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学年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0月)
命题者:路桥实验中学方言良
(试卷说明:本卷有34小题,共两张7页,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侥幸(ráo) 肇事(zhào) 丰腴 (yú) 扪心(mén)
B.穷匮(guì) 裙袂 (mèi) 黝黑(yŏu) 佯装(xiáng)
C.嗤笑 (chī) 始龀 (chèn) 栖身(xī) 蓦地(mò)
D.偃卧(yăn) 侍弄(shì) 冰窖(jiào) 精湛(zhàn)
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好高骛远 默不关心 翩然起舞 历历可见
B.千头万序 土崩瓦解 前赴后继 留连忘返
C.地地道道 身价百倍 拾级登山 敷衍塞责
D.按排工序 汗牛充栋 无济于事 费尽心机
3、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把她们的性格的棱角磨平了,这个队也就没有希望了。(棱角:这里比喻鲜明的个性。)
B.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前驱:指在前面起领导作用的人。)
C.看来这是“小题大做”,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有必要了。(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情当作大事情来处理,这里有不值得这样做的意思。)
D.大家都要求技术员去指导,所以技术员身价百倍。(身价:这里是指身体价值。)
4、把括号内的三个备选词语的序号分别填到下面句中的空白处。
地震是自然 中对人类 最大的 之一。
(备选词语:A、危害 B、灾难 C、灾害)
5、根据情境,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红为爸爸送行,列车开动了,小红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急忙追上去,边跑边向爸爸喊道:“ 。”
A.爸爸,你到北京后抽空去新华书店给我买一套新版的《鲁迅全集》
B.爸爸,给我买一套《鲁迅全集》,要新版的
C.爸爸,最近北京的新华书店开始买新版的《鲁迅全集》,给我买一套
D.爸爸,给我买一套我下学期要用的新版的《鲁迅全集》
6、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是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B.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C.虽然实验失败了,但是大家并不气馁,因为我们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
D.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虽然比其他感官多得多,但有些是其他感官所不能获得的。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般说来,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议论和抒情。
B.说明文按不同的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事物说明文,一类是事理说明文。
C.驳论可以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主要是驳论据和驳论证。
D.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8、对下列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运用拟人和比喻,既写“活”了绿,又写出了作者对灵隐的赞叹)
B.这里的山,巍巍的,犹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运用比喻,使山的特征更加形象化)
C.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运用拟人,形象地描绘了西湖在烟雨笼罩中的特有状态)
D.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运用夸张,突出绿的程度深)
二、背诵和默写(共6分,每格1分)
9、根据提示填空。
(1)南唐李煜的《虞美人》中写愁的千古名句是: , 。
(2)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现已成为暮春景象的代用语的是: 。
(3)惩山北之塞,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 ,可乎?”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0-24题。(共40分)
(一)(10分)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梁衡《晋祠》)
10、这段文字说明晋祠水 的特点。“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这是写晋祠水 的特点。(3分)
11、这段文字在说明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说明晋祠水的特点,如:“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运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引用李白“晋祠流水如碧玉”的诗句作用是:
(3分)
12、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13、观赏亭台楼阁时,为什么会有“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感觉?(2分)
答
。
(二)他要感谢那只手(14分)
(1)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2)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绘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凌等。
