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三语文单元测试(一)

2014-5-11 0:10:55下载本试卷

 

初三语文

第3课

   ( 一 ) 基础知识

  1 . 判断下列各项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 . 沈雁冰同志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  (  )

  B . 茅盾写过《蚀》的三部曲——《幻灭》、《动摇》和《追求》。        (  )

  C . 茅盾同鲁迅、巴金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  )

  D . 茅盾和朱希祖、周树人、郑振铎、王统照、叶圣陶等12人发起“文学研究会”。 (  )

  2 . 下列词语中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

  A . 戊戌 ( wù xū ) ;B . 郑振 ( tuō ) ;C . 击 ( pēng ) ;D . 盘踞 ( jù ) 。

  3 . 下面引号的作用是:A . 引用;B . 否定或讽刺;C . 着重指出;D . 特殊称谓。 ( 只填代号 )

   ( 1 ) 我曾主持“小说新潮栏”编辑工作。          (   )

   ( 2 ) 仍在商务编译所“打杂”。              (   )

   ( 3 ) 我与朱希祖、周作人等12人发起“文学研究会”。   (   )

  4 . 填空:

  革新《小说月报》的起因是 ___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 现代文阅读

  ①1926年尾赴武汉。②当时北伐军胜利占领武汉,已成立国民政府。③我到武汉后,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政治教官,后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④同年7月初,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叛变,我离开《民国日报》编辑部,即经牯岭回上海。⑤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通缉一大批人,我亦名在通缉令中。⑥因此,回上海后,即转入地下,以写作谋生。⑦此时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等小说。⑧1928

年夏赴日本。

  1 . 解释词语

  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谋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地下”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入地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构词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 叛变 编辑  动摇 发动      B . 北伐 政变 谋生 占领

  C . 学校 胜利  政治 主编      D . 离开 通辑 革命 写作

  4 . 选出这段文字正确的层次 (    )

  A . ① / ②③④⑤⑥⑦ / ⑧     B . ①②③ / ④⑤⑥ / ⑦⑧

  C . ①②③ / ④⑤ / ⑥⑦⑧     D . ①②③ / ④⑤⑥⑦ / ⑧    

  5 . 文中“此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历时_______行经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不详细交待“通缉令”及其产生背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一 ) 1 . A . √ B . √ C . ╳ D . ╳  2 . B 3 .  ( 1 ) D  ( 2 ) C  ( 3 ) D 4 . 《小说月报》被鸳鸯蝴蝶派文人所盘踞。发起“文学研究会”,提倡写实主义文学,完全不用鸳鸯蝴蝶派的文章,引起怨恨。守旧派反对革新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 ( 二 ) 1 . 不久 设法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 2 . 秘密工作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通缉一大批人,我亦名在通缉令中。3 . A 4 . D 5 . 1926年7月回上海以后 6 . 在武汉任职情况 回上海被通缉 开始写作 1928年夏赴日本 半年左右 武汉→汉口→牯岭→上海→日本 7 . 与作者的主要经历无密切联系

                 单元综合测试题

  1 . 选出注音全对的项 (   )

  A . 鸳鸯 ( yuān yān )    岭 ( gǔ )      寓居 ( yù )

  B . 适值 ( shì zhí )       然 ( qī )      托 ( cí )

  C . 匿名 ( nì )          不 ( xùn )     责 ( jié )

  D . 叙 ( xù )          统 ( xuān )    娌 ( zhóu )

  2 . 下列词语从字形、释义上看正确的是 (   )

  A . 客死——为客人而牺牲生命。  B . 不逊——无礼。逊,谦逊。

  C . 匿名——没有姓名。匿,隐藏。

  D . 杳无消息——一点消息也没有。杳,远得不见踪影。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 明哲保身 正宗嫡传 提心吊胆 声名狼藉

  B . 废寝忘食 不可思义 循序渐进 杳无消息

  C . 甘败下风 栩栩如生 舆论顶沸 为富不仁

  D . 不辍劳作 无耻澜言 襟怀坦白 循情枉法

  4 . 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①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____ ( A . 反应 B . 反感 C . 反响 ) 更强烈了。

  ②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___ ( A . 落后 B . 落榜 C . 落第 ) 。

  ③虽然自己不富裕,还___ ( A . 周济  B . 救济 C . 接济 ) 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④在我所认识的老师之中,他是最使我____ ( A . 感动 B . 感激 C . 感谢 ) ,给我鼓励的一个。

