

  作用:                               (2分)

9.这样的结尾的用意:                          

                                 (4分)

10.①                                  (3分)

  ②                                 (3分)

(二)(14分)

11.                       (2分)

12.修辞手法:      引用李白诗句的作用是:                 

                                  (3分)

13.说明顺序是:            (2分)

14.第一处:            (2分) 第二处:            (2分)

15.                                  (3分)

(三)(19分)

21.谜:                                 (2分)

  底:                                 (2分)

22.“各种各样的笼子”指                          (5分)

23.事例:                                 

                                   (4分)

24.提练观点:                              (4分)

25.                                    

                                    (4分)

文言文阅读(15分)

26.惩(         )  无(        )(2分)

27.理由:                                (2分)

愚公的驳斥                            (2分)

28.翻译:(1)                              (2分)

  (2)                                 (2分)

29.                          (2分)

30.                                  (3分)

四、作文(30分):                               

初三语文阶段性测试答案(2004.10)

一、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5分)

1.(1)( 寂 )  (2)( 狭 )  (3)( 鳞 )  (4)( 镶 ) (4分)

2.(1)  (2)   (3)   (4)    应改为:……的好习惯。 (5分)

3.(1)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3) 留去丹心照汗青  (4) 孤帆远影碧空尽  (6分)

4. 假如我是一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色彩渲染她们秀丽的面庞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用我的刻刀来雕刻她们的青春的活力和柔美的身影。(3分)

5.(1) 《水浒》 施耐庵 (2)  西游记 吴承恩,(4分)

6.由此看来, 商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非常严重。(符合题意可给分)(3分)

二、现代文阅读(50分)

(一)18分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B ) (  D )(3分)

8.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 指对人类的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破坏。(2分)

  作用:营造了一种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情境和气氛(2分)

9.这样的结尾的用意: ①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②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4分)

10.① 今年仲夏开始—去年初冬—今年春天—初夏—暑天—秋冬—明年春天。(3分)

  ② a、应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态度。b、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3分)

(二)(14分)

11.  多、清、静、柔     (2分)

12.修辞手法: 排比  引用李白诗句的作用是: 丰富了说明内容、印证了晋祠流水的特点。或:形象的说明了晋祠水柔而美的特点。(3分)

13.说明顺序是: 先总说后分说(先概括后具体)、逻辑顺序 (2分)

14.第一处: 引用   (2分) 第二处: 强调 (突出)  (2分)

15. 因为流水与水中景物合着组成一条大飘带,穿亭供榭,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觉。(说明了晋祠水多而柔的特点)。 (3分)

(三)(19分)

21.谜: 是指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更强,而且奔跑速度每分钟要快13米。 (2分)

 底:是指因为东岸的羚羊群居 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2分)

22.“各种各样的笼子”指 优裕的生活条件。 (5分)

23.事例: 举例略。要求能证明本文观点,而且是人类生活中的例子。(4分)

24.提练观点:论点略; 要求与本文秃鹰的遭遇这一材料吻合,而且用论点形式表述出来。  (4分)

25.不能放在本文的任何位置,因为本文讨论的是“感谢对手”这一观点,而选段诣在谈“环保”问题,谈动物濒临灭绝的现实,与本文无关。(4分)

文言文阅读(15分)

26.惩( 苦于 ) 亡( 无 )(2分)

27.理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分)

愚公的驳斥:虽我亡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2分)

28.翻译:(1) 我和你竭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直到豫州南部、汉水南岸,好吗? (2分)

  (2) 你的思想太顽固了、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她儿子(2分)

29. 嘲讽、怀疑    语言、动作(神态)  (2分)

30.(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