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1999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第I卷(40分)
一.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在括号内写出它的字母,最后再将答案填入上表内。(共30分。每小题2分。)
1. 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天堑(qiàn) 驿路(yì) 掠起(luè)
B. 歼灭(jiān) 赔偿(cháng) 钵盂(bō)
C. 懊悔(ào) 热忱(chéng) 儒家(rú)
D. 轩榭(xuān) 阴晦(hùi) 皎洁(jiǎo)
2. 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是( )
A. 折(zhé) 打折了腿 折腰 夭折
B. 省(xǐng) 不省人事 反省 节省
C. 丧(sàng) 垂头丧气 丧失 奔丧
D. 恶(wù) 深恶痛疾 厌恶 憎恶
3. 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因地制宜 举一反三 声名狼藉
B. 血雨腥风 逞强失威 恹恹欲睡
C. 无缘无故 以身殉职 千头万序
D. 为富不仁 茶毒生灵 安然无恙
4. 词语中划线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并行不悖(相反,相冲突) 万事俱备(全,都)
B. 人迹罕至(稀少) 直挺秀颀(高)
C. 无稽之谈(查考、根据) 充耳不闻(假装)
D. 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 精益求精(更)
5. 句中没有反义词的是( )
A.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B. 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C.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D. 只有会过穷日子,才能产生出富来,才能在我们的国土上建立起人间的天堂!
6. 句中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它不同的是( )
A. 如果相互效尤,形成风气,也就会无形中浪费了本来可以节省的国家物质财富。
B.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 “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D.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7. 从句意出发,用“”划开主、谓语不正确的是( )
A. 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B. 灯塔上的红光和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
C. 人类应用蜂胶进行医疗保健已有数千年历史。
D. 人们离开会场的时候,苍茫的暮色已经笼罩了大地。
8. 二重复句层次划分及分句间关系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1)在首都的环境治理系统工程中,要是每一个北京人都能从自己做起,(2)虽然目前污染严重的状况不一定能在短期内改变,(3)但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A. (1) (2) (3) B. (1) (2) (3)
转折 转折 假设 转折
C. (1) (2) (3) D. (1) (2) (3)
条件 转折 假设 转折
9. 没有语病的是( )
A. “国际博物馆日”这天,组织了免费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活动。
B. 练武术和学舞蹈的动作要领有点截然不同。
C. 沉浸在幸福中的人,往往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D. 少年儿童佩戴的绿色胸卡,是环保活动的志愿者。
10. 划线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陈胜王 (wàng) 王:大王
B. 便要还家 (yāo) 要:邀请
C. 以彰其咎 (jiù) 咎:过失
D. 又何间焉 (jiàn) 间:参与
11. 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 可以/一战
D. 是/进亦忧,退亦忧
12. 诗句完全正确的是( )
A. 接天莲叶无穷碧,日映荷花别样红。
B.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骑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C.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D. 忽如一些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3. 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
A.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B.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C.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立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 多助之至,亲戚畔之。寡助之至,天下顺之。
14. 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
A.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C. 蜜蜂是在酿造生活,又是在酿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D. 舒活舒活筋骨,振作振作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15. 文学知识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 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木兰诗》、《周总理,你在哪里》都是叙事诗。
B. 《背影》和《春》都是朱自清的散文;《藤野先生》和《社戏》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C. 《最后一课》和《竞选州长》都是短篇小说,前一篇的作者是都德,后一篇的作者是马克·吐温,他们都是法国人。
D. 《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和《石壕吏》的作者杜甫,都是唐朝人。
二. 按要求完全16--18题。(10分)
16. 学校排演话剧,需要两把宝剑做道具。李晨除了拿家里爷爷的那把剑之外,还需要向邻居张爷爷借一把。他应该怎样跟两位爷爷说话才得体呢?选择恰当的答案,将字母分别填写在横线上。
(1)李晨对自己的爷爷说话得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晨对邻居张爷爷说话得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爷爷,您能否把宝剑借给我们用上一用?老弟还是讲信用的,明日归还。
B. 爷爷,我们班演话剧,借您家那把宝剑用一下,行吗?我明天一定还您。
C. 爷爷,难道你就不能把宝剑给我用吗?它是你的命根子?
D. 爷爷,我把您那把宝剑拿走了,我们班排戏要用,用完就给您拿回来。
17. 在横线上填写两个句子,使它们与前面画波浪线部分构成一组排比句。
马拉松比赛的发令枪响了,男女老少一齐向前跑去。没有人畏惧路途遥远,没有人计较金牌名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只有一个信念:锻炼身体,重在参与!
