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一中2002年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班 级 姓 名 成 绩
一、 语言积累及应用(25分)
1、按课文默写:(10分)
1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接天莲叶无穷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 ,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6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7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二章》)
8 , ,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 • 雪》)
9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六则》)
2、按要求默写:(10分)
1《春夜喜雨》中,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春雨特点的两句是“ , 。”
2有才能而不被发现,韩愈早在《马说》中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 。”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
4《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中“吾”是: (人名);“吾”的政治抱负是 , 。
5《捕蛇者说》中为表示对当时苛酷的赋敛不满而引用的孔子名言是: 。
3、语言的实际运用(3分)
刘刚的姑妈得了癌症住院,他提着水果去看望。一见姑妈他就说:“您老得了绝症,想吃什么,就吃点什么吧,没多少活头啦。”姑妈听了它的话后,从此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去世啦。
1你认为刘刚的话是否得体?为什么?
2假如你是刘刚,你应该怎样说,为什么?
4、填写下列谚语、俗语中空出的部分。(2分)
1千里送鹅毛, 。 2前人栽树, 。
3将军额头能跑马, 。 4 ,狗不嫌家贫。
二、阅读能力(35分)
(一)丑 石
1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 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2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有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要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运。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3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光滑,可以用来洗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阴没有庇护它,花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竞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郡里去了。
4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千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便去那里喝饮。每次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那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5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6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7这使我们都很谅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8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9“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10“真的,是太丑了。”
11“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12“以丑为美?”
13“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遇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14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15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了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第1段“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中加点词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这句话形象地描写了丑石的 (四个字)。 (2分)
2、第2 3段各写了丑石“无用”的哪些方面?(可摘引文中语句回答)
(1)第2段中它不能(不超过15个字) 。(2分)
(2)第3段中它不能(不超过10个字) 。(2分)
3、第5段“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在文章结构上起
的作用(不超过4个字)。 (2分)
4、第6段天文学家发现了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表明天文学家认识了丑石的 。(1分)
5、最后一段中画线的“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中的“伟大”在文中指的是:(可摘引文中语句回答,不超过15个字) 。(2分)
(二)好 读 书 与 好 读 书
古人有一妙联,“好1读书时不好2读书,好3读书时不好4读书。”至今读来仍受益匪浅。
青少年时代读书学习就好比平路行车,正处在最好时期。这时,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理解能力也逐渐提高。不但脚下没有坎坷,肩上没有担子,而且社会和家庭还不断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然而,一些青年对读书学习不甚喜好,没有抓住时机努力学习,以致学业荒废,一事无成。
到了中老年,有些人又往往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对获得知识产生了如饥似渴之感。但这时读书学习,就好比负重登山,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无怪乎,学有所成的人也一谈起读书就想到少年时光,就是那些学无所成的人也一再对少年时代的荒疏感到悔恨。
因此,与其到了好读书时才对过去的道路“空悲切”,何不在好读书时好好下番工夫呢?
1、第一自然段中四个“好”的读音分别是:(2分)
1 2 3 4
2、这段文字所用论据和论证方法分别是(2分)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4、所引对联的意思是:上联
下联 (2分)。
5、第三自然段用“负重登山”作比喻,形象地阐明
(2分)。
6、本文的体裁是 (2分)。
(三)
喝茶是我国人民传统生活的一部分。
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公元780年,学者陆羽用几十年的工夫研究茶,写了一本“茶经”,总结了中世纪我国喝茶的经验。从此饮茶的艺术便日益精进。不单茶叶有多种多样,茶具、烹茶的水和烧水的方法也日新月异。
一般的茶叶可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蒸软后压成的砖茶和用茉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熏制的花熏茶。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和制法不同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
在古代,我们的茶是煮的,这种茶汁液十分浓涩,需要加盐,香料,薄荷,枣等调味品和它。现在,我们沏茶都用开水冲泡。泡饮的方法不仅手续简便,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我们喝一杯龙井,就感到它翠色可爱,香气清冽,略带甘涩。喝一杯红茶,那紫色丝绒似的颜色和浓度甘醇的香味,又给人以迥然不同的感觉。
陆羽认为烧茶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讲究喝茶的人分辨得出水的味道。现在都市里的人,喝茶都用自来水煮沸冲泡,但在江南农村仍用传统的方法,用杂质较少的雨水或雪水烹茶。这种茶味道纯清,
能显示茶的真味。
在我国,喝茶的工具——杯,壶和茶灶,也有无穷的品色,因为茶的品种和冲泡方法不同,茶具有各种不同的考究。
1、本文依次介绍了我国饮茶的历史 、 、 、茶具等内容。(2分)
2、第三自然段中,一般的茶叶可分为 、 、 、 、花熏茶。(2分)
3、画线句子在全文上有何作用?(不超过10个字)答: (2分)
4、第四自然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 。(2分)
5、解释“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意思。(2分)
答:
。
6、文中 处应填的副词是( )。(2分)
A、才 B、也 C、更 D、并
三、作 文(40分)
题目: 的苦与乐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一项活动,如读书、写作、做家务、踢足球……写成记叙文,可适当运用议论抒情,内容具体,充实,字数600字左右。