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中第五册第五单元检查卷

2014-5-11 0:10:57下载本试卷

初中第五册

第五单元检查卷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内,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引觞满酌  心疑形释  苍然幕色  攀援而登

B倾壹而醉  外与天际  莫得遁隐  若垤而登

C莫得其崖  萦青潦白  箕距而遨  呀然淡然

D施施而行  披草而坐  颓然就醉  幽泉怪石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局促:拘束   稍和:略微暖和。   娟然:美丽的样子。

B披风:一种挡风的衣。  决舍:丢开,离去。 纵横:指长宽。

C参错:参差交错。   漫漫:无所拘束的样子。  特立:独立出众。

D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伛偻:驼背。  奇已:奇怪了。

3、对下列诗句的节奏画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儿/何不/带/吴钓    B铁马/冰河/入/梦来

C落红/不是/无情物    D吾/庐独破/冰死/亦足

4、对下列作品,出处,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欧阳忠,文公文集》——欧阳修

B《满井游记》——《袁中朗集》——袁宏道

C《梦江南》——《花间集》——温庭筠

D《已亥杂诗》——《龚自珍集》——龚自珍

5、下列诗句中与文相吻合的一项是:(  )

A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州

B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

C夜澜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布衾多年冷如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6、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游者皆暴日中。

B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C醉翁之意不在洒,在乎山水之间也。

D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7、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觉而起,起而归。

译:睡觉以后就起身,起身之后就回家。

B环滁皆山也。

译:环滁这个地方都是山。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D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译: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合在一起就起了变化。

8、下列各句式不同于其它几句的一项是:( )

A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B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是岁元和四年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二)填空题:(20分)

9、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5分)

(1)______________若个书生万户候。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4)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10、根据提示默写(2分)

(1)《梦江南》中描写相思之女形象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理解课文填空(13分)

(1)《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作者被贬到永州第五年,是“_____________”之一,文中写了五样景物,表现了作者的_______,“始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是宋代散文学家________所作,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悠然自得的_______________,前人说它“句句是记山水,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体上看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话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3)旧诗体分为_______,_______两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_______.

三阅读题(46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5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本文段的末句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3、本文段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依次写了哪些景物?(6分)

答:

1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3分)

译;

15、对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5分)

答:

      (二)(18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案16—19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变革得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6、这两段选文是什么关糸,用文中的一句话写出本文的中心(4分)

答:

17、“太守醉也”的“醉”字如何理解?(4分)

答:

18、翻译:(6分)

(1)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译:

(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译:

19、简要说明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三)(11分)

阅读下面课外文段,回答20—22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0、本文作者_______,唐代著名诗人,我们学过他一首诗叫《_______________》(4分)

21、翻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分)

译:

22、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