18. 读下面的通知,完成后面的3个小题。
通 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保证香山“红叶节”期间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1998年10月5日
|
(1)格式不正确的一处是(写画线处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符合应用文语体,应删除的一处是(写画线处序号)________________
(3)语言不简明的一处是(写画线处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改变原意)
第II卷(50分)
三. 阅读文言文,完成19--23题。(10分)
(一)马之千里者,一(1)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3)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9. 文中4个划线的“食”字,读音为“sì”的是哪几个?将它们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
20. 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作者以强烈的语气为千里马鸣不平的句子。
21. 对本段的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是哪一项?选择正确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千里马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B. 食马者不能以千里马的特点来喂养它。
C. 食马者不识千里马,是造成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根本原因。
D. 千里马的才能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它常常吃不饱。
(二)(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3)尉果笞广。(4)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5)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22. 文中哪一句话证实吴广的激将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用横线在原文上标出。
23. 文中(4)(5)两句表现出陈胜、吴广英勇反抗,团结战斗的精神。将能准确体现这种精神的动词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记叙文,完成24--29题。(14分)种瓜小唱
种瓜,有花有叶有实,很_______人。春天,孩子找来几粒种子,颜色土黄,状如小指甲,表皮网络凸起,全不似冬瓜、西瓜、南瓜的籽儿。它到底能结什么瓜,是一个________的梦。不管!想想来日瓜棚下收获的喜悦,我就赶忙在院角播种了。
瞧,小生命伸开油绿的巴掌,拱破地皮儿了!我的心也随着膨胀起来。那些日子,在潇潇春雨里,我谛听它细长身肢舒展的声音;在盛夏的薰风里,我观察它伸出卷须时,生命的颤动。浇水呀,施肥呀,松土呀,搭架呀,小心侍候到夏末,见到小黄花儿了!看,【它擎着黄亮的铜喇叭,吹着收获的序曲。】我想入非非了,想到瓜儿的硕大、沉重和甜味……
万万没想到,赶到纽儿(指瓜果等刚结的果实)长大,却是几个苦瓜!
我播种希望,收获了失望;我渴望甜香,得到了苦涩。我叹息,我懊恼,我自责。但我转念一想,苦瓜毕竟也是收获呀!南方人不是很喜欢吃苦瓜吗?它的样了挺特别: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锤。颜色是绿中透黄,黄里含橙。剖开表皮,裹着种子的是血红的瓤子。是不是它浸了我的苦辛,吮了我的心血,才生得这般模样呢?也许是的。
忽然我的思绪飘远了:大自然有苦瓜、苦茶、苦菜、苦杏仁;人世间,一辈子在事业上苦斗,但未尝过庆捷甜酒的人,总是有的罢?他们为后人在岔路口插了若干“此路不通”的木牌。失败者生命的轨迹,为成功者提供了捷径。失败使后人变聪明。还有,谁能断言,苦后不甜?你瞧,在漫长的航程里,苦海、苦船,可远方总有彼岸。蜜蜂在哪采了苦粉,别歇翅,定会找到甜香四溢的花园。而且,有趣的是,苦瓜瓤竟是甜的?看来,苦中有甜,艰辛的劳动中有甜滋味,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吧?
噢,仔细尝尝自己种的苦瓜吧,苦瓜配上姜、辣椒,别是一番滋味。苦味入心,清心明目,使人冷静地回味思索,也促人盼望明春那播种的季节早来,跃跃欲试。是的,人不嫌弃苦味,它是甜的陪衬。但人总不会习惯天天吃苦瓜。吃着苦的,想着甜的,生命就有了希望,活着就有了力量。
赶明年,我想种甜瓜了。
也许,秋后又收获了苦味,那么,我还是要嚼碎它,咽下去。前面还会有播种的季节。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是不是?
(作者:韩静霆 略有改动)
24. 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
A. 疑惑 B. 迷茫 C. 迷离 D. 诱惑
25. 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苦瓜的样子和表皮颜色的语句。
26. 作者写“我的思绪飘远了”,他由苦瓜联想到与“苦”有关的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人世间__________的人。
2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下列哪一项所表达的意思相一致?选择理解准确的一项,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未尝过庆捷甜酒的人,总是有的罢?
