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三语文期中试题1

2014-5-11 0:10:56下载本试卷

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初三语文试题

文本框: 班级_----------------- 姓名----------------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5分)

1、 读下列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

(1)杨白劳身上落了一层雪,踉踉跄(  )地上。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  )红旗冻不翻

(3)我齐仰之虽然生性nú(  )钝,建树不多,但举凡化学,不才总还略有所知。

(4)宿营地上,gōu(  )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2、 修改下列病句(2分)

(1)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2)    即使日本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3、 修改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2分)

(1)   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自己的错误,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像冬天一样残酷无情。

(2)    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呢?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摘自《我的老师》)

4、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百废待(       ) (2)功成名(      )

(3)亲茅庐(       ) (4)声色俱(      )

5、 下面这些话说得不简明的一句是(2分)(  )
A.你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要把它改正过来。
B.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学习热潮。
C.用不干净的抹布擦碗,越擦越不干净,越擦越脏。
D.这份复习资料正在打印,明天就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6、 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补写部分不得超过20个字。(任选两句作答)(2分)

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

勤劳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

困难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

挫折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

7、 根据课文填写括号里的句子(3分):

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二、阅读分析(50分)

(一)比较《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各题(10分)(每3空1分)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因要求背过,原文略)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北宋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因倡议政治改革而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贬至邓州。同一年,欧阳修上书为范辨诬也遭奸佞打击,降为滁州太守,《醉》就是欧阳修治滁州时写下的动人篇章。1046年范仲淹应岳州的滕子京之约,创作了佳作《岳》。范仲淹、欧阳修两位都出身贫寒,自幼丧父,在北宋新政中又都引为同志,其作品《醉》和《岳》堪称北宋写景散文的双璧:一边是秀丽的琅琊风光,水彩画似的美,山美情溢;一边是雄浑的洞庭波色,油画似的,水美气壮。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原文语言填空:

1、从主旨上说《醉翁亭记》袒露的是物喜心乐,忘却己悲的豁达情怀,《岳阳楼记》表达的是(        ),(       )的情操修养。《醉翁亭记》中的(          )一句,“醉翁”之醉乃陶醉之“醉”,而非酗酒之“醉”,不念个人坎坷, 追求与民同乐;《岳阳楼记》以古仁人为榜样,从而挣脱了名缰利锁,(              ), (              )这一警句以自勉与勉友,决心以天下为己任。

2、两篇都擅长抓景物特点、捕捉景物个性。《醉翁亭记》描景绘色用的是连贯式画面组接法;《岳阳楼记》用的是象征和对比式画面组接法。如《醉翁亭记》描写四时的佳句(         ),(        ),(      ),(        )。写“滁人游”的句子(        ),(      ),(       )(        )(        )(       )。《岳阳楼记》写的不是实景,写洞庭湖黯淡阴惨的句子(      ),(       ), (        ),(        ),(         ),(        )。即而又重笔烘托洞庭湖明媚恬静的佳句,白天,飞在天上的充满活力,游在水里的美丽无比,长在岸上的色艳味浓,而夜晚(    ),(     ),(     ),(     ),(    )。因此,《岳阳楼记》色彩不同,对比异常,视听落差大。

3、《醉翁亭记》以“( )”字贯之,《岳阳楼记》以“( )”字穿之。且《醉翁亭记》用二十一个“( )”字,富有音乐美;《岳阳楼记》多用对偶、排比句 。

(二)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从小见大

 (1)那年他11岁,一有机会总爱去湖心小岛上的船坞前钓鱼。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2)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的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余晖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漪。当月升至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象十分美丽动人。

 (3)忽然,钓杆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麻利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4)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5)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按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6)"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妈妈!"孩子哭了。

 (7)"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8)他环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母亲的决定是无可更改的。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钓,把它放了生。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9)孩子回想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10)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他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11)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很久以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1、10、20)

 

1、 本文记叙的顺序是(  )(1分)   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2、 既然小男孩的妈妈那么守法,为什么在鲈鱼钓猎开禁的前一天,还要带他去钓鱼?(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段中从侧面表现小男孩钓上来的是一条大鱼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阅读(5)--(8)段,回答:

(1)母亲所做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用原文回答)。

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把第(6)段中划线的句子改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儿了。"为什么不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第(8)段中划线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标题中的"小"和"大"各指什么?(请围绕中心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人的潜力

(1)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2)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思维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3)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4)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前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   )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    )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5)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6)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他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7)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500左右的神经元相联系,形成了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8)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9)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做出伟大的贡献。成就决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 概述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根据。(总计不超过50字)(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2)段划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填入第(4)段括号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只有 就        B. 既然 就

         C. 如果 就        D. 因为 所以

4、第(7)段运用了列数字、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 对第(6)、(7)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 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

C. 列宁大脑中的神经元突触特别丰富。

D. 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

6、 第(6)段中“一般认为”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11分)

谈合作

①合作在群体竞争中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

合作行为是(   )着人类社会发生的。离开社会的个人力量与动物个体没有本质的差别;离开集体的个体活动是孤立的活动,力量也是有限的。人类在主要靠体力获得生活资料的时代,无论是狩猎、捕鱼还是采集,如果只是靠单个人的能力,那是难以维持生存的。因为单个人的自然力无法战胜自然以取得物质生活资料。人类正是依靠合作,通过集体的力量,抵抗了自然界的威胁,才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自然界的奴隶变成自然界的主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合作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社会分工愈加精细,以至个人不与他人合作便无法求得生存。在现代社会,成就的取得往往是大家通力合作的结果。人们的合作正在走向世界,许多事情正在也必须由更多国家的人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成功。(1)近些年来国际范围内出现了不少跨国研究活动,不久前世界气象组织发动了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全球实验"。(2)自上个世纪以来,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研成果中,合作项目的比例增长得很快。西方研究者研究的结果是:通过合作获奖者,1901年至1925年只占全部获奖者的41%,1926年至1950年增为65%,1951年至1972年上升到79%。(3)我国1982年的122项国家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奖中,合作项目为107项,占总获奖项目的87%。可以预言,21世纪的重大发明将多数属于人才群体。

 ④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也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因此能得到较多的成果,也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的效益;但是,有的人恰恰相反,由于不善于与他人合作,而失去了成功的可能,以致出了“__________________”(乙)的局面,到21世纪,住在"地球村"的人们,面对着人类的共同命运,必须通力合作。那种没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人,很难取得成功。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1、9、26 )

1、 议论文的题目有的表明论点,有的表明论题,本文的题目是表明_______的。(1分)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3、 第2段中划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 追随 B. 跟随 C. 伴随 D. 紧随

4、 第3段中标出了三个事实论据,其中第________个论据证明了"人们的合作正在走向世界"。(2分)

5、 第3段中划线的内容是预言"21世纪的重大发明将多数属于人才群体"的依据,为什么?(2分)

答:__

6、 下面两句俗语是从第④段中摘出的,根据文章,甲处应填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2分)

 a.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b.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作文(55分)

(一)  小作文(5分)

水与容器

  ——谈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材料]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落后,不得志。他找到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智者问:“在是什么形状?”这人摇摇头。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中。这人悦然:“水的形状是杯子”。智者无语。又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默然:“像花瓶”。智者摇头,提起花瓶,把花瓶倒入盛满沙土的花盒。水融入沙土不见了。这个人陷入沉思。突然智者发现了石阶上的“小窝”,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的结果”。此人逐大悟。

要求:1、此人悟出了什么?请用一句话写出来,且要用复句的形式。(2分)

2、如果将这句话作为作文的论点。用几个事例作为文中论据,写一段话,字数不超过100字。这段话的句式是“之所以……,是因为……;之所以……,是因为……;之所以……是因为……”(3分)

(二)大作文(50分):酸甜苦辣都是歌

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令人高兴、令人精神振奋的事,也常常遇到一些令人不快、令人烦恼的事。有人说,生活中酸甜苦辣都是歌,这话不无道理。请以“酸甜苦辣都是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记叙、议论文体不限,不能写成诗歌。

2、中心明确,观点正确,内容要有积极意义。

3、结构完整。

4、全文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