  5 . 选出感情色彩不一致的一组 (   )

  A . 光荣  雄伟  正确  清廉  B . 妄图  庸俗  顽固  自私

  C . 果断  武断  团结  勾结  D . 开始  结束  明星  结果

  6 . 下列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

   举不举  毫厘不  深居出  触手可

  A . 胜利  爽朗  简单  到  B . 优越  舒服  简便  趁着

  C . 胜任  真率  简便  同  D . 尽   差   少   够得上

  7 . 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①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 (   )

  ②冰心说,是五四这道电光,这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 (    )

  ③……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

  8 . 选出引号作用是特定称谓的项 (   )

  A . 我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但仍在商务编译所“打杂”。

  B .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 . 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 ! ”

  D .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9 . 按句后括号内的要求用“△△”在字词下标出朗读的重音

   ( 1 ) 我看见他笑了。 ( 笑的人是“他”而不是别人 )

   ( 2 ) 我看见他笑了。 ( 是在笑,不是在哭 )

   ( 3 ) 我看见他笑了。 ( 目睹此事的不是别人 )

   ( 4 ) 我看见他笑了。 ( 亲眼目睹,千真万确 )

  10 . 下面两题按要求填充或选择

  ①“销声匿迹”此词中“匿”查字典按部首检字法应查_____部,除部首外______划,按音序检字法应查_____。韵母______。“匿”解释 (   ) ( a . 消除 b . 消失 c . 隐藏 d . 减少 )

  ②“大事渲染”的“事”是当_____ ( a . 事件,b . 事情,c . 作或做 ) 讲。

  11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 □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 □ 不倦的教 □ 小而言之 □ 是为中国 □ 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 大而言之 □ 是为学术 □ 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 口 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痛疾的文字。

   ( 1 ) 给文中 □ 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 2 ) 给文中划线字注音。

  ①教 (   )   ②疲 (   ) ③见 (   )  ④深痛疾 (   )

   ( 3 ) 选出不全是动词的 (    )

  A . 记起  认为  感激  鼓励  B . 教导  希望  知道  收藏

  C . 改正  迁居  遗失  寓居  D . 找寻  照相  疲倦  瞥见

   ( 4 ) 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教授。

   ( 5 ) 文中“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具体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他的性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与“寂无回信”的“寂”的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

  A . 晚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真寂寞。

  B .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能寂然无声。

  C . 教室里寂无一人。

   ( 8 ) 选出与“深恶痛疾”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 (   )

  A . 抑扬顿挫  B . 画蛇添足  C . 勇往直前  D . 语重心长

   ( 9 ) 下句如果是单句指出主干,如果是复句,指出层次关系。

  ①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③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 10 ) 这段话主要写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种怀念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鲁迅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的目的是: (   )

  A . 激励自己,学好医术,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

  B . 把怀念作为对自己的责备,提醒自己以后努力提高文学创作水平。

  C . 把怀念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继续同敌人斗争下去。

   ( 12 ) 文中“似乎”这一副词的表达含义是: (   )

  A . 表明作者想起藤野先生,想说话,而又说不出来。

  B . 表明事实并未真的出现,是想象中情景,而鼓舞力量是巨大的。

  C . 表明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厌恶,不想说,而又不得不说。

   ( 13 ) 读文中画“______”的句子,回答如下问题。

  ①句中“正人君子”的引号作用是:________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

  ②“正人君子”在这里指的是: (    )

  A . 清国留学生  B . 军阀政客  C . 反动文人

  ③这句话表达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A B C  D;2 . B D; 3 . A;4 . ①B ②C ③A ④B;5 . D;6. D;

7. ①反语 ②比喻 ③反语8.A B 9.(1)他 (2)笑 (3)我 (4)看见 10.①匚 8 n I c ②C 11.(1):,,,,;,,。(2)huì juàn piē wù (3)D (4)藤野先生 日本 医学 (5)①订正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的认真负责;②纠正血管图,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严格要求;③放心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④探寻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求实精神。(6)质朴,平易,热情诚恳,严格认真,富于求实精神及没有民族偏见。(7)B (8)C (9)①转折 ②照相挂 ③他是一个 (10)a.收藏讲义作为永久的纪念 b.挂照相,使怀念化为力量和勇气 (11)C (12)B (13)①讽刺 否定 反语 ②反动文人③作者以笔作刀枪,跟陈西滢之流为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