B. 谁能断言,苦后不甜?
C. 有趣的是,苦瓜瓤竟是甜的?
D. 苦中有甜,艰辛的劳动中有甜滋味,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吧?
28. 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真切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9. 最后一段中“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不要让土地荒芜,要抓紧时间播种。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说明文,完成30--34题。(13分)
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蚊穴”。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一些堤坝出现“管涌”就是蚁害所致。当然,这里所说的“蚁”不是普通的蚂蚁,而是土白蚁。土白蚁行踪诡秘,为害隐蔽。一些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坝很可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如荆江大堤上飞驰的小吉普竟然全车陷落在土坝中,至于行人、水牛跌入坝中“陷阱”的情形就更是屡见不鲜了。那么,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
(1)科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的白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木栖性白蚁、土栖性白蚁和土木栖性白蚁。(2)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白蚁,即专在土中筑巢的一类白蚁。(3)一个成年蚁巢内的几百万只白蚁在一起过着“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生活。(4)白蚁的社会有严格的分工:蚁王、蚁后专门繁殖后代;兵蚁负责安全保卫;工蚁数量最多,从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5)土白蚁的巢穴在地下可深达两米,主巢大约1--2立方米,主巢周围的副巢多达百余个,巢穴之间有四通八达的蚁道相连。(6)由于土白蚁不断在堤坝内分群、蚕食、筑巢,使得堤坝中蚁巢星罗棋布。(7)一旦汛期来临,水位高涨,水流溢入蚁道、蚁穴,就会出现堤坝管涌、渗漏和滑坡等险情;如果不及时排除,则会堤崩坝垮,出现灾难性后果。
土白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有害昆虫。土白蚁蚁群庞大,繁殖迅速,习性隐蔽,破坏力强,要彻底消除它的危害并非易事。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千里之堤,固若金汤”的远景必将成为现实。
30. 下面是对第2段部分内容的概括,选择与其相应的句子,将它(它们)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写土白蚁的社会分工 ( )
写土白蚁的群体生活 ( )
写土白蚁对堤坝破坏严重的直接原因和由此产生的后果 ( )
31. 第1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第2段第(5)句使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2.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由整体到部分 B. 由主要到次要
C. 由概括到具体 D. 由结果到原因
33. 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语,分别写在横线上。
土白蚁的行踪怪异,出乎寻常,且不为人知。
所用词语:(行踪)________________堤坝内蚁巢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所用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文中划双线词语“对人类而言”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议论文,完成35--40题。(13分)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中国古人也发出过“学然后知不足”的感慨。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接触的未知领域就越广阔,疑问也就越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多。由此可见,人类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应是永无止境的。
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
世界是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一个人就算精通了一门学问,也只能是一定时间范围内领先的专家;何况即使在他精通的那门学问中,他也不可能穷尽真理,当时乃至此后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
世界又是互相联系的,任何门类的知识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要想通晓一门学问,往往需要涉猎许多领域。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哲学著作,可是为了写这本书他却研究自然科学达十多年。即使这样,他还是错把鸭嘴兽当成了爬行动物,为此曾向鸭嘴兽“公开道歉”。
未知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充满了矛盾,人类正是在解决这种矛盾中获得新知的。学而后疑,疑而后学,在这种循环往复中人类不断扩大自己的认识范围。然而▲▲人类的认知无论怎样发展,比起尚未认识的部分仍是有限的。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面对着无限广阔的未知0世界,我们明知学无止境,仍应不懈努力,向知识进军,向科学进军,向未来进军。
3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接触的未知领域就越广阔,疑问也就越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多。
B. 人类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应是永无止境的。
C. 未知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充满了矛盾,人类正是在解决这种矛盾中获得新知的。
D. 明知学无止境,仍应不懈努力,向知识进军,向科学进军,向未来进军。
36. 本文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了三个分论点。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第一个分论点。
37. 文中第4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选择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对比论证法 B. 比喻论证法
C. 例证法 D. 引证法
3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复句,选出对分句间关系的判断和句意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转折关系。强调了恩格斯为写一部哲学著作而研究自然科学,从而阐明了各门类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B. 转折关系。表明了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原因。
C. 条件关系。强调了研究自然科学是完成哲学著作的条件。
D. 递进关系。强调了恩格斯为写一部哲学著作而研究自然科学,从而阐明了各门类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39. 结合句意解释文中划双线的词语。
通晓:___________________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文中加“▲”的“这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I卷(60分)
七. 作文(60分)
题目:这节课,我真喜欢
提示:升入中学以来,作为学生的你,不知上了多少节课。正是这一节节45分钟的课,构成你在学校主要的学习生活。这些课,有的内容充实有趣,有的形式新颖活泼……它向你敞开知识的大门,它开启你的心灵之窗;它为你播下理想的种子,它给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它让你品尝成功的喜悦,它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就在上课、下课的铃声中,你一天天健康成长。请选择初中三年里你最喜欢的一节课,把它写下来,并写出你喜欢这节课的原因。
要求:1. 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2. 记叙要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语言要简明、连贯、通顺。
3. 字数600-900。不足600或超过900的,每50个字扣1分。
4. 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
5. 文中不得写出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的真实姓名。如果必须出现学校的名称,用“××学校”表示;教师的姓名一律用任教学科的名称代替,如“生物老师”、“体育老师”、“班主任老师”等;出现同学的姓名,用“小A”、“小B”、“小C”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