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5-11 0:10:54下载本试卷

    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  得分:    

           考试时间:2000.12.14

一、(16分,每小题2分)

1.选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 )

  A.(zhà )栏   匀(chè)   (xiāng)中   阴(huì)

  B.朗(rùn)   挑(xìn)   (qiè)意   琐(xiè)

  C.憎(wù)    修(róng)   (chún)朴    (huò)亮

  D.褴(lǚ)   附(hè)   (sù)口   (háo)叫

2.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挑拔离间 毫不介意 浑然一体   B. 故弄玄虚 束手无策 尖嘴猴鳃

  C. 徇情枉法 杳无消息 迟疑不决   D. 并行不悖 循序渐近 见义思迁

3.选出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___

  A.豁亮:宽敞明亮。       卑劣:卑鄙恶劣。

  B.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罹难:原指遇难而死,文中指被害。

  C.风雨如晦:夜晚。       桑梓:指家乡。

D.赊:赊,买货物时延期交款。 踱:慢慢地走。

4.加线的词在句中含褒义色彩的是 (  )

  A.农民诗人孙万福,那老当益壮的风度,给我的印象很深。

B.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

  聪明了!

  C.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D.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

5. 话说得比较得体的是 (   )

 A.“请您来做报告,想必您会感到荣幸!”

 B.“我很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可今晚实在没功夫,太抱歉了!”

 C.“宴会就要开始了,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大家别着急,先等一等。”

 D.“老大爷,您别这么磨磨蹭蹭的,行不行?”

6. 根据表达的需要,填空恰当的是 (  )

   现在国内外风行快餐,它的特点就在一个“快”字。武汉钢铁公司开办了快餐食堂,(  )职工们非常赞赏地说:“这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快节奏啊!”

   A.用餐的时间被职工们极大地缩短了。

   B.职工们用餐的时间能极大地缩短吗?

   C.使职工们用餐时间不能不极大地缩短。

   D.使职工们用餐的时间极大地缩短了。

 7 没有语病的是 (  

 A. 经过总结,我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

 B.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C. 瓢泼大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D. 人在长期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8.下面通知的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通知

初一年级全体同学:

请于今日下午到礼堂开会。会议内容:总结本月份我年级各方面的情况。请带笔和笔记本。

××中学初一年级组

1999年6月23日

A.应写明开会时什么人讲话、发言。通知对象的名称应空两格开始写。

B.应写明开会的确切时间。发出通知单位的名称应写在日期下行。

C.应写明开会的确切时间。正文的第一行应空两格开始写。

D.应写明开会时的注意事项。应删去标题“通知”二字。

二、填空:(7分,每空1分)

  1.《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曾在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写出了充满哲理,写诗情画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道尽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共同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含义和“以物喜”和“以己悲”相同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一)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脸乱蓬蓬的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让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已”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已。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吁道,“孔乙已,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已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洪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11分)

1、孔乙已站着喝酒说明他______,“穿长衫”说明他______,“唯一”说明他______。(3)

2、“长衫又脏又破”,“脏”说明他______,“破”说明他______。(1)

3、“窃书不能算偷……能算偷吗?”这句话反映了孔乙已______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1)

A自欺欺人  B自高自大  C自命清高  D迂腐麻木

4、“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说明了( )(1)

A当地百姓文化水平低,因此听不懂   B他学问太深了,一般人听不懂

C他性格迂腐,好显示自己有学问

5、文中“故意”一词用来修饰“高声嚷嚷”的,这样修饰意在说明( )(1)

A酒店太吵,一般说话听不见      B想重复原来的话,让孔乙已也听到

C有意嘲笑,耍弄孔乙已

6、作者写人们对孔乙已的态度用意在于( )(1)

A突出酒店气氛和谐        B表明当时社会人与人间的冷漠无情

C说明人多管闲事         D说明孔乙已是个快活的人,能引人发笑

7、说说“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的深刻含义( )(1)

A表明讲信誉,从不赊帐   B表明孔乙已有钱    C孔乙已显阔,故意炫耀,非常得意

D既表示分文不少,自己是个规矩人,又对短衣帮有取笑表示若无其事来,以掩饰内心的不安,活画了孔乙已拮据穷酸的本相。

8、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1)

A“孔乙已便涨红了脸”的“涨”字,说明孔乙已被指到痛处,表现了内心的羞耻

B“额上青筋条条绽出”的“绽“字显示了孔乙已的恼怒

C“窃书不能算偷中的“窃”和“偷”是同义词,说明孔乙已的辩解是自欺欺人,表现了孔乙已的迂腐可笑

D店里的人拿孔乙已笑,说明孔乙已的人缘好

9 、此段文字刻画孔乙已时使用的描写方法有( )(1)

A肖像、语言、动作 B肖像、语言、心理 C动作、心理、语言 D心理、语言、肖像

 (二)(6分)甲段

  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段

  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②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甲段文字属于词的________,也叫______,乙段文字属于词的________。(1)

