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 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三单元检测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按要求作
答。(共30分)
1.红色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A.幼稚zhì崭新zàn杀戮lù春笋suěn
B.无懈可击xiè出类拔萃cùi痴心妄想chí扪心自问mèn
C.端倪ní浅尝辄止zhé解剖pōu允许yǔn
D.流俗sú尽删支冗chén话不由衷zhōng咬文咂文zā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 ]
A.出奇治胜 水落石出 陈词烂调 千锤百炼
B.漫不经心 仁者见人 智者见志 年逾古稀
C.蕴藏 令眼相看 无所顾忌 虽心所欲
D.我行我素 梦寐以求 艰苦卓绝 视而不见
3.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A.绝境(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可嘉(美好)
天职(职责) 流俗(习俗)
B.譬如(打比方) 学生腔(腔调)
短而精(精悍,文笔精练,犀利。)言之有物(具体内容)
C.狭隙(裂缝) 严谨(慎重小心)
纯粹(不杂) 不以为然(是,对)
D.后功尽毁(破坏,损害)
座右铭(刻在器物上警惕自己的文字)
差之毫厘(差错)
失之千里(错误)
4.属于多音字的是(2分) [ ]
A.差 B.诀 C.胞 D.鳍
5.句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是(2分) [ ]
是的,端起架子写文章,必怕写得( )。这又是个毛病。
文章该( )则( ),该( )则( )。不要以为非
( )篇大论不算文章。
A.长 短短 长长 长 B.短 长长 短短
短
C.短 短短 长长 长 D.短 长长 短短
长
6.没有反义词的是:(2分) [ ]
A.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
B.在这个粗心与细心之间,差距天上地下。
C.我们党走过28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
难的环境中走过的。
D.人的能力有大小,从本质上看,只要是为国作贡献,工作无大小
高低之分。
7.句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是(2分) [ ]
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 )地推理论证,( )地测量
计算,( )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A.精密 精细 精确 B.精细 精密 精确
C.精确 精密 精细 D.精密 精确 精细
8.下面句子中红色的部分短语作句子成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列宁在1920年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
中,描写过俄国人寻找革命理论的经过。 [ ]
A.动宾短语作谓语 B.主谓短语作定语
C.偏正短语作状语 D.动补短语作补语
9.下面句子的主干是(2分) [ ]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A.中国人学西方。 B.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迷梦。
C.侵略打破迷梦。 D.帝国主义打破迷梦。
10.括号里依次应填入的关联词是(2分) [ ]
我们有很多叙述文,( )是唐朝人写的,( )宋朝人
写的,至今传诵,就是( )文章里有许多句子,值得我们记住。
A.不管 还是 因为 B.尽管 还是 因为
C.或者 或者 因为 D.要么 要么 由于
11.二重复句层次划分和所注明的关系正确的是(2分) [ ]
①倘若全军队都是大将,人人都做指挥官,②这战事是无法进
行的;③反过来说,倘若全军队都是小卒,如同一盘散沙,没有人
指挥或领导,④这战事也是无法进行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假设 转折 假设 条件 并列 条件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假设 并列 假设 因果 转折 因果
12.有语病的句子是(2分) [ ]
A.我们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
B.中国人找到了马列主义这个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C.通过学习,我们的认识提高了。
D.你只有将它们打碎并加以熔炼,才有可能化石为金。
13.对下列语句所运用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拟人)
B.孙中山欢迎十月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欢迎中国共
产党同他合作。( 排比)
C.获得知识就如同获得金子这种珍贵物质一样,也是需要聪明才智
的。(比喻)
D.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夸张)
14.下列几句话排列顺序合理的是(2分) [ ]
①中国有许多事情和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相同,或者近似。
②两个国家都落后,中国则更落后。
③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
④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
这是相同的。
⑤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
A.④⑤②③① B.①③⑤②④
C.①④③⑤② D.④③⑤②①
15.下面几句话表达方式是议论的一句(2分) [ ]
A.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
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B.画面上,五条形态活泼的金鱼在河塘中嬉戏,游在最前边的一条
奇特的朱身单尾鳍金鱼,就是画家和诗人所说的“童鱼”。
C.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
国主义压迫的国家。
D.童教授那双手以惊人的准确和敏捷,夹住细胞的一端,均匀地向
两边一撕,细胞膜就被剥得干干净净。
二、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问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
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
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
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
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
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是
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
了。
1.把这段分为三层,在原文上用“‖”标出,归纳层意
第1层层意:
第2层层意:
第3层层意:
2.第2句中“先生”指:
“学生”指:
3.“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一句,“产生”“增长”“发展”
三个词语能否颠倒,为什么?
4.“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
的时期”一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用。
5.解释“放之四海而皆准”并解释红色字。
(二)阅读《治学的秘诀》一文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没有精细、
严格的科学精神,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
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
前获得“自由”。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
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在这个粗心
与细心之间,差距天上地下。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
经心,失掉了发现“钒”的机会;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
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粗心大意,
浅尝辄止,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法国化学家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
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1872年,英国人欣克把π推算到707位;
可是后人发现,他算到528位就算错了,以后接着计算的20年完全是白
费工夫。真是一时疏忽,后功尽毁。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
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
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理。”这句话当成为科技人员的座右铭。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面事实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面事实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道理论据:(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段文字中“自由”、“钒”、“科学是严肃的……要有条理”三
处使用引号。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
三、作文(40分)
题目:《治学的秘诀》读后感
要求: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