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三新教材期中考试题

2014-5-11 0:10:54下载本试卷

期中测试题(100分)

一.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1. 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逶yí  喝yāo  怅chóu  生mò

B.焦zhuó 恩chǒng 意xiá  磅

C.汲取xí  静tián 介dì  招徕lǎi

D.时chà 愧jiù  慷kǎi  诱huò

2.  下列与所举例子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凉 ( zháo )    A.迷   B.穿   C. 门开   D.

3.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砥柱中流 牵强附会 满腹狐疑 走头无路

B.姑息养奸 展露头角 积贫积弱 趾高气扬

C.人云亦云 随机应变 面面具到 望文生义

D.根深蒂固 焕然一新 不苟言笑 岿然不动

4.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石原先生如此不顾历史事实而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一种矿物,古代用于涂改文字)

B.“适逢其”的次数愈多,也就愈容易引起“张冠李戴”。(聚集)

C.此种说法,我觉得远不是无可击的。(松懈)

D.近来有些同志在那里大声呼:诗中要有一个“我”在。(猛烈)

5.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错的一项(  )

A.在《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一文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B.《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北宋诗人张继。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6. 下列成语中应填入的正确的字是(  )

虚张声( )  大( )渲染  ( )旗息鼓  与时( )增 

A.事 肆 偃 具  B.事 肆 掩 俱  C.势 肆 偃 俱   D.势 肆 掩 俱

7. 给下列复句填上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  )信不信,(  )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A.不论……都……     B.不仅……也……

C.不但……还……     D.即使……也……

8.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新建的长江公路大桥所应用的桥梁技术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斜拉悬索桥。

B.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同志们都很尊敬他。

C.有无坚定意志和刻苦精神,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D.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9.  下列说法句意明确、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公司办公室电脑打游戏而影响别的员工正常工作,这种做法虽有点不道德,但同样不符合公司的工作纪律。

B. 她今天上午刚从时代超市新买的自行车没有锁。

C.婚宴上新郎对来宾说:“唉,都快7点了,该来的还没有来。大家别太急,再等等。”

D. “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

10.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特别是每当清晨和傍晚,眺望环山,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早晨,          ,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傍晚,           ,转眼间,      ,在暮色降临山野的苍茫中,峰顶却凝聚着一片彩霞,经久不灭。

①千山初醒,朝云出岫      ②朝云出岫,千山初醒

③霞光倾泻万山,夕阳映照重峦  ④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

⑤太阳落山,霞光消褪      ⑥霞光消褪,太阳落山

A.②③⑤  B ③④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二、阅读分析

课内阅读一(7分)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捕、拘留、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④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11.  文中括号里应选的词是_________。(1分)

12.  本语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分)

13.  作者引用孟子的名言,是用来解释______________的含义。(1分)

14.  请你举出一个发生于当代的事例,对本文段的论点进行例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二(14分)

①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_____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常常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⑾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5.   将下列四个词按逻辑上的层进关系填入第⑨句空白处(2分)

A.辩论  B.怀疑  C.修正  D.评判

16.  选文的中心论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  文中加点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  简要分析文中的第⑥句与第⑦⑧句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  第⑾句中就划线的“学术”和“文化”能不能互换位置,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  选文在正面论证时举了戴震的例子,请你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证明第⑾句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课外阅读一(12分)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________不行,__________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①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读,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便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②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21.  根据第1段有关内容,在第2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各4个字)(2分)

                        

22.  第3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1分)

23.  第6段中,加点的“站在巨人的肩上”一句的含义是:(2分)

                                     

24.  第7段中,加点的“落笔无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25.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对划线句①“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6.  根据文中画线句②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学不学则殆

课外阅读二(7分)

①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呢?②天才是天生就聪明吗?③任何人从无知到有知,从没有才能到有才能,都要经过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的过程。④有的原先智力较弱、才能较差的人,由于后来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逐渐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会使智力和才能都得到提高。⑤相反,一些智力和才能获得较早发展的人如果骄傲自满,不再勤劳苦练,他的智力和才能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正是说的这个道理。⑦宋代王安石曾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方仲永,小时比较聪明,五岁就会写蛮不错的诗,由于后来没有受到教育,没有抓紧学习,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⑧在他二十岁左右,王安石回乡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他已经完全是个平凡的人了。⑨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

27.   本段文字的论点是第_____句? (1分)

28.   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分)

29.   第⑦⑧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1分)

A. 描写 B. 议论 C. 抒情 D. 记叙

30.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_____________,本文用作引证,如改为例证,该怎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作文(40分)

题目:_____爱如灯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写出生活中的现象与自己的感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