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三语文期中测试题

2014-5-11 0:10:56下载本试卷

初三语文期中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16分)

1、下列划横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雄浑(hun)    吆喝(yao)    滚沸(fei)    拘囚(qiu)

B:丞相(cheng)  砥柱(di)   归宿(su)    峥嵘(zheng)

C:停滞(zhi)    大儒(ru)   漏洞(lou)  潜修静思(qian)

D:譬如(pi)   腐草为萤(rong)   程颐(yi)   俸禄(lu)

2、下列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势磅礴   与日俱增    拍案而起     嗟来之食

B:埋头苦干   滔滔不绝    投机取巧     不巩自破

C:辩伪去妄   寻根究底    同周共济     岿然不动

D:依葫芦画瓢  劳而无功    高官厚禄     大声疾呼

3、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   B:不足介意:不值得放在心上。

C:平淡无奇:平平常常,没有突出的地方。

D崭露头角:比喻初步地显示出一般的才能和本领。

4、下列古诗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然后知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

C: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5、下列文言语句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C:自余为   人,居是州,恒惴栗。    D: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二、 古诗文阅读题:(15分)

1、 默写(3分,每空0.5 分)

①                          ,梦亦同趣。

②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③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④过尽千帆皆不是,                         。

                         ,铁马冰河入梦来。

                        ,归来倚杖自叹息。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每空0.5分)

①醉则更相枕以卧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③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⑥树林阴翳,鸣声之下                                                

3、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攒累积,莫得遁隐。

                                                                     

②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③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④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4、简答题:(5分)

《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作者被贬到永州的第五年,是            的第一篇。文中写宴饮之乐的语句是                                  。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               对于作者柳宗元的这种情怀,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60字左右)                                                                     

                                                                        

                                                                     

 三、 课内阅读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作骨气。

我们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是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一二八二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慨,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抵抗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文章的作者是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第2段引用孟子话的作用是                                     。

3、第四段中划横线的一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根据课文在文中的横线填诗句 "                                "

4、第五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用一句话概括文天祥的故事                                        。

第五段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主要从                    的角度证明论点。

5、请你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给本文补充一个事例论据(不得用原文事例,不超过50字)                                                            

                                                                       

                                                                          四、课外阅读题

(一)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10小题

① 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收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绐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德军严密的搜查。

③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起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灯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皮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⑤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⑥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妖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 正当他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6、第五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

(1)                                                               

(2)                                                              

7、请分析画横线句的表达效果。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大儿子: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小女儿:                                     

伯诺德夫人:                                       

9、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怎样的优秀品质?

                                                                

10、结合本文大意,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二)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① 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下列表现:

② 土地生态的恶化。我国长期以来破坏性的砍伐、开垦使植物被毁灭,造成水土的严重流失。毁林造田和过度放牧使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不毛之地不断扩大。

③ 水资源的污染。近几年来,我国的水资源持续短缺,水质污染严重,这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愈来愈值得重视的问题。我国有近300个城市已受到供水不足或者严重不足的威胁,特别是北方的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④ 大气污染的加剧。(甲)我国能源中煤炭占有相当比例,加上燃煤方式落后,(乙)煤烟型污染造成大气质量日趋下降。大部分城市每平方公里降尘量都在30—40吨,有的甚至高达数百吨、上千吨。

⑤ 森林草场的减少。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50年代的13%降到目前的10%以下,采伐量超过森林生长量,赤字1亿立方米左右。我国目前可利用的草地人均面积仅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3。现在全国草场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场的1/3以上,目前这种退化仍以每年2000万亩的速度在扩大。

1、文中"不毛之地"的意思是                                     。

选文中(甲)、(乙)两处的关联词语应该依次填上:"       "和"         "。

2、第⑤段中"覆盖率"词能否换成"面积"?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3、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

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4、选文中的②至⑤段结构关系是                                     。

5、请为选文补出一个结论性的结尾,不超过20个字。

                                                                

                                                                

五、作文

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烦恼或快乐,它们常常伴随你的左右,使你在苦与乐的经历中渐渐长大。请以"烦恼"或"快乐"为话题进行写作。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和自身感受,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或叙事,或议论,或想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