(3)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4)是谁的手? 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5)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6)“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7)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的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80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不但有物质上的给予,而且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选自《读者》)
14、第(4)段中画线句子包含了什么语气?(3分) 。
15、第(7)段中画线句子中 “非凡的意义”指的是
(3分)
16、从下文看,第(4)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分)
17、从全文看,第(7)段的记叙顺序是 ;第(8)段的作用是
(2分)
18、“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你最想把感谢送给谁?谈谈你的看法。(3分)
。
(三)人生的“附件”(16分)
“来”的时候人人平等,都是双手空空,赤条条一丝不挂,什么也没有。
最先有的是名字,尽管这是人生的第一烙印,但名字或雅或俗、或贵或贱,并不能预示将来, 只不过是一个代号罢了。
之后,渐渐有了许多小玩艺:小泥人、小镜子、小画书、小童车、木头枪、电子表……这些东西自然无关紧要,但已有了城里人山里人的区别,有了家庭贫富、生长环境优劣的区别。
真正的区别在成年之后,在于人拥有众多的“硬件”或“软件”之后,比如有了耳环项链金戒指,有了名片专车女秘书,有了银行帐号,有了这样那样的头衔……这时,人就不一样了。这些附加在人体上的配件如同商标,无形中将人划分得一清二楚:阔佬与乞丐、上级与下级、明星与追星族、老板与打工仔、名流显贵与芸芸众生……这些“附件”往往是生命的砝码,注定人体的轻重与贵贱:有人一言九鼎,就得有人惟命是从;有人趾高气扬,就得有人点头哈腰;有人一掷千紧,就得有人节衣缩食;有人飞黄腾达,就得有人坠入深渊……每一个人必须严格按照自己“附件”所规定的号码,去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于是人生舞台上异彩纷呈,美妙绝伦,无论爱情与阴谋、悲剧或喜剧,都是围绕“附件”这个核心展示的。
一旦“附件”超过人身的自重,生命便失去平衡,致使不少人飘飘然,弄不清楚自己是谁。似乎人的自身这个“主体”无关紧要,重要的倒是那些附属的花花哨哨的零配件。这样就有人贪婪成性,就有人铤而走险,就有人玩火自焚,心甘情愿沦为“附件”的奴隶。因此,这个世上 ┄┄
不幸的是,“走”的时候人人平等,都是双手空空而去,谁也不能带走什么。那些苦苦追求、累了一生的 “附件”,都将随着一缕消失散尽——唯有生命永恒。
19.对文章中的“人生的‘附件’”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人身以外的有形无形的附加物
B. 从小时候的玩具到成年后的财产地位
C. 也就是文中所说的人所拥有的“硬件”和“软件”
D. 人所拥有的巨大财富和显赫的地位
20.第五段中“人身的自重”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0 个字)(3分)
答:
21.填入文中第五段末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就有了贪官污吏,就有了黑心奸商,就有了无耻小人,就有了不孝子孙
B. 就有了黑心奸商,就有了贪官污吏,就有了无耻小人,就有了不孝子孙
C. 就有了贪官污吏,就有了黑心奸商,就有了不孝子孙,就有了无耻小人
D. 就有了不孝子孙,就有了无耻小人,就有了贪官污吏,就有了黑心奸商
2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超过24个)(4分)
23.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2分)
24.对本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第四段中画线句子是用反语进行讽刺。
B. 第五段中的“花花哨哨”是褒词贬用,表现了作者对人生“附件”的轻蔑与否定。
C. 文章末段是说“附件”随人体消亡而消亡,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却长存不息。
D. 本文开头写人降生时“两手空空”,结尾写人死亡时也“两手空空”,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32题。(共20分)
(一)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25、在文中横线空白处填空。(2分)
2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之: 以: 虽: 亡:
27、翻译加横线的句子。(2分)
28、选文是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智叟劝阻愚公移山的原因(4分)
是 ,
而愚公驳斥的理由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29、通过对话,表现了愚公什么样的决心和信念?(2分)
(二)
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之言,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致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30、文中魏征指出隋炀帝过错的句子是
(2分)
31、试用原文中的话给本文加个标题
(2分)
32、“上”告诫大臣们的话也可用 这个词语来概括。(2分)
五、作文(共60分)
33、片断作文(10分)
下面是近两年某市家庭购买电脑的调查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字数在100字以内。
年度 | 电脑(台) | 家庭拥有率 |
2000 | 32500 | 13.4% |
2001 | 56000 | 38.6% |
34、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网,有许多种,可实指,可虚指。如:电脑网络、关系网等。
请以“网”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得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