  2、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

  A、“千里”所指范围小于“万里”。    B、“冰封”的寒冷程度胜于“雪飘”。

  C、先有“千里冰封”,然后才能“万里雪飘”。

  D、“千里”与“万里”、“冰封”与“雪飘”只是意思相同的不同表达。

  3、“望”字所统领的句子是( )(1)

  A、长城内外  B、从“长城内外”到“顿失滔滔”

  C、从“长城内外”到“原驰蜡象”   D、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4、甲段文字按实写虚来分,虚写部分是甲段的第几句?(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阕“惜”的原因是(   )(1)

  A、文采    B、文采风骚  C、文治   D、文治不足

  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朗读书奏应该是(   )(1)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三)(7分)           保温瓶

  保温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保温瓶分为大号、小号的。大号的有三磅、五磅的,容量大,适于机关、家庭使用;小号的有半磅、一磅的,体积小,便于携带,适于外出旅游。

  保温瓶,由外壳和瓶胆组成。

  外壳,有竹制、铝制、铁制和塑料制的。现在市场上见到的多为铝制和塑料制的。因为它们不易生锈。这外壳是用来保护内胆的。外壳上还有一个便于手拿的把子。

  瓶胆,是保温瓶的主要部分,它的形状像颗光滑的小炸弹。是由两层玻璃制成的。夹层是真空的世界,如果人们处在夹层间就无法生存。你可别小看这真空层,它没有热的传导物质。同时,瓶胆的夹层中的两面,还涂有耀眼的水银,利用光辐射的原理,防止瓶胆内外产生热的对流。这一切,使保温瓶起到了保温的作用。瓶口上端有口,有软木塞塞着,既能防止热量散失,又防止杂物进去。瓶胆的底部有个突起的玻璃“蚓突”,这是真空世界的尾巴,是抽气封口时留下的痕迹。

  整个瓶胆要放在外壳中,用一圆像皮圈热着,使瓶胆能牢固地站着。防止外来的“撞击”,保温瓶的外壳——瓶胆——瓶口—瓶尾,就好比是“卫兵”——“司令部”——“要冲”——“后卫”一样,互相配合,坚守“保温”的职责,供人们使用。

  1、将这篇说明文划分成两层,请用“”号在原文中标出。(1)

  2、下列两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保温瓶分大号、小号的。大号的有三磅、五磅的,容量大,适于机关、家庭使用;小号有半磅、一磅的,体积小,便于携带,适于外出旅游。(2)

  (2)瓶胆,是保温瓶的主要部分。它的形状像颗光滑的小炸弹。(1)

  3“瓶胆,是保温瓶的主要部分”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去掉?说明原因。(2)

(四)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厨师烧菜要讲究火侯,生病假药要讲究剂量,批评、表扬要注意分寸。“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不及”就是不够,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过”就是“过火”、“过了头”,这却往往被人们误认为好。其实,过了头,常常会把好事变成坏事。事情做得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列宁说过:“只要向前多走一小步——看来依然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马列主义劳动者是对“过”与“不及”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客观的实践的标准。(7分)

1、此段文字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1)

2、此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文中分析“过”与“不及”时,哪一方面分析得详细?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

4、按马克思主义者的说法,要做到“恰到好处”,既不“过”,又是非“不及”最根本的做法是什么?(2)

四、

四.文言文阅读:(6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佛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因死于安乐也。

1、本文论文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头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暗示_______________-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造就人才尚且如此,治理国家更应如此,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正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面论证了这点。(4)

2、在文中划出第2段中的排比句。(1)

3、对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句的正确译者文是( )(1)

A、担心会使人生存下去,安全反而会使人死亡。

B、忧悉祸患会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享受会让人委靡死亡。

C、担心让人觉得年轻,安乐享受会使人衰老。

D、忧愁祸患会使人年轻,安乐享受会使人衰老。

五.作文:(60分)

  题目:初三生活的苦与乐

要求:1. 选取初三生活中几件典型事件,表现自己的苦与乐。2.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的议论、抒情。3. 600到800字。

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一、1.B   2.C   3.B   4.A

5.B   6.D   7.D   8.C

二、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春江水暖鸭先知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谐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三、(一)1.穷;是读书人;身份特殊    2.懒;穷  3.A  4.C

5.C  6.B  7.D  8.D  9.A

  (二)1.上阕,上片,下阕    2.D   3.D   4.④  

     5.D    6.C

(三) 1.  3、4段之间     2. (1)分类别\列数字  (2)打比方

  3.不能去掉,因为去掉以后就变成瓶胆是保温瓶的全部,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四) 1.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

2.举例论证\引证论证

3.过”分析的详细,因为“过”就是“过火”、“过了头”,这却往往被人们误认为好。其实,过了头,常常会把好事变成坏事。事情做得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

4. 就是客观的实践的标准。

四、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磨难、忧患; 入则无法家佛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正面

2.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