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完中初中学段三年级复习语文学科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1--4单元知识网络
基本篇目: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还乡梦>自序》《最后一次讲演》
学习目标:
1. 理解新闻、通讯的特点。了解这两种文体在写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并运用到写作之中。
3. 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的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理解根据文章需要恰当的运用词语的特点。
4. 理解应用文的特点,理解序言的特点。
5. 体会《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知识归纳:
一、基础知识:
1. 掌握下列词语字音、字形:
芜湖 荻港 锐不可当 溃退 泄气 督战 歼灭 摁倒 军隅里 掐住 掷下 谦逊
掰开 过瘾 踹开 衔着 迸裂 拟定 公函 北溟 驰骋 如晦 乌烟瘴气 暮霭 彷徨 苦涩 泱泱大国 卑劣 诬蔑 捶击 赋予 挑拨离间 蛮横 ﹒
2.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溃退 泄气 业已 要塞 锐不可当 英勇善战 覆灭 蜂拥 迸裂 坚韧 淳朴 谦逊 豁亮 奋不顾身 永垂不朽 公函 驰骋 乘桴浮于海 狐死首丘 苦涩 水土不服 凤雨如晦 焚书坑儒 乌烟瘴气 泱泱大国 卑劣 诬蔑 卑鄙无耻 赋予 挑拨离间
3. 修辞常识:
(1) 识别反问和设问两种修辞方法。
(2) 标出文中的排比句,说明它的表达作用。
(3) 理解反问、反复、对比等修辞方法对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作用。
二、文学常识:
(1)了解有关新闻的一般知识:概念、特点、结构、要素
(2)了解魏巍及其代表作。
(3)了解有关通讯的一般知识:概念、分类、特点。
(4)理解应用文和“序”的一般特点。
(5)了解闻一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阅读指要:
第三册第三单元学习过《怎样阅读消息和通讯》,可以先复习有关知识,了解消息、通讯的一般特点,比较通讯与新闻的异同,用以指导本单元的阅读。
消息是新闻的一种,一般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一条消息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和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里面,没有明显的标志。标题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导语一般是正文的第一句或第一段,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它往往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集中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主体则紧接导语进行补充和发展,进一步阐述主题,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例:阅读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找出导语部分,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将主体部分划分成三个层次,概括各层的大意。
本文电头之后,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是导语部分,这一部分简述了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主体部分分成三个层次: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是第一层,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是第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议论,长我士气,灭敌人威风;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是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主体部分详述了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通讯的时效性不及消息,但是它允许作者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事例,更全面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同时作者还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事实报道得更加生动形象。阅读通讯要认真研究分析典型的事例。首先要准确了解事例的基本内容,其次要理解各个事例的典型意义是什么,然后看看这些事例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阅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要会概括文中三个典型事例的基本内容,各表现了志愿军怎样的品质和精神,并具体分析这三个事例的内在联系。了解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能标出文中议论抒情的段落或语句,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还乡梦〉自序》一文,篇幅短小,用语通俗,写法有特色。阅读时应指导学生既要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方式,又要扩展开去,借此了解课文应用文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时的基本要求。《〈还乡梦〉自序》是一篇序言。序言,是一种实用文体,一般是向读者介绍成书的有关情况如创作意图、编辑过程、书的内容等等。为自己的书写的序言称“自序”。《〈还乡梦〉自序》主要介绍了自己的经历,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诗集的内容,对作者的文学生涯也有清楚的认识。序 的语言一般以说明性语言为主,平实、准确。
学习《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课文,要了解讲演的语言特点,演讲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属议论文体,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演讲词有以下特点:第一,有的放矢,考虑听众对象。第二,观点集中、鲜明。第三,理论联系实际。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演讲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方式,但大体都有 说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点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演讲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收束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反义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作用,是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这篇课文的语言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及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复习时要细心体
学习语文要着眼于实际运用,特别是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更应指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安排各类实用文的阅读,并布置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练习和活动。
四、典型例题:
1. 判断下列各题说法的正误。
① 一篇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
② 新闻,从广义来讲,指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讲,专指消息。( )
③ 新闻的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语言具体详尽生动。( )
④ 新闻要及时、准确的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
2.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生产衬衫上有两道关键工序,一是上袖口,二是上领子。在这两道工序上,这两个厂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三厂上袖口的技术比四厂低,而四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三厂高。
B. 四厂上袖口的技术比三厂高,而四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三厂高。
C. 三厂上袖口的技术比四厂低,而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比四厂高。
D. 四厂上袖口的技术比三厂高,而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比四厂高。
3.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至不过用笔写谢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都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文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⑴这两段文字选自作者______ 发表的《 ________ 》。
⑵结合原文,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A. 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偷偷摸摸:___________________
⑶概括这两段文字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证“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这三个方面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③
⑸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讲”、“说”是和“ ”、“ ”对比,“光明正大”是和“ ”对比,揭露国民党卑劣无耻到极点。
⑹第二段中连用的三个“无耻”,从感情色彩上说是属于 词,用以反衬的三个“ ”,这反衬的三个的三个词,从感情色彩上说是属于 词。⑺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把答案填到题后的括号内。
①这成什么话?( )
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 )
③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